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进去了?给我一把刀。”
“不好意思,我不玩拼多多。”
“那就更好了。新用户削减很多。去下一个,一分钟搞定。”
……
类似的对话在微信对话框里频繁上演,让人感觉很累。似乎每个人都逃不出拼多多砍价的阴影。“横扫五环外市场”的拼多多,靠的是极低价的产品策略和社交裂变的玩法。只用了三年时间,就追上了年销售额和市值已经运营了20年的JD.COM,并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也正是尝到了基于砍价的社交裂变传播的好处,才让拼多多更加肆无忌惮。随着拼多多用户数量的指数级增长,为了拓展新用户,砍价方式变得越来越常规。结果大众直接投诉品多多的套路。那么,你有没有被品多多的套路忽悠过?
事实摆在眼前,讨价还价是套路
拼多多的砍价主要分为两种——实物免费和天天现金。流程基本相同:A、看到可以免费获得的商品或者站内可以领取的现金,一次操作后进度条显示达到99%以上。如果想再砍价,需要邀请好友微信求助。这时候A把砍价链接发给B、C、D、E这样的几个甚至几十个人求助。别人帮忙砍价后,发现有可趁之机,于是也免费加入砍价。这样的裂变自然让拼多多的用户越来越多。
但现实是,如今的拼多多只想要裂变,却没有给出相应的“胡萝卜”。比如一个自媒体人做了一个实验,邀请了500多个朋友帮他砍了一刀。然而,500多次抽奖机会都没能砍下最后一刀。有个网评博主不信邪。他说真的很成功。他发动7000多名粉丝,为一台游戏机讨价还价。然而,一个正常人怎么会有7000个朋友呢?所谓的免费取现只是空口语化的说法。
有善举的网友还总结了套路的精髓:当你还需要一分钱提现的时候,这一分钱就分成10个1%的钱。当你辛辛苦苦收了9%的钱,只比上一次少了1%的时候,提现规则又变了:
叫你拉一个人给你一个金币,集齐10个金币就可以提现。当你磨破嘴皮收集到九个金币时,它会把一个金币分裂成10个0 . 0 . 1金币...进入无限循环后,你主动放弃,于是它就不了了之。
事实胜于雄辩,拼多多的砍价只是套路。
抓住用户心理的背后,拼多多走得太远了
为什么知道拼多多砍价是套路的人还乐此不疲?根据最简单的原理,拼多多充分利用了免费的“魔力”。在拼多多的营销活动中,“免费”二字一直占据着C位,因为这是最吸引人的文案。为了“免费得到”,自然吸引人,拼多多的点击转化率大大提高。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拼多多的砍价带有明显的“煽风点火”特征。在《游戏改变世界》中,作者提出了游戏的四个要素:目标、规则、反馈和自愿参与。拼多多的砍价套路也差不多。除了自愿参加,拼多多的砍价对象非常明确。因为砍价活动的进度条直接从99%甚至更高开始,让人觉得目标很容易达到。规则,自然很清楚——邀请越多的人讨价还价,离获得自由就越近。
在反馈机制上,有很多套路。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每邀请一个人帮忙砍价,进度条就移动一点。而且在“只有穷”“即将被裁”等词汇的帮助下,更加刺激人们去邀请用户。值得注意的是,砍价还是有时间限制的,这让人们邀请用户变得异常迫切。毕竟如果不继续邀请,就算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也只能继续邀请。
可见拼多多精准的抓住了用户的心理。但是,只抓住心理不给予相应的奖励,似乎有点过分。
被批评,拼多多急需改变
拼多多的砍价套路饱受诟病,甚至引发众怒。例如,上海律师刘宇航在进入常规后将拼多多告上了法庭。他认为,拼多多在提供网络服务时,涉嫌违反诚信原则,使用虚假数据,隐瞒规则,利用人性的弱点,让消费者完成拼多多设定的各种任务,购买付费服务,只为增加活跃app数量和收入,已构成欺诈,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
此外,在网上随机搜索拼多多的砍价活动,会发现大量网友的抱怨。可以说拼多多的做法已经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了。品多多如果还想这样拉新东西,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所以拼多多迫切需要改变,真正找到讨价还价和人民利益的平衡点。(新科学发现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