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周报作者:赵珈琪
2022年1月31日,农历大年三十。晚上九点,田雨晨的酒馆已经客满。刚收拾完一桌,新客人就过来了。他太忙了,直到早上5点才关门。
田雨晨酒馆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这个常住人口超过42万,从南到北不到半小时车程的小城,遍布着大大小小30多家酒馆。
这里生活成本极低,房价不到6000元/平方米,年轻人一般都有固定工作。安逸是这座小城的主基调,但缓慢的生活节奏容纳不下躁动不安的年轻心灵,“酒”成了他们的发泄口。
据时代周报记者春节期间的消息,这里的90后大多热衷于“逢场作戏,呼朋唤友”的生活方式。他们中的一些人,以爱好为职业,干脆自己开起了酒馆。
内蒙古人爱喝酒,这在全国都是有名的。俗话说“蒙古人见酒如骆驼见柳。”在当地,江湖上关于酒的传说和席间的笑话数不胜数。其中最令人咋舌的一个是:“内蒙家里有三个水龙头,左边是牛奶,中间是自来水,右边是白酒,和水费一起收,价格一样。”
然而,在这样一个葡萄酒大行其道的“温柔小镇”,开酒馆往往不赚钱,只有“爽”。据时代周报记者调查,济宁大部分酒馆入不敷出,倒闭清算也时有发生。
原因是:第一,开店成本低;二是年轻店主往往酒后即兴,激情创业,开店不假思索,既不调研,也不宣传;现金断供,他们只能倒闭。
告诉田雨晨时代周报记者:“集宁区司马路90%的酒馆都倒闭了,现在只剩下两家酒馆,剩下的正在调出去。”即便如此,依然阻挡不了后继者创业的热情,济宁的酒馆依然雨后春笋。
6万元买酒吧梦
“没有酒吧梦的年轻人?”田雨晨一边擦着吧台一边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田雨晨是一个典型的年轻小镇,有着美好的家庭。大学毕业后,家里给他买了一套价值150万,面积200多平米的房子和一辆价值80万的奥迪A8轿车。1994年出生,在小城市有一份月薪6000元的稳定工作。
白天,他过着朝九晚五的标准生活;到了晚上,给朋友打电话,吃吃喝喝成了另一种日常生活。“一周大概有四五天,要么和朋友喝酒,要么在喝酒的路上,一般都是凌晨回家。”
其实这种有酒精的生活从大学开始就已经深入骨髓了。“它通常在下午开始。先摆个麻将游戏或者去网吧,然后吃饭喝酒。”对《田雨晨时代周刊》记者说。
但是,酒足饭饱的长寿代价也是巨大的。田雨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顿饭60元左右,每个酒客100元左右,每个夜总会400-500元左右。如果算一个月的酒菜量,就要3000多元。”
“与其这样,不如自己开个酒馆。”田雨晨说。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和三个朋友一起买的店,“转卖价才6万元,而且位于小区外,全套装修”。四个合伙人,每人分摊15000元,“只相当于半年的酒钱,根本不亏”。
许多人为了喂奶而亲吻婴儿。在集宁酒馆的创业圈里,有很多像田雨晨这样不按“商业逻辑”出牌的年轻人。比如章昊,也有同样的心路历程。大学毕业后,他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月薪5000元。2021年9月,他和一个朋友合伙开了一家酒馆,花费6万多元。“大家都投了3万多,就算他赔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音乐老师李伟已经在“二进宫”了:第一次开业赶上2020年疫情,不到半年就倒闭了,之前的投资都在水漂;第二次是去年10月,她决定和朋友在济宁的商业街开一家云南风味的酒吧,自己装修。
“房租、装修等。已经花了17万左右,房租一年5.5万”。虽然成本超支不少,但李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不是为了赚钱,主要是做民俗文化。”
杠的操作不复杂,但是内滚很严重
在济宁,酒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酒馆,类似于酒馆,通常是专门喝酒的地方,店面小,桌子少,适合和朋友聊天喝酒;在所谓的“酒吧”里,一般会有歌手演唱,规模比酒馆还大。夜总会有专门的DJ。虽然有喝酒,但消费者的主要目标是蹦迪。
济宁是个小城市,酒吧运营并不复杂。然而,用田雨晨的话说,“滚入是非常严重的”。当顾客选择时,他们不仅看价格,也看商业模式。"
田雨晨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摸清了顾客的脉搏:“所有受欢迎的酒吧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或噱头,要么环境好,要么音乐炫,要么有新鲜的概念,比如“啤酒超市”。
比如还有一个酒吧,主打“仓库”概念。虽然位置偏,但是店面大,酒便宜,薄利多销。
此外,网上还有一些针对打卡迷的Berry Bros. & Rudd,以赛博朋克风、工业风等另类风格抓人眼球,通常受到女性顾客的青睐。酒卖的很贵,但是他们每天都在排队。每桌600-800元的平均消费和极高的成交率让田雨晨十分羡慕。
这种网莓Bros. & Rudd还会放新瓶老酒——原价100元的各种普通啤酒,比如百威果啤等。,换一个大容器来装,价格可以翻一倍或三倍。
一些愿意在花样和噱头上下功夫的酒吧,也会玩视频营销,比如邀请主播探店,进行导流。
田雨晨和章昊经营的酒馆基本属于酒馆类型,有音乐,灯光昏暗,只用来喝酒聊天,顾客以回头客为主,很少有新顾客。
“这类客户对环境要求相对较低,饭后简单找个地方住下。”章昊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但是高端酒几乎卖不出去。”
但是,李伟在这种酒馆失败过一次。再次创业时,他改变了思路,决定开一家以云南“火塘文化”为特色的酒吧。还专门介绍了云南的“浪漫雪”啤酒,以民歌为主,每晚都邀请济宁当地的民谣歌手来表演。
李伟告诉记者,她的酒吧有11桌,淡季每天3-4桌的客流量,旺季基本爆满,一桌每天能翻2-3桌。经过四个月的运营,目前的投入已经回到了原来的一半,是“相当有希望”的。
对此,田雨晨感叹道:“如果再选一次,我一定会做特色酒吧。”
月利润3000,还不够雇个服务员
在时代周报记者采访的几家酒吧、酒馆老板中,他们的开店套路都比较统一。前期基本不做行业调研,宣传推广手段少。大部分都是派朋友去宣传,大部分客户都是熟人介绍的。
对于田雨晨来说,虽然创业的初心是给自己找个喝酒的地方,但经常听人说喝酒是个暴利行业,“他也想发财”。但是,入行之后,发现自己想当然了。“利润其实很微薄”。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在田雨晨的酒吧里有七桌,喝的都是低端饮料,比如百威、科罗纳等。,以产品为主,辅以零星十余种高档饮品。“最畅销的饮料往往是最便宜的,比如百威,但这些低端饮料超市里也有卖,所以没办法把价格抬得太高”。
高端酒空利润相对更大,30%左右。田雨晨表示,其酒吧的大部分收入都受益于此。但总的来说,田雨晨酒吧的压力仍然不小。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一般情况下,酒馆每晚只接待2-3桌,节假日可能会爆满,但翻台率不高。春节期间,除了除夕,初一到初七最好的时间是一天4-5桌。到现在,生意做了四个多月,账面上只剩下两万块钱。进货流动资金捉襟见肘,投资成本回收遥遥无期。
因为利润微薄,酒馆根本请不起服务员。“一个月至少3000元的工资,相当于把我们每个月的利润都给了服务员,可能还要倒着贴,相当于养了一个爸爸。”无奈,田雨晨的四个伙伴只能两人一组轮班工作,每天盯着凌晨三四点钟。对于白天还要上班的人来说,转来转去的生活简直累死人。
章昊也是如此。他店里的酒水价格比较高,利润空在50%左右。然而开业七个多月了,却一直没还。
“身体不能动。再干几个月,等本钱差不多回来了,我就翻出来。”章昊说。
生活在小镇,贫瘠还是安逸?
虽然酒在内蒙古很受欢迎,但在2005年之前,除了餐馆,只有KTV可供人们喝酒玩乐。
“后来有了慢摇酒吧和类似夜店的地方,但直到2013年左右,济宁才有了第一家真正的夜店,有专业的DJ,灯光耀眼。”90后的刘卓亲眼见证了集宁酒吧的发展。她告诉记者,从那以后,“酒馆开始大规模出现,从高中到大学毕业的几年里,济宁的饮酒场所更加多元化。”
酒吧的发展史也是这个城市发展的缩影。济宁隶属于乌兰察布市,是典型的西北重镇,总面积仅5.45万平方公里,人口170.63万。
与内蒙古其他盟市相比,乌兰察布在自然资源上并不占优势。很长一段时间,贫穷曾经是这座城市的代名词。主要产业一直以传统农牧业为主。“地上无草,地下无宝”是其真实写照。在大城市随处可见的肯德基,2012年才落户乌兰察布。
然而,尽管缺乏自然资源,乌兰察布享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地处蒙、晋、冀三省交界处,是“一带一路”铁路枢纽的节点城市。同时,乌兰察布年平均气温只有4.3℃,夏季平均气温18.8℃。这座城市凭借气候优势,每年可以利用天然冷源为数据中心降温近10个月。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可节能30%。
依托于此,乌兰察布将大数据产业作为培育战略产业的主攻方向,吸引了众多大数据企业前来投资。2014年,乌兰察布华为开始建设云数据中心,2016年7月投入运营。随后,中联立信、通州汇通、阿里巴巴等数据中心相继落地,乌兰察布焕发了新的活力。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年轻人的出路越来越丰富。李伟对目前的生活状况很满意。她说:“每天通勤时间不超过20分钟,工资按当地水平完全够用,房贷基本无压力,消费水平还低。”
现在像李伟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他们认为呆在这个小镇很舒服。“过去,对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来说,似乎唯一的答案就是进入体制内考试,但现在,有更多的私营企业可供选择。”他告诉《刘卓时代周报》记者,在这种背景下,留守的年轻人开始增多,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酒馆。
然而,和大多数小城镇的年轻人一样,乌兰察布也有一部分年轻人选择在大城市打拼。刘卓是其中之一。2017年毕业后,她正式成为一名北漂。从那以后,她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工作占据了。她曾经在家乡过着悠闲的生活,家乡似乎离她很远。“我很羡慕留在家乡的同学朋友,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我的兴趣爱好中。”
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乌兰察布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536元,2021年,这一数字变成了33534元。随着收入的增加,年轻人对金钱的支配有了更多的想法。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乌兰察布很多90后,除了酒吧,开剧本杀店、桌游店也是他们打发时间的方式。
"如果你现在开一家酒馆,你将来可能会改变你的生意。"田雨晨说。
(应受访者要求,刘卓、田雨晨、章昊、李伟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