2019年的阳历已经结束,还有一个星期就是农历的新年,2019年里我们经历了很多首富的堕落史,其中不缺辉煌了多年的果汁巨头汇源,从1996年的天价广告到2019年的狼狈退市,朱新礼可能也没有想过,自己为何会走上退市这条路。如今的汇源已经暴跌至54亿港元,和巅峰时期的175亿港元相比蒸发了75%。如今的汇源果汁正面临着退市的危机。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汇源果汁就进入了一个死循环,无数的负面消息蜂拥而至。汇源果汁已经扛不住这一波又一波的强烈攻击。先是公司是市值疯狂下跌,从175亿港元蒸发至54港元,创始人朱新礼也因为失信被列入老赖名单,汇源果汁的企业资产目前已经全部被冻结,但是依旧挡不住汇源果汁的欠债一步步累计增加。
十年之前,家里喝的最多的果汁就是汇源,它的苹果汁和橙汁,口味都非常不错。当时市场上最主流的果汁也是它,算是市场老大了。但是2013年的时候,汇源被曝光使用腐烂的水果做果汁,当时看到这个新闻,可以说非常郁闷,用一句流行的话,整个人都不好了,要知道我们全家当时把汇源当成日常饮品,几年来不知道喝了多少了。其实之前,也有零星报道和传闻说汇源用烂果子做果汁,但是一直不相信,然而2013年那次,由不得你不信了。
汇源是个比较悲剧的案例,2008年可口可乐曾经开出179亿港元收购汇源。但当时国人对民族品牌卖给外资企业反应激烈,商务部最终否决了收购。但对于汇源来说,收购虽然叫停,但损失却很大。为了达到可口可乐的收购条件,汇源已经先行断送了自己16年建立起的销售体系,员工人数从2007年底的9722人减少到2008年底的4935人,销售人员则从3926人减少到仅剩1160人。
错失收购后,汇源果汁元气大伤,很难在短时间重新建立起销售团队,而这也给其造成了巨大影响。2017年,汇源集团深陷债务危机,由此拖累了其旗下的上市公司汇源果汁。2018年4月3日,汇源果汁发布停牌公告,停牌的原因是涉及汇源集团违规借贷42.82亿关联贷款。目前,汇源果汁已停牌近20个月。
最新的新闻是汇源创始人朱新礼被限制消费、冻结41亿元财产。汇源虽然名声在外,但生产经营和利润一直不好,停牌至今,高管团队很多人都已经离职。从企业经营来说,汇源已经走到了破产边缘。
至于会不会破产清算,取决于汇源集团的债务危机有多严重,或者有没有其他行业大公司愿意接手汇源业务。但这么多年过去,汇源在饮料市场的影响力和存在感都已经不高了。现在的汇源即使想卖,对可口可乐也没有什么价值了。从汇源果汁的角度看来,当时可口可乐的收购可能是最好的归路,但是朱新礼选择自己继续经营汇源,但是爆发的一系列负面新闻可以可看出,朱新礼任人唯亲的使用手法并不适合做领导人。
汇源果汁是由朱新礼一手捧起来的,一开始的朱新礼也只是一个拥有铁饭碗的知识分子,并没有想过去下海创业,但是在近十年的工作中朱新礼感觉到了厌倦,随后朱新礼跟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下海经商了,汇源果汁正是这个时候进入了朱新礼的生活中,而朱新礼也从这个时候和汇源真正的绑在了一起。
2008年可口可乐要收购汇源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最终汇源拒绝了此次收购,但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汇源也进入了发展的停滞期。从2008年开始连续6年公司都在亏损,最后还欠债百亿。2017年经统计已经达到了114.03亿的债务资金!其实2017年汇源的整年销售达到了110亿,但是汇源光果汁的成本就达到了31亿,也就是说光成本就占到了总共营收的6成!
就在2017年2月份,汇源被爆有一笔42.82亿的巨资被进行了短期贷款。贷款的对象其实也是汇源公司,只不过是汇源位于北京的分公司,两家的实际控股人都是朱新礼。但是这项借款违背了上市公司的规则,所以在4月汇源也遭到了停牌处理!
对于这笔借款汇源的其他股东都表示不清楚,对于汇源公司的内部管理朱新礼具有一定的决策权。汇源已经于2007年在香港上市了,也就是说朱新礼做出决策之前都是应该和大股东们商量的,但事实显然不是这样的,朱新礼对于公司的管理非常独权,小到员工的奖金分发都需要经过朱新礼的同意,而且员工还不知道自己的奖金是怎么计算的。这也是汇源会被停牌的原因。
这样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公司的员工曾经表示过:“除了朱总对我们的季度奖金规则了解,其他人都不知道奖金的分发规则是什么!”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朱新礼对于公司的管理有些过于独裁了。不仅如此,公司的重要职位几乎都被朱家人“包揽”了。包括朱新礼的女儿朱圣琴现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兼副总裁。朱新礼的其他亲戚就不用说了,几乎都在公司任职,不管能力是否过关,汇源几乎成为了朱新礼的家族企业。
细数汇源这些年来的发展,不仅仅由于公司的经营出现了问题,在创始人朱新礼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些问题。在采访汇源员工的时候,我们了解到现在的汇源是由朱新礼一家进行持股的,也就是说公司;里的很多重要职位都是由朱新礼的亲人担任,包括副董事长。现在由朱新礼的女儿担任。对于朱新礼的“任人唯亲”大家也表达过自己的不满,但是最终不被采纳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