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赔偿金去哪里了(拼多多上市了,这些问题要说清:“宽进严出”能管住假货吗?为什么退赔的不是现金?)

北京时间7月26日深夜,成立不到三年的电商拼多多上市。而且从提交上市申请到正式敲钟,也就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个速度被外界称为“够用”。

今年以来,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入上市浪潮,但拼多多受到的关注最多:不仅因为它的年轻,还因为它是一家有争议的公司——它因迅速增加的用户数量和交易量、产品质量、真实性以及对平台上业务的管理而受到批评。

有意思的是,7月26日上市当天的种种细节,也让拼多多看起来与其他互联网公司有所不同:这一天,拼多多创始人兼CEO黄征没有去纳斯达克所在的纽约,而是让纳斯达克第一次给上海发了一个电铃,拼多多的用户和商家同时按下了上海和纽约的电铃;这一天,发行价19美元的拼多多并没有像之前那些新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一样暴跌。相反,它开盘上涨超过40%,最终收于26.7美元...

但是,股价上涨并不能解决拼多多的问题。于是,《解放日报》记者上官利用黄征在上海出席敲钟仪式的机会,把他最关心的问题当面抛给他,看他如何回答。

问题一:“宽进严出”能否控制假货?

“低质低价”、“假冒伪劣”是一些人对拼多多产品的印象,甚至有人把拼多多称为“消费退化”。对此,拼多多采取的管理方式是“宽进严出”:所谓“宽”,是指商家在缴纳一定保证金并通过系统自动审核后,可以在平台上发布商品;所谓“严”,就是平台对商家的后续管理非常严格,包括冻结交易金额,对销售残次品和假冒产品的商家处以10倍罚款。

这种管理方式看似没什么问题,但实际操作中争议较大。一方面,有媒体试图发现,即使在拼多多平台公开发布假货,也能顺利通过审核;另一方面,部分商家对拼多多的严厉处罚方式表示不满,认为拼多多靠商家罚款获利。

黄征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驻地审计当然是有效的控制手段,但不是最有效的手段。例如,线下业务往往需要许可证。今天验货好就发执照,但是你能保证明天这个店卖的就是好的吗?因此,平台管理的关键在于能够将问题预防在早期,或者将问题控制在小范围内。”他表示,除了“宽进严出”,拼多多还将利用各种资源鼓励合法商家,限制非法商家,包括为合法商家提供更多的消费流量,限制非法商家的流量,并对其进行惩罚。“基本逻辑是这样的,这甚至比事后的打击和监管更重要。”

不过,黄征也承认,在“宽进严出”和管理上,会有一些漏网之鱼,这和淘宝起步时遇到的问题类似。但拼多多的优势在于淘宝等其他电商平台的经验:“拼多多在这个过程中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我们可能很难跨越这些历史阶段(指平台上的假货),但我们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走得快一点。”

业内人士认为,拼多多的成长背景与淘宝大相径庭,不能用“先上线再经营”的思路。事实上,依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平台在假货和问题产品的筛选和处置方面应该更加高效。虽然也是黄征所说的利用平台各种资源,鼓励诚信,抵制不法行为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在“广进步”方面,仍有提升空间空。

问题二:为什么退款不是现金?

除了假货,品多多另一个备受争议的做法是,当消费者在平台上遇到质量问题时,平台会对消费者进行赔偿,但赔偿的不是消费者购物时支付的现金,而是无门槛的现金券,即消费者可以使用这些现金券在品多多平台上再次消费。根据拼多多此前公布的数据,相关现金券的使用率达到了95%。

但问题来了:对于消费者来说,在一次不愉快的购物经历后,他们很可能不想在相关平台上再次消费,但由于无法获得现金退款,他们不得不进行两次消费以避免浪费。在平台商家看来,拼多多会通过冻结交易款项来惩罚商家,并表示会用这笔钱补偿消费者,但最后补偿的是现金券。是否意味着拼多多会从商家的赔偿款中获益?

因此,“为什么不是现金将被退还”成为解放日报上官记者黄征问的第二个问题。

“我们也想退现金,可以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但目前由于合规的限制,无法操作。但我可以说,只要合规问题解决了,现金肯定会直接退。”黄征的声明可能会让消费者满意,但他仍然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业内人士分析,拼多多的“合规”问题主要在于其在交易过程中不具备支付宝那样的第三方钱包功能。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拼多多发放的退款现金券对使用条件没有限制,表现出一定的退款诚意,但最终限制了消费者的使用范围。因此,从公平正义的角度来看,拼多多需要快速解决退款的“合规”问题。其实“合规”的问题反映出拼多多的支付体系还有待完善。如果解决了“合规”的问题,那么拼多多将获得更好的支付体系,这对其未来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拼多多怎么申请10倍赔偿

问题三:零元特价的产品靠谱吗?

拼多多的营销方式也让很多人不理解:用户在朋友圈发布,找亲朋好友砍价,就可以以几块钱甚至零块钱的价格拿到几百上千元的产品。“零元购”到底是平台贴的钱,还是商家真的勇于“赔本赚吆喝”?

解放日报上官记者从多方面了解到,“零购”的主体是拼多多的商家,但在商家眼中,“零购”是一种营销方式:将部分商品作为赠品赠送给消费者,但通过消费者“请人砍价”的模式获得流量和人气。同时,拼多多作为平台也支持商家进行这样的营销,会通过流量等方式进行鼓励。也就是说,在“零元购”中,商家只是把原来的广告或营销费用变成了商品,不存在“亏本赚吆喝”的方式。

“零元购”的背后,是外界对拼多多模式的质疑。品多多在招股书中用了一个美国投资者也能理解的比喻:做“好市多(Costco,美国知名连锁仓储式商店,特点是卖性价比高的产品)和迪士尼的结合体”,意思是品多多不仅要卖性价比高的产品,还要像迪士尼一样好玩,让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部分。但也有人认为,拼多多目前的商品质量与好市多还有较大差距,其社交电商玩法与迪士尼无关。那么,拼多多的模式能赢吗?

黄征认为,自拼多多提出“电商+社交”模式以来,业内出现了很多抄袭者,但最终都没有超越拼多多。这说明拼多多有自己的优势。从接下来的发展来看,拼多多将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更精准的营销,不仅服务于所谓的“五环外用户”,也让更多有消费能力的精英人群选择这个平台。似乎为了证明这一点,品多多在上海、纽约敲钟现场邀请的敲钟人,很多都是高学历、收入不低的白领及其家属。

业内人士认为,黄征作为拼多多的创始人兼CEO,自然是“王婆卖瓜”;但客观来说,拼多多确实在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电商玩法,将电商与社交相结合,这种模式也从用户数据和活跃度的角度得到了认可。所以,虽然拼多多在具体管理和销售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电商+社交”的设计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对于拼多多的下一步,如果能解决相关问题,成为阿里巴巴、JD.COM之后的“新电商”或许也不是不可能。而且这次上市对拼多多也是一种督促——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假货问题,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编:任毅文字编辑:任毅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