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微信发布的《2021微信支付智慧社保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过去一年,用户通过微信支付缴纳社保超过7.5亿笔,同比增长超过30%。其中,内蒙古用户通过小程序缴纳社保费用的比例最快,其次是青海和安徽,西部内陆地区也有大量用户享受到了数字支付带来的便利。
超过1.1亿用户异地缴纳社保,离开家乡也能继续享受社保。近650万用户通过微信支付缴纳社保的地方变了,在新城市“扎根”。借助数字技术,许多“新市民”享受到了完善的医疗和养老保障服务。指尖支付为“新市民”、农民工等群体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支付体验。
年支付超7.5亿,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着力推进的重点民生工程。近年来,地方税务机关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保缴纳渠道越来越多,缴纳方式更加灵活。
随着社保征收期接近尾声,用户数字化支付的趋势逐渐显露。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31个省市和地区支持通过微信支付缴纳社保,年支付量超过7.5亿,同比增长超过30%,用户人均支付523元。“指尖支付”的数量和金额增加,用户对数字支付的接受度与日俱增。
很多地方的社保数字化进一步完善。去年,内蒙古、上海、安徽、宁夏、深圳相继开通了小程序缴纳社保的通道。全国支持小程序缴纳社保的省份、城市和地区增加到25个,更多城市开始提供高效、便捷和无障碍的支付体验。
在所有使用微信缴纳社保的用户中,超九成通过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或小程序缴纳。内蒙古用户通过小程序缴纳社保费用的比例最快,其次是青海和安徽,西部内陆地区也有大量用户享受到了数字支付带来的便利。
此外,80后是通过微信支付缴纳社保的主要群体。过去一年,在所有使用微信支付费用的用户中,80后占32%,排名第一。其次是70后,占比26%,领先第三名90后2个百分点。
超过1.1亿人异地缴纳社保帮助新市民缴纳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新市民”因为工作或上学等原因来到城镇生活。这个群体在生活、就业、医疗、养老等领域有着各种各样的保障需求。
通过提供便捷可及的社保缴费服务,让“新市民”享受完善的医疗和养老保障,是帮助“新市民”融入城市,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途径之一。报告显示,过去一年,近650万用户通过微信支付缴纳社保的地点发生了变化。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许多“新市民”在新城市扎根。
同时,微信支付的“指尖支付”不受时间和空的限制。居民只要打开手机,足不出户就可以缴费,为用户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了便利。
报告显示,2021年,超过1.1亿人通过微信支付异地缴纳社保。在相关部门不断完善数字化服务的背景下,大量的流浪者即使在外打拼,也能及时缴纳家乡社保。江西、贵州、河南等地异地缴纳社保的人数最多。
社保缴费高峰期,41.2%的用户在非工作时间使用微信缴费。其中,18-19点是用户在该时段选择最多的缴费时间,该时段日均缴费约15万笔,相当于600个服务厅。数字支付大大节省了行政资源,提高了支付效率。
微信支付智慧社保服务自推出以来,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快捷高效的社保支付体验。未来,微信支付将继续完善产品功能,探索更多创新应用和场景,让更多人享受到“指尖支付”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