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的“四朝元老”中捷共促中心,其捷克水晶将在每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结束后与跨境电商平台无缝对接,成为消费者首次可以在线购买的“博览会同款商品”。今年最畅销的产品是一款手工雕刻的描金碗,售价4800元,依然难以阻挡消费者的追逐。
水晶吸引模仿者。今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一款法国小众护肤品首次在展会结束后立即进驻青浦综保区,成为跨境电商产品。消费者一旦下单,货物可以直接从综保区的仓库发货。
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上海,成为“丝绸之路电子商务”的参与者。中国入世20年,激活了世界经济。现在中国重点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再次为全球贸易便利化注入新动力。
据了解,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于2013年启动。近年来,经过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的举办,随着中国不断扩大开放,中国市场消费不断升级,越来越多具有“一带一路”特色的小众产品通过跨境电商渠道在中国尝试销售,其中不少产品走过了从“尝试新品”到“爆款”再到“大贸易货”的升级之路。“丝路电商”通过找出中国消费升级的密码,成为一般贸易的排头兵。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背后的火
中捷共促中心就是典型的“丝绸之路电子商务”。近年来,它承接了中国从捷克进口的70%以上的水晶工艺品。但是,张鹏主席知道如何区别对待——对于成熟的模式,大部分是一般贸易进口,而高附加值的新模式走跨境电商。“由于事先无法确定新模式是否会在中国流行,跨境电子商务无疑成为一种快速而经济的选择。”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上的捷克水晶。
菜鸟国际供应链总经理赵建深耕跨境电商物流,热衷于研究“丝绸之路专线”。去年,与航空公司和海关部门一起,中欧之间首条跨境直邮“小香”航线在德国试运营,航线上充斥着从未进入中国市场、但在欧洲口碑极佳的香水产品。在去年的“双旦”期间,它能够每天从欧洲直接发送到中国。
在赵建看来,跨境电子商务有很多好处。“这就好比你去国外购物,其税收和入境要求自然不同于一般贸易进口。2018年底,商务部、海关总署等六部委联合发文,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按个人自用进口商品进行规范,不执行相关商品首次进口许可审批、登记或备案要求,同时免征关税。只征收了9.1%的综合跨境电商税,也就是13%的增值税打了7折。很多消费者认为跨境电商有真实的报关单,比真假难辨的‘代购’更靠谱,而且由于税率优惠,商品价格也颇具竞争力。”
但据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玉玲观察,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之前,“丝路电商”还是海淘奶粉纸尿裤的代名词,真正火起来是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之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点燃了消费者的新想法,他们渴望在跨境电商平台上看到‘博览会同款’。于是,马来西亚的保健品,波兰的羊奶面膜,安哥拉的啤酒和巧克力味的咖啡等等。,都是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亮相,然后迅速上线跨境电商平台。"
波兰化妆品品牌Yasumi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期间开设了天猫国际旗舰店。(叶莉摄)
上海海关数据显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后的2019年前三季度,上海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贸易进口量增长40.3%。
推动上海制度创新
根据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公布的数字,过去5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规模增长了近10倍,去年进出口额达到1.69万亿元。上海作为2013年全国首批跨境电商试点城市之一,一直发挥着引领作用。今年上半年,交易规模继续呈现两位数增长,位居全国第一。将于明年1月生效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将刺激上海制度的再创新。
上海综保区的仓库里堆满了跨境电商商品。
RCEP由东盟10国发起,邀请中、日、韩、澳、新、印共同参与,通过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建立了16国统一的自由贸易市场。在RCEP框架下,货物贸易零关税的产品数量将达到90%,这将极大地刺激RCEP成员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要做大“丝路电商”,速度一定要快。上海已经在行动了。比如一个日本直购进口订单,已经可以今天下单,第二天收货。据悉,目前上海已建立跨境电商快速通关机制,从货物到达海关监管场所到通关放行不超过24小时,大量低风险申报货物甚至可以实现秒级放行。以跨境电商平台小红书为例。欧美澳洲的订单,从用户下单到签收,一般只需要7到10天。日韩更快,上海用户3天以内,中国用户最多5天。如果消费者早上下了一个日本直邮进口订单,海外仓会立刻打包,下午提货,第二天早上发货到上海空,下午清关,当天晚上发货。
除了发布快,还有收税方便。为支持“丝绸之路电子商务”发展,上海海关推出了“清单验放、集中纳税”的通关模式。电子商务企业可在跨境包裹放行后31天至45天内,向海关集中申请汇总支付。这大大方便了企业。吸引了小红书、天猫国际、JD.COM全球购、亚马逊等一大批电商企业将“跨境直购”业务的进口口岸放在上海,也将跨境购买的“流量测试”放在上海口岸的“双11”、“双12”、“黑五”等消费狂欢点。
跨境供应链得到加强
“丝绸之路电子商务”是一种双向贸易。一方面是国外品牌开拓中国市场,一方面是国货出海。数据显示,去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总规模中,出口额是进口额的3倍。
外国人热衷于购买中国商品。
比利时根特大学近日掀起一股中国凤凰牌自行车热潮,起因是欧洲大学生过去因为疫情而习惯骑自行车而不坐火车。外国人对中国商品热情的这种趋势,与天猫国际、考拉海外购、全球速卖通等“丝路电商”近两年的海外推广力度有关。比如全球速卖通,今年参加“双11”取件的海外用户激增,其中巴西用户最为热情,仅用了15分钟就超过了去年一个小时的成交额。
西班牙用户收到“双11”购买中国电动剃须刀。
上个月,在Tiktok国际抖音,拥有400万粉丝的俄罗斯网络名人Regsem兴奋地曝光了她在短短10天内收到的来自中国的蓝牙音箱。在这种超出外国人预期的消费体验背后,来自中国的跨境物流加速了海外布局带来的降本提速。
俄罗斯网络名人Regsem在Tik Tok国际版的Tiktok上展示了她从中国收到的蓝牙音箱。
据悉,近年来,中通、童渊、大云等快递公司,以及菜鸟、新蛋等跨境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都在“一带一路”沿线设点。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跨境电商海外仓近2000个,面积1200万平方米。例如,中通已经建立了40个海外仓库和17条跨境优势专线,实现了全球业务覆盖。再比如,全球速卖通平台的跨境物流由菜鸟担保。目前,欧洲消费者在全球速卖通上购买一个中国制造的保温杯,可以选择“5美元10天”的服务,甚至比欧美更便宜、更快捷。
当地时间11月8日,菜鸟在欧洲最大的智慧物流枢纽比利时列日eWTP枢纽正式投入使用。
中国物流企业的海外仓库。
目前,中国已与五大洲22个国家建立了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丝绸之路电子商务”正在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际经贸合作的新引擎。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跨境供应链的效率和成本优势凸显,中国物流公司与国际快递三大巨头的差距也有望通过“丝路电商”的建设迅速缩小。
主编:叶莉文字编辑:叶莉
来源:作者:叶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