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有两个指标,一个是按汇率计算的GDP,一个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这两种计算方法各有利弊。
用汇率计算GDP,因为汇率的波动可能会造成GDP的扭曲。举个例子,日本在产出上还在缓慢发展,但在汇率上,2020年日本GDP将是5.05万亿美元,没有1995年的5.45万亿美元高,2012年甚至不到6.27万亿美元。
因此,世界银行经常使用另一种计算方法,即购买力平价。用购买力平价计算GDP,充分考虑了各国的实际物价水平,给出了一定的系数。具体是从2500种商品和服务、34种政府、教育和医疗行业、186项设备和商品、20个建设项目中计算出来的。当然,购买力平价计算存在很大不足,但仍是重要的参考数据。
总的来说,用购买力平价计算GDP时,经济规模,生产力水平越低,增长速度越大。相反,生产率较高的国家增幅较小,甚至可能出现萎缩。
在汇率方面,中国自2010年以来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4.73万亿美元,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70.51%,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7.4%。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73万亿美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美国GDP为22.94万亿美元,全球GDP为94.94万亿美元。以此为基础,中国的GDP已经达到美国的77.29%,全球GDP的18.67%。
最重要的是,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2600美元,首次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中国离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但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因为购买力平价是以美国在某一年的购买力为基础的,这就意味着生产力水平低于美国的国家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还是发展中国家,当然会得到一定的增长。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199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2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19万亿美元,超过27个欧盟国家的总和。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9.89万亿美元,超过19.54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2020年,中国GDP已经达到24.27万亿美元,但因为是以美国为基准,美国GDP不变,为20.89万亿美元,中国GDP是美国的116.18%,占全球GDP的18.31%。
2021年,中国按汇率计算的GDP飙升3万亿美元,达到17.73万亿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自然会上升。
有一个情况你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那就是2020年中国人口14.12亿,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已经达到24.27万亿美元,翻了近一番。2021年这么大的涨幅之后,很可能会翻倍。
我们来算一下,2020年中国GDP按购买力计算是24.27万亿美元,按汇率计算是14.73万亿美元,两者之比为1.65。2021年,按汇率计算,中国人均GDP为1.26万美元。以此计算,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人均GDP已达2.08万美元,超过2万美元。也就是说,在实际生活水平上,中国已经达到了与人均GDP2万美元的国家几乎相当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