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有打卡功能吗(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更好地运用打卡功能?)

如今“打卡”功能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各种应用中,那么打卡功能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利用打卡功能增加你的用户粘性?也许你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找到答案。



这种打孔卡的功能设计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甚至成为一种标准。

微信有借款功能吗

可以尝试打开手机常用的几个应用(电商、电影、音乐,甚至移动办公...............................................................................................................................................

但是在这里,我想让你站在用户的角度回忆一下:你参与了多少次应用打卡?你还在参加几个?

我觉得没必要做问卷调查。大家的回复都会是:很少有人打卡还在参与?可能,我不记得了(或者只有1-2个)。

一、为什么企业都要设计打卡功能?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很多用户的在线时间逐渐碎片化。再加上移动设备和移动网络的普及,很多移动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互联网平台的用户流量被严重分流,粘性日益降低。

如何提高用户粘性?

产品经理想到的是用户习惯养成:用户只需要7天时间改变习惯,坚持7天,那么用户就会继续坚持。如果能改变大部分平台用户的习惯,APP打开率就有保证了。

什么样的功能设计是用户教育成本低,又能承载用户每天的重复行为?

是的,答案是打卡

首先,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打卡功能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工作生活场景:消毒打卡记录纸在电梯里,在古代,没有指纹打卡的时候,工厂使用打卡;即使是便利店,老板每天和店员握手时也是通过“打招呼”来查考勤,可见用户对打卡并不陌生。

其次,打卡可以促进人的自律。公司规定9点前必须完成打卡,所以无论行程远近,员工都需要在打卡前预估好“丢失”的时间,并自觉要求自己遵守。

打卡恰恰可以促进人对某件事的“自制力”。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应用上面的7天习惯法,就成了!

二、打卡功能真棒!为什么我们不参与?

说到这里,我们可能需要回顾一下那些你记不住打卡功能的APP设计是什么样子的。

1。基本的打卡操作

这是最基本的功能,如果没有,就不能叫打卡。用户点击一个又大又显眼的按钮,打卡成功。动作很简单,不到一秒,但是如果你需要说服用户打开你的APP并愿意点击,还是需要做一些准备的。不然用户为什么用?

2。打卡赢取奖励积分

用户每次打开都可以获得平台的一定积分,累积一定积分,兑换礼物。有些平台甚至直接显示能兑换多少积分,以更直接的激励用户参与。为什么还是没有人参与?人是带着心理上的失落做出改变的,每一个改变的过程都是一个自我说服的过程。如果是微利或者达不到用户愿意换的“价值”,用户为什么要换?

很多平台做功能是因为,玄学,而且打卡功能设计有很多“未完成”的现象——没人知道我为什么要参与,继续参与会有什么后果?

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利他”设计

形而上的设计是“利己”的设计,透过现象的本质设计是“利他”的设计。这才是真正让用户参与并持续参与的设计。我们不能只做简单的部分,而要跳过最难的部分。

找到驱使用户说服自己改变并愿意坚持下去的点才是关键。我们先从培养用户习惯的三个关键点入手,用案例分析一下:

1.减少用户参与摩擦

人是拖拉的动物。如果一开始做某件事阻力很大,比如我需要准备很多打卡的东西:注册、实名认证等。,那么用户会选择不参与。Foursquare本质上是一款打卡产品,其巧妙的设计在于减少了很多用户参与的摩擦点:

  • 降低用户参与门槛。新手打开应用,Foursquare基于LBS看到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所有打卡数据(后来根据用户输入的标签信息显示分类打卡),这也是“陌生人社交”概念的早期应用场景。这样的设计打消了新手的参与顾虑,大大降低了用户的参与门槛。
  • 有意义的打卡。签到解决不了用户现实生活的问题。Foursquare改进了这种体验,让打卡的行为更有意义:在打卡之前,你可以预测你打卡之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即时反馈(比如第一个签到的用户,打卡明星等...),让用户觉得自己有了更多的选择或主动权,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性。
  • 如果有可以遵循用户现有习惯的东西,那就充分利用他们现有的习惯,不要让他们重新学习。



    2.指导用户进行更改

    要改变自己的惰性,需要刻意放弃一些自己已经在做的其他事情,哪怕是发呆。我们往往需要一些外在的激励来刻意刺激用户,让他们有所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激励≠金钱。有些网站会放大某个时间段打卡的奖励,比如7天完成盲箱,21天打卡成功等等。很多企业主最后会抱怨,我的平台补贴已经这么多了,一个用户连续打卡就能得到几百样东西。为什么用户不来参与?

    KEEP是一款成功的在线健身应用。它采用了多种周期打卡的方式,用户参与的活跃度很高,周期打卡的完成率也不错。成功不是因为KEEP在用户打卡后能获得多少物质奖励,而是因为打卡的主题吸引力。

  • 场景提示。KEEP针对的是一群健身用户,各种希望身体更健康,渴望对身体做出改变的人群。考虑到受众的各种需求,KEEP为不同健身需求的用户设计了一系列打卡主题,可以从需求场景入手,让用户代入一个场景。这个健身场景本身就是一种暗示,也是说服用户做出改变的一种方式。
  • 即时反馈。在主题打卡中,每次你完成打卡,系统都会给你即时反馈,鼓励大家好好干。完成整个打卡循环后,还可以获得主题勋章,并且可以将每次(循环)打卡的过程分享给周围的朋友,以方便的方式向他们吹嘘自己的成绩。同时可以满足用户的“自我实现需求”和“社交需求”,自然提高了用户参与健身打卡的关注度和忠诚度。
  • 《我的健身故事》当用户参与一系列情景打卡时,会发现打卡的主题,其实是可以串起来的。就像一个完整的健身故事,KEEP充当着健身教练的角色,不断鼓励用户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虽然打卡主题是一样的,但是对于个人用户来说,他们参与的背后,都是个性化的、专属的个人故事,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更好的健康。
  • 整个打卡过程中,钱的相关机制不多,但参与度很高。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我修养,让用户意识到参与这个任务可以给我的生活或工作带来有意义的改变,也就是一种不断引导我改变自己不断驱使我们前进的积极力量。[/s2/]



    3.善于创新

    当你发现大量用户对你的产品设计慢慢失去兴趣,或者粘性迅速下降,这是一件好事,说明你的用户群因为你的原创设计而“进化”了。

    我们以KEEP为例。一开始,如果吸引的用户大部分是小白健身用户,平台推出的主题场景大部分打到了小白健身,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这些主题的打卡人数在快速减少,那么很有可能你的用户群已经提升到“初级健身专家”了。

    这时候就需要重新研究用户的需求,找出能够推动他们前进向上的“力量”,并将其融入到产品设计中。

    作者:李景峰,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游戏化试验田现任泛太极客运营总监。

    本文由@李敬宇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