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拼多多上面的衣服都是死人穿过的(36年只涨价3元!最卑微的国货“蜂花”,其实一直在闷声发大财?)





文/金错刀频道



现在的网民真的是越来越“不理智”了。

疫情期间,红星鸿星尔克“破产捐款”5000万后,2000万网友冲进直播间存钱,还有人冲进实体店,买了一双鞋,扔了两块钱就跑了。



河南洪灾,白象捐款500万后,在超市找不到一袋白象方便面的网友说:“这个牌子真不好带,白象方便面愁死了!!"



如今,国民洗护用品蜂花也“撑不住”的消息被网友“曝光”了。

这让网友们很焦虑。民族品牌是如何相继倒下的?不行,没救了。

一群网友一拥而入蜂花直播间,某天抢了别人一个月的货,还扬言要让蜂花仓库送小铲车,忙得“驱逐火星”。



但是这一次,出现了很大的误会。

相比于老板是老赖、没有财产可执行的汇源果汁,连续亏损10年的红星鸿星尔克被网友贴上了穷蜂花的标签,但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土”到网友心疼,它却过得很“小资”

感觉蜂花要掉了,不能怪网友误会。

任何人看到8块1大瓶的护发素和看起来像洗洁精的土包,只能想出两个点子:

不知道的人:这是假货吗?

懂的人:这个牌子怎么还没倒?



这本书毫无存在感,关键词也没有被小偷调整过,所有即将倒下的名字都已经落定。

因为它的包装土壤,有网友提出建议让它参加全国比赛,结果被它以花钱为由拒绝了。



做广告的时候别人问要不要钱,它却说要小编。



让它换个包装,从天而降还是洋洋得意。







但就这样,被大家“期待倒了”的蜂花,只是活得很好。

现在年生产能力10万吨以上,年产值15亿元。对于均价9元的8瓶洗发水,一年能卖出多少瓶?

不过是别人一小瓶动辄20元起步,一大瓶蜂花却卖得这么便宜。怎么还没跌?

这就不得不提蜂花的救命绝招——省钱到刀刃上。

包装在变,花里胡哨,设计,制作都要钱,果断放弃,一包到底。



营销花钱太多,未来30年不要打广告,靠用户的“自来水”。

最后,挤成分成本的水。

有人算过,国外普通护发素的毛利率至少在40%以上,而蜂花的毛利率只有15%。

有了这种小气,蜂花可以干脆把价格拉到地下室。

更何况其他的都可以省,质量却没有省。

早在相关国家标准出台之前,“蜂花”的很多基础原料就已经达到国内甚至国际标准,成为国内护发素行业标准的起草者。

成立36年来,没有任何行政处罚的信息。



这种大碗便宜又好用,让蜂花牢牢抓住了一大批老客户的忠诚度,在国内市场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现在,其销售网络覆盖全国16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实体终端也进入了630多个大卖场、超市、连锁店。

2016年,中国洗护用品十大品牌中,蜂花是唯一的国产品牌。



洗护界的拼多多,曾经也是个大“网红”

虽然现在蜂花便宜到拼多多都砍不下来,低调的人还以为要倒闭了,但这是一瓶难求的“网络大名人”。

而它能发展到现在,靠的就是比别人“更大的脑洞”。

1。无中生有,然后做成全国第一

蜂花一开始做的不是洗发水和护发素,而是洗洁精和洗衣粉的包装加工。

1985年,蜂花的前身上海华银洗涤剂厂成立。

拼多多衣服是死人穿吗



建厂初期,厂房只有400多平米,十几个工人。大家都很努力,一年挣不到500万。

艰难时世,上海华银洗涤剂注意到一个时代红利:人们开始追求生活品味。

七八十年代,由于经济不景气,物质匮乏,很多人习惯用肥皂甚至洗衣粉洗头,根本没有护发的概念。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观念开始改变。

上海华银洗洁精厂率先提出了“洗护分离”的概念,生产了国内第一瓶洗发水、洗头膏、护发素等产品,不得不说非常前卫。

产品一出,立即受到市场追捧,销量不断攀升,蜂花品牌力不断提升。

现在哭着打不起广告的“蜂花”,1990年,在央视上,每天播放15秒的广告:“价廉物美,享誉全球”。



随着这句广告语传遍全国,蜂花可以说是网络名人中最好的品牌了。90年代初,两三块钱一瓶的蜜蜂护发素,蜂花销量达到顶峰,年销量超过5亿。

根据国际知名调研公司AC尼尔森的调查,当时蜂花品牌在国内的知晓率达到36.6%,在国内同类国产品牌中排名第一。

1993年和1994年,蜂花护发素还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此后“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上海市著名商标”等国家级、部级、市级颁发的各种奖项、奖杯,都是软中华。

但谁能想到,蜂花的人生亮点来得如此短暂。

2。打不过就走人。农村包围着城市

1994年后,蜂花开始面临生死考验。

一方面是名声出来,国内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但更多的是国外巨头的冲击。

欧莱雅、联合利华、宝洁等洋品牌涌入中国市场,铺天盖地的洗脑广告,酷炫的包装,丰富多彩的产品矩阵。本土护肤品牌瞬间被压得粉碎,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

蜂花提出的“洗护分离”概念,直接被“洗护合一”取代。对于当时国内的和尚来说,国外的和尚都是喜欢念经的。



蜂花销量从1亿多降到7000多万,500个工人下岗到200个。每年亏损几百万,企业零资产流失。

生死关头,蜂花算了算自己的战斗力,只能用四个字来概括:质优价廉,尤其是价格低廉,于是果断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为了炸便宜点,它甚至取消了广告部,从此开启了30年无广告的新时代。



当时的厂长顾说,“与其花大价钱打广告,不如以产品质量取胜,让消费者受益”。

此外,不再像过去那样依靠全国批发市场走“大批发、大流通”的道路,而是布局自己的零售渠道,不断引进产品生产的新技术和年轻大学生,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这一切都围绕着如何节约成本展开。

专注于低端市场的蜂花,依靠优质低价,与这些洋品牌形成错位竞争,牢牢吸引了大量农村和城市平民消费群体。

就这样,蜂花成为了国内少有的能与护理行业外资巨头抗衡的民族品牌。

即使在2014年,蜂花护发素的出货量也位居全国第一,超过了P&G品牌的总和。






蜂花出圈,是个意外?

网友对老牌子的担心不是空。因为近几年,很多曾经顺风顺水的国货日子都异常艰难。

十年前,汇源是中国最大的果汁公司,市值230亿,是HKEx最大的IPO纪录。当时土的包装并没有阻碍它的成长。



但今年却以数百亿债务被迫退市。

成立于2004年的贵人鸟也走性价比路线。高峰期全国各地都有店,几乎每条步行街都会有贵人鸟店。公司年收入接近30亿。



就是这样一个有实力的老品牌,从2018年到2020年亏损了三年。

截至去年底,其逾期应付债券约11.47亿元,逾期银行贷款约9.77亿元,25个银行账户因诉讼被冻结。创始人林天福也成了人们口中的“老赖”。

为什么我们都是老字号,有的甚至是很多年没换过的老字号套餐,而蜂花可以混迹于日冈的国际巨头,但这些老字号就算活下来也成了奢侈品?

主要原因是:土包装下,蜂花产品真的很抗打。

汇源亲手毁了自己的产品。在口碑和销量双丰之后,汇源不仅没有进一步专攻产品技术,提高产品质量,还买烂水果当伪劣产品,面对鲜榨果汁的竞争对手不为所动。



但是贵人鸟沉迷于领土扩张和营销,梦想建立一个体育帝国,从鞋服到体育经济,体育游戏,体育健身,最后把自己拖垮了。

反观他们,面对难缠的蜂花,他们引以为傲的营销是他们砍掉的第一件事。他们把大量的精力花在如何做出更好的产品上,不断调整产品适应市场的能力。

截至目前,蜂花已陆续开发出150多种系列产品。至今已拥有数十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保持行业技术领先地位。

这些年来,蜂花产品的价格涨幅很低。2018年,谷董事长在接受外界采访时表示,蜂花一代500ml护发素原来出厂价3元左右,后来变成了5元;零售价也从6元涨到了9元。

依靠着先进的技术和可以维持的质优价廉,它从不打广告,泥土气息的蜂花让消费者离不开它。



蜂花挺过来了,而且越来越好,但是以前靠营销的大牛纷纷倒下。

看着他们截然相反的命运,我们只能说:好的营销可以流行一时,好的产品却可以永生。

爆炸100天后,红星鸿星尔克的直播间迎来了每天掉一万粉的反转,所以有人担心红星鸿星尔克的野消费是对这些老字号的一种伤害。

事实上,野消费带来的短期销量是不可持续的,但“转红”带来的品牌曝光价值远远超过它带来的销量。

对于蜂花这样的国货来说,依靠优质的产品,时代的红利会让“转红”变得更容易,但要实现“长红”,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作者|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