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产值是怎么计算的(“东数西算”细分产业链完整名单出炉)

“东西计算”项目将在未来每年拉动4000亿元的投资。

2月17日,据国家发改委官网消息,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国家计算枢纽节点建设,规划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国家综合大数据中心系统总体布局设计完成,“东西计算”工程正式启动。



所谓“东西计算”,“数”是指数据,“算”是指计算力,即通过构建新的计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的计算力需求和大量生产生活数据传输到西部地区进行存储、计算和反馈,在西部地区建立全国计算力枢纽节点。有助于改善数字基础设施布局不均衡,实现数据元素价值最大化。

南水北调工程

“东西计算”总投资将超过数千亿元

“南水北调”最初的想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目的是解决中国北方的缺水问题。1986年首次提出“西电东送”,1998年开始酝酿“西气东输”。

“算东算西”是继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之后的又一项国家级工程。中国幅员辽阔,各种资源分布不均,包括水利、电力、天然气等。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石,属于高耗能行业,其行业应用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东部发达地区。但这些地区能源短缺,中西部地区水电、煤炭、风能、光能等资源丰富,相应的电力供应充足。所以,“东西计算”类似于“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解决了资源与应用分布不匹配的问题。

从项目投资规模来看,三大项目的直接投资规模都在数千亿。

2010年前后的南水北调工程累计投资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到2014年,累计投资已超过2400亿元。

“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都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项目,初期投资规模分别超过5000亿元和1500亿元。随着项目的延续,三大工程的投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从项目建设周期来看,平均跨度几十年的长期大项目可以持续拉动相关产业。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整个工程周期预计长达40 -50年,直接带动了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

从2007年到2019年,包括南水北调在内的当年在建水利工程规模从2007年的不到6000亿元持续增长到2019年的2.8万亿元。

“西气东输”带动了全国天然气管网的快速增长,全国天然气管道长度从2004年的7.1万公里增长到2020年的85万公里,增长了10多倍。

“东西算”的总投资目前还没有官方数据。用“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来类比,可以预见,“东电西算”工程的建设周期将是一个长达数十年的长期工程,同时作为一个重资产投资项目,投资额可能在数千亿。据IDC圈预测,到2025年韶关数据中心集群投资将超过500亿元。以此计算,仅“东西计算”10个数据中心集群的总投资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4000亿-5000亿元。



四大工程带动相关产业和地区发展

国家级项目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西气东输”使东部地区的天然气价格大幅降低,上海的天然气价格便宜了6分钱左右。“西气东输”还加快了新疆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应地增加了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

西电东送不仅缓解了东部地区的电力短缺,还有效减少了当地的碳排放。以广东为例。截至2021年6月底,西电东送电网向广东输送的电量达到2.27万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燃烧6.5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4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260万吨。

截至今年1月,南水北调东线、中线累计调水已超过500亿立方米,500亿立方米“南水”连接长江、黄河、淮河、海河,为1.4亿人送去宝贵的水资源。以2016-2019年全国万元GDP平均用水量70.4立方米计算,7年来,494亿立方米“南水”有效支撑了受水区7万亿元GDP的增长。

“东西计算”推动贵州、宁夏、甘肃等中西部地区加入国家“新数字经济版图”,拉动当地GDP增长。

贵州省制定了打造年产值600亿元的元数据中心产业集群的产业目标。

宁夏回族自治区2022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抓住“东西计算”机遇,高水平建设国家综合计算网络宁夏枢纽。

甘肃将组建庆阳数据中心集群,庆阳市将提出“一朵云”、“一个数据大脑”、“一个运营中心”。

张家口持续推进数据中心建设。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签约大数据产业项目39个,计划投资1377亿元。

据业内预计,“东西计算”推出后,对相关行业的杠杆效应将达到1:8。十大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前期预计涉及温控设备、电力设备等机房配套设施的采购,后续增加的流量和计算能力需求将为服务器、交换机、光模块等IT设备带来进一步的增量。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计算能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当前,以数据中心、超级计算中心为代表的计算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建设,正在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



数据中心产业链细分领导者发布

7股接线板

业内人士分析,“东西计算”项目叠加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对整个数据通信领域将是一定的机遇。数据中心相关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带动效应,尤其是IDC、ICT、光模块、运营商、温控设备、光通信等领域将迎来持续发展的机遇。

产值是怎么计算的

证券时报数据宝根据券商研报、上市公司公告和节后市场表现,梳理出数据中心产业链细分龙头名单,共39股,涵盖温控系统、电源系统、光模块、服务器、IDC运营商等产业链各环节。到去年底,这些产业链中的龙头股共获得790个基金仓位。中国电信、中兴通讯、中国移动、浪潮信息的基金仓位都在100只以上。



春节过后,在东西计算中心的催化下,数据中心产业链继续走强。据统计,2月份以来,概念股平均涨幅达到26.15%,是同期上证综指的6.88倍。截至2月22日收盘,这些产业链的龙头股市值合计1.3万亿a股,相当于煤炭行业的市值。

益康、宁波建工、贵广网络、嘉利图、振世通等。连续录得三个涨停板。春节涨幅最高的是依米康,2月以来累计涨幅149.78%。2月17日,该公司在互动平台上表示,与华为在数据中心动态及环境监控、精密温控设备、运维等领域开展合作。

春节以来,融资客增仓6股

在资本方面,金融家正在悄然布局数据中心产业链。据数据统计,2月份以来,上述39只产业链龙头股共获得融资人资金12.7亿元。东方国鑫、浪潮信息、中科曙光、中兴通讯、紫光股份、宝信软件等6股买入金额过亿。东方国鑫以3.54亿元的净融资买入额位列第一。该公司2月22日在互动平台上透露,已在内蒙古布局数据中心,共规划2万个机柜。参股子公司在北京布局数据中心,总规模约9000台。

从业绩数据来看,目前披露业绩预告的产业链龙头股并不多。按照净利润预期下限计算,巨化股份、易米康、中兴通讯、中科曙光、信义盛、天府通信等6股涨幅将超过10%。巨化股份预增率最高。公司预计2021年净利润为10.1亿元至11.9亿元,同比增长9.59倍至11.48倍。

今明两年哪些股票增长潜力较高?根据五家以上机构一致预测的数据,据数据宝统计,共有15只股票被机构预测今明两年净利润增速超过20%。这15只a股目前市值超过100亿,其中浪潮信息、星网锐捷、华工科技、紫光股份[/s2/]等4只股票滚动市盈率低于30倍。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