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上开什么店最为独特的(一个月卖300万个,这个山东小镇的“虎年限定”火了)

世界网商杨跃新

编辑王诗琪


春节前夕,虎年限定的“布老虎”火了。


“希望我们店的销量少一点,直播间的人不要那么多。”这位凡尔赛商人叫于丽丽,是山东威海的一位制花工匠。


距离除夕还有十多天,于丽丽天猫店销售的“布老虎”鲜花礼盒已经因为供不应求被迫停止发货。光是抢着预约就够厂主们每天忙的了。


在大多数北方地区,蒸一锅形状各异、颜色诱人的花馍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习俗,意味着来年生活“蒸蒸日上”。在人们的记忆中,蒸花糕是老一辈人在意的仪式感。在今年虎年有限热度的带动下,虎形花和蛋糕风靡全国。



很多生活在南方没吃过花伯伯的年轻人也买了来尝鲜。对于因疫情等因素不能回家过年的人来说,热腾腾的花糕不仅仅是年夜饭的装饰,更是家的味道。


虎年热卖,月销300万个花饽饽


于丽丽,今年40岁,2015年在淘宝上开了一家“忆胶东华博”店,去年又开了一家天猫店。




注:于丽丽,山东威海华博工匠



“我们每年过年都有很多订单,今年销售特别火爆。”平时实体店和网店一天大概有400-500单。今年春节临近,华博月销量高达300万辆。于丽丽告诉天下网商,工厂目前已经接到了十几万的订单,最大的一笔来自一家企业,一次性订购了4000个礼盒。


为了满足双倍增长的需求,于丽丽的工厂临时将员工人数增加了一倍,并分成早晚班进行不间断生产。老员工负责和新员工一起建模、揉面、贴花叶。


提前为春节准备最新的花糕,是“忆胶东”的一个常规动作。早在2021年夏天,于丽丽就开始设计虎年礼盒。


最终确定的虎年春节礼盒价格为268元,包括一只可爱的“布老虎”、一只粉红色的生日桃子、一个黄灿灿的金元宝,以及如意柿子和傅贵葫芦等八种不同风格的花糕。


做一个花蛋糕不容易。它要经过和面、和面、揉面、揉面、雕刻、蒸、上色等步骤,用刀、剪、笔等工具。于丽丽说,例如,完成一件简单的布老虎至少需要三个小时。



“光是新品打样就花了两个月,面粉和水的比例反复调整,不太硬也不太软。面粉太软蒸不出来,老虎也没有形状,太硬的员工手也受不了。老虎的五官也要反复测试。面团很漂亮,出锅后往往变得似是而非,难以控制。”


节日前,于丽丽的工厂要确保每天完成3000个这样的礼盒,当天蒸熟并发货。为了保证用户收到的商品依然新鲜,Bobo采用无菌车间包装,然后通过顺丰冷链运输。


“花饽饽是山东年轻人的根”


生日庆典和春节经常使用花糕,多为寿桃、锦鲤鱼等传统样式,让年轻人敬而远之。现在,华博的形状已经成为时尚。在师傅的巧手下,面团就像活的一样,变成了水果、花朵和小动物...栩栩如生。


“今年华博很受欢迎,我还订了两个虎头和两个福袋。”家住杭州的小李说。虎年春节,小李这样的年轻人成了花伯伯的消费主力。


于丽丽也注意到,往年四五十岁的顾客比较多,但今年华博赶上了“国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消费者。





曾经有一个95后女生,专门找到易焦东,在男朋友生日的时候买了易焦东的《玫瑰晚语花》作为求婚礼物,现在已经成功结婚了。这让于丽丽感到骄傲。





小镇上开什么店独特的

另外,以前由于配料不足,花钵表面的图案一般都是画在馒头上。现在经过技术改进,可以和蔬菜、果汁混合成五颜六色,不添加任何色素,口味更丰富。比如胶东的虎年春节礼盒,布胡的黄色来自于蒸熟的南瓜混合面粉、牛奶、糖等。绿叶和菠菜汁混合在一起。


感谢丽丽和她的员工,华博不仅仅是一个美味的馒头,而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可以玩出无数的花样。


对于“把馒头刻在基因里”的山东人来说,华博代表着对家的记忆。“山东的孩子出去上大学,到全国各地打工,但‘馒头’还是他们的根。”于丽丽笑着说,过去它是“慈母手中的线”,现在它是“慈母手中的面包”。


“让更多留守妇女实现自我价值”


胶东地区的花伯伯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最早主要用于龙王庙会、海祭等祭祀活动。于丽丽在很小的时候就跟随母亲学习用面粉制作小刺猬和小元宝。当地几乎所有和她同龄的女人都会做花。


当时,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后,一时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于丽丽,决定以制作花波波创业,并师从当地著名的花波波工艺传承人王爱奉。


起初,胶东华博的名声还没有传遍全国,她周围的许多人都不看好她的生意。2018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讲述了青岛一家馒头店的故事,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当地的花糕。


除了网上商店,于丽丽还在青岛开设了线下商店,年销售增长率约为30%。


随着网店生意的不断扩大,于丽丽在山东威海文登区侯家镇开了一家工厂。目前有常住职工80多人,大部分是村里40-60岁的留守妇女。“他们以前在家带孩子,每年结余最多只有1000多元。现在,作为一家花店,他们一个月能挣几千块钱。”于丽丽说,越来越多的人来上班。





据新华社报道。威海文登现有华博生产加工企业200多家,年产值2亿元。去年,侯家镇当地政府还以华博产业为突破口,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打造“华博小镇”,吸引更多像于丽丽这样的华博技能人才,为当地妇女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


与40岁以上的留守妇女相比,年轻人会做花的比例更少。于丽丽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妈妈参与进来,这样她们不仅可以学习手艺增加收入,将来还可以自己开店。


“我希望更多的女性能够通过制作鲜花和工艺品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