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金融深入研究第四站
研究课题:赋能跨境电商
调查样本:深圳华南城
深圳一夜之间就入秋了。然而,跨境电商总是生机勃勃。深圳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跨境电商是外贸行业的新“业态”。上半年海关监管的跨境电商货物货值突破1000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总和,继续领跑全国。
如果说深圳是跨境电商之都,那么深圳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简称(深圳华南城)或者说是跨境电商的“母港”。深圳华南城作为全国最大的跨境电商产业园之一,聚集了300多家不同规模的跨境电商企业,虹吸效应明显。全国行业10强企业中,有4家明星企业扎根于此。企业的掌门人会议有什么独特之处?在全球“宅经济”盛行的情况下,他们有哪些“成长的烦恼”?如何解决跨境电商最容易遇到的融资问题?本期杜南金融深度调研将走进深圳华南城,探寻跨境电商“深圳名片”背后的“含金量”。
前世:跨境电商如何从无到有遍地开花
“别看现在的深圳跨境电商。十几年前,这个行业的概念可能还不存在。”回忆前世,一个跨境电商,华南城集团旗下华彩通数码科技公司首席战略官赖燕有点感慨。
作为跨境电商的发源地之一,深圳华南城见证了行业从无到有的成长。赖燕说,在没有明确的跨境电商定义之前,他们的前辈可能都是从华强北起家,在某个地摊上搞电子批发,还有很多外地人过来采购进货,看起来波澜不惊。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上交易的普及以及EBAY、阿里国际、亚马逊等平台的兴起,华强北的部分外贸经营者在贸易上实现了线上化,跨境电商的业态萌芽。也有企业创始人是留学生,发现中国货有优势,通过渠道在留学地区获得销售,带来蓬勃的网上交易。
一切似乎都已形成。受最近两年疫情影响,境外疫情仍在持续蔓延。国际市场改变了购物模式,增加了网购比重,深圳跨境电商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势头。
对于深圳华南城来说,蝴蝶成为跨境电商的基地,既是无意的,也是自然而然的。早在2003年左右,深圳华南城的定位就是大型综合商贸物流和商品交易中心。项目规划总面积1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0万平方米,规划总投资超过100亿元。连续六年被列为“深圳市重大建设项目”。
当时“跨境电商”还没有诞生。赖燕说,华南城最初的定位是工业原材料批发市场。2010年进入集团战略转型升级,开始多元化产业发展。当时我们也吸引了一些外贸企业过来。那时候还没有跨境电商,我们用更优惠的租金、仓储物流、生活成本来吸引他们落户。
就像化学反应一样,这些外贸企业一开始在华南只有几十个人,营收上百万。跨境电商转型后,这些企业已经发展到千人、百亿人,一些头部企业已经上市或排队上市。现在,这里每年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00亿美元,是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之一。
“这些年来,一路走来,我们和他们一起长大,这种感觉永远持续。所以很多跨境电商明星企业都愿意把总部放在这里,虽然做得很大,有全国布局。我觉得这是一种互补互助的方式。”莱汝嫣坦率地说。
然而光环之下,“成长的烦恼”不期而至。
外贸“新物种”解决“成长的烦恼”[S2/]
众所周知,传统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在出海过程中议价能力较弱,通关、物流、海运成本都在上涨。
降低运营成本已成为当务之急。出口押汇业务的阳光化也势在必行。
看看深圳。截至目前,深圳共有电子商务主体49.66万户,占全国电子商务市场主体的18.7%。“中国跨境电商第一城”名副其实,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这个时候,一纸文件,就像星星之火,点亮了跨境电商的新思路。
为加快培育新型贸易方式,促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海关总署于2020年9月发布了《关于扩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的公告》。公告中明确,深圳华南国际工业原材料城成为官方批准的17个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之一,也是目前深圳唯一获批的试点单位。
用行业术语来说,这种市场采购贸易模式被称为“1039模式”,对于深圳大量的跨境电商商家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外贸物种”。
为了利用好国内外市场和资源,华南城集团专门注册成立了上述华彩通数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负责市场采购项目的运营。通过整合优质的内外贸综合服务资源,构建了集报关、货代、物流、仓储、交易、信息匹配、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创新生态外贸平台,立志实现“让外贸更简单”的愿景。
作为这家新企业的首席战略官,赖燕深知新政带来的红利。
事实上,虽然这一政策之前已经在义乌等地试点,但无论是华南城还是跨境电商企业,都是一张白纸。面对政策的加持,一切都在摸索道路。
他向南都课题组解释说,电商企业的一个突出困难是无票业务,没有增值税发票的业务出口。根据这份公告,通过政府部门指导下的试点,建立市场采购联网信息和贸易服务平台,可以帮助中小贸易商户和跨境电商企业符合财税规定和简易通关,免征增值税,从而降本增效,进而引导更多企业通过阳光申报出口。
“深圳是外贸大市。作为新飞行员,也有更高的要求。如果能管好,就很快过去了,效率也高。”
经过近一年的筹备,2021年7月,采购平台正式上线运营。令各界欣慰的是,目前已有100多家外贸主体在华南城市场采购平台上注册,并通过该平台实现了与政府“外贸单一窗口”和银行系统的数据交换,办理了出口收结汇手续。截至目前,累计出口金额已达五百六十万美元。
可以说,市场采购交易平台刚刚在深圳试点,已经初见端倪。一站式全链条综合配套服务,打造蓬勃发展的外贸生态圈。
政策搭台金融唱戏:深圳跨境电商阳光探索
但是,跨境电商是一盘大棋。随着政策的确立,我们仍然需要金融唱戏。
杜南调研组走访华南城,多位跨境电商企业主向记者坦言,由于现金流较大,希望金融行业能多关注海外业务的发展,为他们提供融资,开发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目前,深圳跨境电商仍处于快速发展期。之前受限于相对滞后的政策,存在痛点和瓶颈,尤其是融资能力弱。他们在生产、运输、结汇方面的资金占用周期比较长,包括融资渠道狭窄,都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了解到企业的难处,赖燕一句话就把一切都概括了。
所谓未雨绸缪。作为十几年的老伙伴,深圳中行在正式获批华南城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后,迅速集中资源开展系统对接工作,短时间内实现了中行系统与商务部系统的直连。目前为通过深圳市场采购贸易联网平台注册备案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账户绑定、实时汇率查询、自助收结汇等跨境金融服务。
“这是一种新的业态,采用了新的报关方式,通关效率和便捷度不一样。”中国银行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跨境电商企业的难点在于融资,但无法获得融资的因素之一是收汇方式不阳光。现在资金流、信息流、物流都汇聚在平台上,整合了大数据,呈现真实的贸易情况。银行帮助企业阳光收汇,完全可以实现赋能经营、赋能结汇、赋能融资,共同为深圳中小跨境电商企业“1039报关出口”提供高效、便捷、合规的通道。
未来,深圳金融业如何更好地助力深圳跨境电商?根据部署,深圳中行推动该政策在深圳落地实施,促进深圳外贸出口企业提升通关效率、阳光出口、绿色出口,共同优化深圳口岸营商环境,助力深圳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
如何为深圳外贸行业注入“强心针”,一直是检验深圳金融业社会责任的“试金石”。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深圳金融与跨境电商的发展脉搏是同频共振的。
顶着“外贸重镇”的光环,深圳跨境电商的高光时刻正在持续。相信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的背景下,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外贸新业态逆势而上,逐渐成为推动深圳外贸发展、稳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新动能。
调研建议|稳外贸金融答卷:合规经营需要金融护航
疫情引发的“蝴蝶效应”仍在继续。目前境外疫情持续蔓延。国际市场对“本土经济”商品的需求仍然很大。深圳与出口相关的外贸产业优势明显,相关产品出口有望持续增长。
依托大湾区雄厚的产业链,深圳作为外向型经济的代表,今年上半年在外贸方面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今年上半年,深圳进出口增长19.3%,出口规模继续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跨境电商成为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国跨境电商看华南,华南看深圳。”据南都记者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国内70%的跨境电商企业位于华南地区,华南地区80%的企业聚集在深圳。深圳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日益凸显。深圳是跨境电子商务的先锋。金融是海量企业融资的活源,也是阳光合规运营的保驾护航。
采写南都记者吕亮
视频:王梦歌毛魏军邓家军[/s2/]
更多报道请看:深企出海金融护航,杜南与中国银行展开“跨境金融”深度调研
深圳制造成就“非洲手机之王”的背后:入乡随俗,也需要硬核技术。
为融资“保驾护航”,引领全球零部件采购配送。
从光通信到自动驾驶,“一束光”的跨界之旅
编辑: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