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静修
年底了,是时候回顾一年的历程了。随着年龄一年一年的增长,我也知道岁月留给我的机会已经不多了,所以更觉得珍惜。让我们言归正传。
感觉今年值得一提的是退了三个团,从退团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精神变化。
第一个退出的是一个摄影交流群。2015年参加新京报摄影讲座时加入了这个团体。当时的介绍群主是一位资深摄影记者。那时候我对摄影还是很有热情的。我一边带着相机到处走,一边坚持在周末拍人家的周末大舞台表演。
刚加入这个群的有50多人,后来增加到80多人。群里的每个人都经常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摄影经验。偶尔群主和几位专家会点评一些作品,受益匪浅。然而从2019年开始,群主们就不说话了。群里有人开始打广告,发表一些极端的政治言论。有人@清理群主,但是没有回应。后来很多人退团了。到2021年初,包括垃圾邮件发送者在内,只剩下17人。
我估计有可能是群主因为某种不可抗力,来不及安排群里的善后事宜,成员也无法了解群主的真实背景和其他联系方式。该集团实际上已经死亡。因为感觉这个团曾经对自己有过美好的回忆,而且带着感情,我还是一个很怀旧的人,很久没有退团了,一直希望有一天这个团能起死回生。
但今年身体状况急剧恶化,生活面临“离婚”,在同办公室退休同事老李的指导下,我决定放弃生活中一些不重要的东西。在网上退群是一种放弃的行为。我一咬牙,退出了已经在团里呆了六年的团。
我退的第二个组是工作单位的宣传组。这个群也是2015年被领导要求加入我的。当时可以给部门写一些资料,看看群里的文章能不能理解宣传方向。但50岁以后,尤其是2018年以后,我在部门的地位逐渐边缘化。可能是新领导看我身体不好,加了体力活,不打扰我了。所以这个群体对我来说是有意义的,所以退出也是顺理成章的,没有什么留恋的。就等将来退休的那一天吧。把机会留给单位的年轻人是自知之明,不要占着茅坑不拉屎。
第三个退出的团体是一个歌唱团体。2020年,我被唱吧APP的歌手朋友拉进了群。刚入团的时候,第一首歌好评如潮,好评如潮。我甚至有点沾沾自喜,不知道怎么吃几顿饭。后来继续发歌,发现喜欢的人越来越少。后来群主告诉我,在群里,大家要互相支持,送歌,赞,赞。这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团里有人唱的那么烂,还有很多人夸他们脚臭。这不是纯粹的自欺欺人吗?我不是天生的马屁精,所以我不会去表扬那些唱的不好的人,甚至指出他们唱错了。于是不到半年,我就成了一个独行侠。我觉得这也是我们社会的潜规则。
在我退团之前,几乎没人夸我的歌,虽然唱功还是有一定水平的。偶尔有人夸我是刚加入未知的新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很自然地离开了这个团体。
第一组忍痛退出,第二组自然退出,第三组尴尬地退出。从三组退下来后,我觉得身体和内心都轻松了很多。人到老年,不需要再发扬光大了。只有懂得放下,他们才能幸福地走完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