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视觉中国
文|螳螂观察,作者|林图
新一轮的“版号寒冬”似乎有松动的迹象。
日前,雪球社区一条关于版本号的消息指出“计划4月份发布版本号,数量在30个左右”。
但消息一出,就有人质疑消息的真实性,因为“胸小于A”这个词有违社区审核规则。没过多久就有游戏行业的人站出来说这个消息可能“半真半假”。
众说纷纭,难有定论。在游戏版本号真正补办之前,这些消息只能是“随便听听”。
2月下旬,港股游戏概念股集体大跌,让游戏行业再度缩紧衣服。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中国将没有版号,这将成为游戏行业最大的利润空。
然而,政策紧缩总是有两面性。版号限制不仅为国产游戏行业关上了一扇门,也为国产游戏出海打开了一扇窗。如何把握这一新趋势并生存下来,将成为游戏厂商更加迫切的课题。
版本号限“流通”,游戏出海迎“新机”
就像去年年底的热播剧《开始》一样,国产游戏的版号限制也进入了新一轮的“循环”。
2016年之前,没有游戏版本号。当时因为没有政策限制,国内游戏市场充斥着粗制滥造只想赚快钱的公司,整个市场乌烟瘴气。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2016年5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当年7月1日正式实施。宣布自实施之日起,未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手机游戏不得在网上出版和运营。
2018年3月29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游戏申报审批重要事项的通知》,称因机构改革,游戏审批进度将受到影响。随后的8个月,版号审批暂停。直到当年12月才恢复正常。
此后,“国产网游版本号审批信息”基本每月更新一次,直到去年8月。
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有效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和2018年的寒冬一样,2021年8月之后,修订工作被迫再次暂停。到现在为止,国内网游版本号的审批信息还没有更新。
增加一个监管门槛,确实有利于规范游戏行业的不正之风,但同时也拉长了游戏厂商的盈利期。
不是所有“有钱有时间”的企业都在等版号审批。前期花了很多钱的游戏,等不到审批是无法成功变现的。为了防止更大的损失,更多的企业不得不选择主动取消。
以首轮寒冬版为例。天眼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3月29日至年底,国内共有8306家游戏公司选择主动注销。2019年,这一数字增加到15987人。
在去年8月开始持续的新版号寒冬中,中小企业依然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天空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7-12月,多达1.4万家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下的中小游戏公司相继注销。
无奈之下,一些游戏公司试图通过无版号运营、套用版号的方式来“投机取巧”,最后的结果就是收到“天价罚单”。此前,只有10万流水的猴哥传奇,因为没有版号就上线运营,被罚款70万。
按照目前一些业内人士的预测,国产游戏的版号审批短时间内还是很难恢复正常的。在这种背景下,游戏出海,获得新一轮的发展机会也就顺理成章了。
其实早在2018年冬天,就有中国公司因为游戏出海尝到了甜头。
App Annie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手游发布的海外IOS和Google Play综合收入较2017年同期增长超过40%。
“中国游戏产业年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过去五年,中国游戏出海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用户下载量、使用时长、付费额度均保持稳定增长。
2018年后,游戏厂商意识到版号收紧,逐渐将出海作为营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版寒冬,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销售收入95.86亿美元。去年,在版号再次受限的情况下,中国自研游戏海外销售收入达180.13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88%。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政策也有利于游戏出海。
2021年10月,商务部、中宣部等1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鼓励优秀传统文化产品、文化创意产品和电视剧、游戏等数字文化产品‘走出去’。”
据Newzoo评估,2021年全球游戏市场整体规模约为1758亿美元,而国内游戏市场整体规模约为2965亿元,海外游戏市场整体规模是国内市场的3倍以上。
另有机构预测,2024年国产游戏出海潜在规模将达到691亿美元,将达到2020年游戏出海规模的4.5倍。
在行业稳定发展和国家政策扶持的双重利好下,游戏出海无疑站上了新的发展风口。
在风中起来比在风中起来容易
面对新一轮版本号寒冬,游戏出海势必成为更多游戏厂商的选择。那么,游戏在清新之风下出海会更容易吗?
根据螳螂观察,也许不是。
游戏出海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因地制宜”,即完成游戏的本土化。
国内市场国民人气高的游戏,海外未必如此。地域差异带来的游戏人群偏好差异是游戏厂商必须考虑的。
以腾讯海外版《王者荣耀》为例。考虑到海外玩家可能对中国历史人物并不熟悉,腾讯特意在海外版中加入了包括蝙蝠侠、超人、神奇女侠在内的英雄,以照顾海外玩家的文化差异。
但更现实的问题是,游戏的本地化并不容易。对于游戏厂商来说,绝对意义上的本地化需要兼顾发行、资源和内容,这是一项耗时、费力、费钱的“长期工程”。
以腾讯2021年首款出海的二次元产品《白夜极光》为例。据该负责人介绍,该游戏的“发行运营”团队成员中,超过50%的人都有在日本的工作生活经历,或者有丰富的二次元游戏经验。
为了第一时间获得日本当地的优质资源,腾讯成立了日本当地资源获取团队。而且《白夜极光》50%以上的重要内容都是日本本地制作的。
对于资金雄厚的游戏厂商来说,这当然很容易。但对于更多的中小游戏厂商来说,昂贵的跨国开发成本让这种“沉浸式开发”如同“天方夜谭”。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能够成功出海的游戏厂商,基本都是大家熟悉的,有着成熟经验的游戏厂商。
目前国内毫无疑问的第一梯队依然是腾讯和网易。在App Annie发布的2021年全球52强发行商排行榜中,腾讯和网易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前者依靠PUBG Mobile和《部落冲突》,后者依靠《荒野行动》和《后天》,正逐渐稳固在海外游戏市场的地位。
第二梯队的代表球员是米哈游和字节跳动。虽然晚了,但是成长很快。
曾经高居43个国家和地区畅销榜榜首的米哈游《原神》,是2021年推特上讨论最多的游戏之一。字节跳动慕童科技的无休无止的对抗也是海外“爆款”。SensorTower在2020年12月中国手游收入TOP30排名中排名第13。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厂商没有机会。中小厂商可以直接面对海外项目,因为“小而好转”。而且在欧美市场备受追捧的超休闲游戏,对技术要求不高。
近日,中国厂商JoyPac旗下的超休闲游戏《ABC Runner》登上美国iOS免费总榜榜首。
此前,国内海外企业触宝旗下的游戏工作室也曾因超休闲游戏而备受关注。
2018年在纽交所上市后,触宝专注于以手游、网文、场景化内容为主要内容的内容生态。最近两年,触宝投资了包括Smillage、Taptek、Dole Studio、Coffee Studio在内的多家游戏工作室。
去年5月,Smillage推出的Catwalk Beauty在包括美国在内的66个国家和地区成功登顶App Store和Google Play游戏排行榜。数据显示,前三个月,这款游戏为触宝贡献了近300万美元的毛利,整体投资回报率超过200%。
在随后的第三季度,Taptek延续了《走秀美人》的跑酷玩法和风格,推出了《真理赛跑者》(Truth Runner),在推出后的一周内就登上了美国IOS游戏排行榜的榜首。2021年底,Smillge代理发布的产品Hotties Up的iOS版上线12天,还拿下了美国AppStore免费游戏排行榜的Top3。
这既印证了根据不同国家游戏群体的喜好“对症下药”,也有助于提高游戏出海的成功率。也意味着中小厂商出海仍有机会突围。
值得一提的是,JoyPac和触宝“押宝”的美国市场正在成为中国手游最大的海外市场。
据Sensor Tower发布的《2021中国手游出海年度盘点》显示,去年有42款手游在海外市场收入超过1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为TOP30贡献了36亿美元的收入,较2020年增长53%,这也使得美国正式取代日本,成为中国手游最大的海外市场。
可以肯定的是,谁也无法预测本版的寒冬何时结束。如果持续下去,游戏行业很可能会迎来新一波洗牌。对于游戏厂商来说,如何稳住市场地位,避免被淘汰,将是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
于是,即使是有出海优势的游戏大厂,也因为下一个版本号的寒冬而加快了海外业务的布局。
公司业务负责人此前曾提到,今年taptap社区和游戏项目将在海外投入更多资源;网易CEO丁磊在2021年财报发布后也表示,公司一直在开拓海外市场和制作人投资,未来将加快全球数字文化布局,继续扩大“中国风”的文化影响力。
总的来说,虽然新风已至,但游戏厂商的压力依然不小。谁能真正顺风顺水,还有待观察。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