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剩菜最近受到一些年轻消费者的追捧。面包、饼干、火腿肠头、牛排屑、肉干屑...这些五花八门的食品,在“网络名人推荐”、“性价比高”、“促销亏本卖”、“思念”等广告口号的加持下,卖得非常好,成为继“临时食品”之后的新一代”[S2/]
互联网平台出售的废弃食品。图农王石
边角料食品,一般指制作食品时切下、切下的零碎材料。外观自然不讲究,优势在于价格普遍较低。这种食物的流行,说明“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意识深入人心;二是也说明年轻消费者的消费心态发生了变化,精打细算,追求高性价比成为消费趋势。
剩菜热卖,对于正规食品企业来说,自然是“开源节流”的好处。但同时也对商家的品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因为边角料是“废物利用”,就对产品质量、保存、运输等环节马虎大意。剩饭虽然不是正规产品,但也是企业形象的体现。产品可以打折,价格可以打折,但是质量绝对不能打折。
废弃食品看似具有“质优价廉”的“天然属性”,但据记者调查,其中也有套路甚至陷阱,必须引起消费者和监管部门的重视。比如一些“剩菜”产品,质量不一,质量更差。它们不仅没有产地和企业标识,也没有保质期。更应该警惕的是,一些“剩菜”的味道和用料与正规产品有很大不同。比如有的消费者吃的是“猪肉干切片”里的鸡鸭肉,有的消费者买的是“进口牛排肉末”,变色变质。消费者真的很难分辨是正规食品企业卖下脚料收回成本还是一些不法商家下架卖废弃食品牟利。
同时,剩菜一般比较便宜,所以试错成本低。由于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尚未形成严格监管,消费者上当受骗后维权困难甚至懒得维权。这无形中助长了一些无良商家打着剩菜的幌子销售肮脏的产品。当“临时食品”火起来的时候,很多假冒伪劣产品已经出现在其中,而且由于质量监管和鉴定的难度,很多消费者失去了消费信心。保证消费者的消费权益,剩饭剩菜的质量安全不能成为监管的“边缘地带”。[/s2/]
废弃食品卖得好,消费者得到实惠,企业减少浪费,卖家也能获利。为了实现更加稳定繁荣的共赢,商家诚信经营、相关部门严格监管、消费者理性购买需要形成合力,缺一不可。
来源北京晚报|记者侯江
编辑侯江
编辑刘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