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幻想、灵异、恐怖等题材的刻板印象,深耕现实生活。
主旋律网络视听创作强势崛起
宗军伟(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本文为2021年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学科建设专项成果)
通过不断的资源汇聚、技术迭代和类型更新,近年来网络视听内容的生产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提升。从业者在探索中逐渐走出迷茫,开始向优质产品方向挖掘。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很多电影人和创作者跳出了集合奇幻、灵异、惊悚等题材的旧模式,转而深化主题,以真情实感的力量感动人,以优秀的质感吸引人,试图探索更多主流价值传播的艺术空。在这个过程中,一批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得到网络用户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人们惊喜地发现,网络视听内容除了“爽感”、“甜蜜”、“反转”,还能看到如此多可爱可敬的人物形象、多样灵活的艺术呈现、无声无息的价值表达。从业者的这些尝试,不仅为推动网络视听制作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也从题材内容、风格形式、传播渠道等方面对主旋律影视表达的多元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从年轻和个性化的角度展示真实生活和历史事件
深刻理解时代精神,积极表达主流价值观,一直是影视创作中的重要主题。尤其是近年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频繁出现。众多影视创作者紧跟历史潮流,积极参与展现现实、见证历史、展望未来的艺术创作,在全行业形成创作潮流。近年来,在引导网络视听生产走向精品化道路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开始科学规划布局选题,积极有效地引导视频网站和内容生产者调整供给侧。一方面,规范玄幻、古装等产能过剩的题材创作,引导制作方提质减量;另一方面在立项、播出宣传等方面为反映现实生活、歌颂伟大时代的主旋律作品提供支持。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主旋律网络视听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在稳步提升,在题材领域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我们欣喜地发现,脚踏实地、聚焦当下社会热点和民生话题的网络视听作品越来越多。《草原上的萨日朗》、《毛驴爬树》、《绿皮火车》、《藏草是绿的》、《我来自北京》系列等互联网电影,以及网剧《约会》、《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聚焦了扶贫、乡村振兴、边境支援等时代主题。在社会变革和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他们聚焦了扶贫干部、普通百姓、企业家和扎根农村的人们。无论是现实带来的灼痛,还是平凡的日常快乐,都是人们感受到的,在触及社会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不凡的表现。
相比传统影视剧,网络视听作品规模小,宣传发行成本低,制作方经济压力小。有时,他们能对正在发生的热点现实做出更快速、更灵活的反应,在关注一些具有时效性的新话题、新趋势、新现象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比如网络电影《中国的闪光》,针对的就是近年来新崛起的职业“外卖小哥”,展现了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这部作品填补了影视创作的主题空,让观众知道了普通劳动者的辛酸、激情和追求。是网络视听在主旋律创作上的一次成功实践。
此外,从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回望历史,也成为网络视听创作话题中的应有之义。以抗美援朝战争为故事背景,展现民族大义的《血色无名河》、《辛弃疾1162》、《功夫大师霍元甲》等网络电影,以青春化、个性化、类型化等多维度的叙事风格回望盛世,活跃了固有印象中较为严肃、刻板的历史叙事,提供了不同语境下主流价值观的多元化解读,从不同侧面拓展了主旋律的内涵和外延,也为网络视听创作锦上添花。
平实、网状的视觉风格适合移动优先的传播生态
与“网络视听产品拓展主旋律影视题材”并存的另一个话题是形式的创新表达。由于传播媒介、审美载体、文本形式、作品受众的变化,网络视听作品由大屏向小屏转变,势必要从场景调度、场景构图、剪辑节奏、视觉风格等多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以适应当前移动为先的传播生态。网络视听题材创作逐渐探索出一种不同于其他主旋律影视作品的视觉风格。
网络视听作品主要在电脑、pad、手机上播放。由于视频画面受到很大限制,不适合持续时间长、演员位置复杂、镜像运输路线复杂的场景调度。因此,《草原上的萨日朗》、《中国的闪光》、《驴上树》等。放弃华丽的镜头语言,用简单明快的画面叙述,让观众专注于剧情安排。为了适应小屏幕传播,网络视听作品在解说环境时通常使用全景图,场景构图通常采取近距离的动作和对话。与这种情况相对应的是,网络视听作品的剪辑节奏大多较快,很少有大场面、多动作的长镜头。比如《中国的闪光》中,厉安全挺身而出,勇敢救助遇险儿童,可以分为几个核心动作段落,比如扑到地上,冲出人群,勇敢爬楼梯,安全落地。剪辑节奏利落简洁,英雄形象塑造,虽然他在底层,时不时尴尬,但始终保持着他的善良本性。
除了网络电影和网剧,微电影和短视频也对主旋律影视创作形式的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张艺谋导演的竖屏美学微电影系列《遇见你,陪伴你,温暖你,感谢你》等。,在调度和构图上充分发挥手机的竖屏特性。还有贾导演的短片《一个水桶》。这些作品形式新颖,内容温暖,价值积极,是对主旋律多样性的有益补充。正是多种因素合力带来的形式创新,造就了主旋律网络视听作品相对平实、亲民、网络感强的视觉风格。
多屏互动和社交传播让主流价值观深入人心
当前,在多屏互动、碎片阅读日益成为主要传播趋势的接受环境下,网络视听作品的传播过程不仅打破了以往传统影视的时间空禁锢,还借助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持续进行二次分发和社交传播,形成多元交错的传播态势,为推动网络视听作品主旋律作品走近大众、让主流价值观深入人心做出了有益探索。
这种探索主要在两个层面进行。一类是传统的大型视频网站,继续垂直耕作,稳中求变,通过会员付费等增加用户粘性。,保持传统电视播出渠道的优势,同时尝试开发具有网络视听调性的主旋律节目和作品。比如爱奇艺出品的网剧《契约》,由六个不同的故事组成,故事之间没有剧情连续性,让用户在观看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不仅可以随时观看,还不用太担心上一集和下一集的剧情衔接。这种便捷的观看体验,让网络用户更容易接受其中蕴含的主流价值观。《我是北京人》是一部网络系列电影,在爱奇艺和优酷播出后引起了矩阵连锁效应。企鹅影视等网剧《在希望的田野上》只有24集。虽然篇幅不大,但意义重大,也符合现在网剧的播出规律。
第二,在新崛起的短视频平台上,现在微博、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媒体的短视频板块,以及Tik Tok、Aauto Quicker等具有视频社交属性的短视频平台异军突起,有力地帮助主旋律网络视听作品在年轻人中开花结果。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用户利用短视频对原创作品及其所承载的主流价值观进行普及和兴趣化,通过二次分发和圈子传播,使得主旋律网络视听作品相关内容能够在受众群体中,尤其是年轻受众群体中快速传播。
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络视听产品的出现,以及各种社会话题的不断引爆,网络视听内容的生产已经超越了过去野蛮生长、无序发展的混乱状态,越来越呈现出正气、创新、干净、正直的精神,这对于主旋律影视生产的多元化来说确实是可喜的。
《光明日报》(2022年3月16日第15版)
来源:光明。com-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