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陈栋通讯员叶明鸾
一个不到10人的眼镜厂,假冒名牌商标,生意兴隆,一副眼镜能赚双倍的钱。老板刘高兴得笑个不停。但他以为自己找到了致富之路,却想不到。还没等他赚够钱,警察就上门了。
刘,一个30岁的深圳外贸工作者,有一些经验和积累的资金。5年前,他来到台州临海市杜桥镇,在这里投资了一家小眼镜厂。
刘的眼镜厂规模很小,只有不到10名员工。在建厂初期,刘冉接连碰壁。毕竟当地眼镜生意竞争激烈,刘的小厂不比大厂,所以生意一直很惨淡。10块钱很难赚到一副卖出去的眼镜,净利润只有2块钱的。很难支撑工厂的生存。
刘生产的眼镜后来主要转向网店,但生意一直不温不火。他开始琢磨自己生意不好的原因,发现自己的眼镜没有品牌,而其他商家在网店卖的都是假冒的名牌眼镜,所以生意根本就不应该太火。
灵机一动,2018年初,刘的眼镜厂开始打起了奔驰、奥迪这样的大品牌的主意。奔驰和奥迪虽然是汽车领域的大牌,但在眼镜领域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刘把这两个知名品牌的商标都烙在了自己的眼镜上。
果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效果显著。大家一看到奔驰、奥迪牌眼镜,顿时产生了兴趣,刘的生意也开始火起来。不仅如此,以前10元一副很难卖的眼镜,现在25元一副的价格还供不应求,利润轻松翻了几倍。
至2020年7月,刘某的网店共销售假冒奔驰、奥迪眼镜20余万副,销售金额共计600余万元。
早在2019年11月,台州临海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发现刘假冒奔驰、奥迪眼镜,并一度罚款15000元,没收假冒奔驰眼镜1000多副。
但这一处罚并没有让刘警醒,因为制造假冒眼镜获利太多,刘根本不想悬崖勒马,所以风头一过,他马上一如既往地生产销售奔驰奥迪品牌眼镜。
直到2020年7月,刘知道市场监管局又盯上他了,才停止生产销售假冒奔驰、奥迪眼镜,但已经来不及阻止了。
2021年3月,市场监管局经过调查,再次锁定刘。这一次,工作人员把刘交给了杜桥派出所。杜桥派出所刑侦中队民警深入调查,刘的同伙江西人潘也被抓获。
目前,刘某、潘某因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抄、改写、传播网络上所有作品的版权。否则,本报将通过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