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大量教育培训从业人员面临再就业——
转学后如何走出新阶段
光明日报记者姚摄
27岁的小杨2019年硕士毕业。今年,她通过了北京某事业单位的考试,成为一名有稳定工作的都市白领。此前,她在一家知名英语培训机构做少儿英语老师。机构转制后,她顺利转岗。在她看来,“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但步骤超前”。
22岁的赵琳今年10月从一家培训机构离职,目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业务员。对她来说,“找工作的过程有点难”。此前,赵琳在培训机构做“班主任”,主要负责联系家长、跟踪孩子学习进度、处理日常考试报名、协调推广等工作。“这一次,我不仅换了岗位,也换了职业。幸好结果令人满意。”赵琳说。
就业季“金九银十”是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黄金时间”。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有很多教师、技术人员、行政人员、销售人员等等带着毕业生找工作。他们大多有高学历背景,是社会的重要力量。北京市有关部门根据社保缴费数据发现,北京市90%以上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年龄在35岁以下,80%以上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他们的再就业之路是否一帆风顺?他们想要什么支持?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一些培训机构的转班人员和相关专家。
苏州人才市场举办的线下招聘会吸引了大量求职者。康健摄/光明图片
1。有多少人面临跳槽
“双减”政策的发布,就像一把锤子砸向了充满“泡沫”的教育培训行业,尤其是中小学的培训机构。随着“泡沫”的不断溢出,减员成为校外培训行业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小杨还记得自己本科毕业刚进少儿英语机构的日子。“那是2017年的暑假,培训机构用‘巅峰’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前台电话没完没了。在我第一份工作的第一周,我同时接受了六个班的英语课。早上八点到单位,晚上八点半前从不下班,有时候遇到学生补课或者答题,要忙到十点才能回家。但收入可观,一个月1.5万到2万元不等。”
当时的教育培训行业不断融资,不断扩张,大踏步前进。广告无处不在,商场的宣传单、手机推送、热门节目标题,都充斥着招生信息。所以这个行业很快聚集了一批人才。某知名在线培训机构负责人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目前最需要的是现金流和人才。”但在“泡沫”破灭的今天,在行业回归正常的时候,又有多少人面临跳槽?
上海教科院终身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圣祖引用了两组数据来分析这个问题。第一组是2018年底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调查后公布的官方数据,共有40.1万家培训机构。第一组是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校外培训行业运营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中的相关数据,各类培训机构总数超过100万家。据估计,在所有这些机构中,超过60%的业务集中或专注于义务教育的学科培训。“先不说这些粗放式的培训机构是否合规合法,就就业岗位而言,如果每家机构按照平均8至10人的规模估算,义务教育学科培训机构提供的就业岗位总数约为500万至600万个。”董圣祖说。
进一步分析显示,根据“双减”意见,今后,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学科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科培训,所有全日制义务教育学校将全面开展“5+2”课后服务,因此可供机构开展学科培训活动的时间将大幅减少。董圣祖预测,“双减”政策实施前,培训机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授课时间。“这意味着,未来约三分之二的学科培训机构将面临关停并转的局面。相应的,扣除部分非全日制、灵活就业人员,可能有300万至400万人需要从现有岗位转岗、再就业或转型再发展。”董圣祖说:“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宁夏工人文化宫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上,求职者在观看招聘信息。新华社
2。最大的差距来自工资收入
培训机构人员调动最难的部分是什么?
"帖子不匹配。"赵琳坦言,“之前积累的简历,一夜之间又得从头再来。‘班主任’这个岗位既不是教学岗位,也不是简单的行政岗位,很难定位。我们主要在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方面有优势,比如秘书工作,商务谈判工作,销售工作。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有能力的,期待更精准的就业援助。”
小杨对此也有同感。她认为很多教师的职业发展不一定局限于教学岗位。“就英语老师而言,口语基础较好,大部分有同声传译资格证,可以做翻译、英语校对等工作。有的语文老师文字水平很高,可以从事文化创意工作者。”
而培训机构的老师最大的挑战和心理调整在哪里?小杨和赵霖都谈到了“心理落差”。这种差距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是工资福利的差异。“之前,这个行业充满了泡沫,但对于业内人士来说,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机会。现在行业在震荡转型,从心理上来说,我们会感到很不安。同时工资也有差距。”小杨告诉记者。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还是很吃香的,尤其是民办中小学。目前他们转岗的方向大概是这几类:技术人员进入互联网行业;市场人员从事服务行业;一些教师获得了公立学校的教师职位,一些教师进入了私立中小学,还有一些教师目前打算休息一下再继续深造。但是他们中的高级教师年薪大概是30到50万,现在岗位工资缩水了。所以有人私下进入‘家教’行业继续做家教,这些灰色地带需要进一步监管。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培训。”
江西南昌一场招聘会上,求职者前来咨询。马/光明图片
[/s2/]3。“先解决实际问题,再考虑职业发展”[S2/]
尽管困难重重,但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转岗潮。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梳理了近期各地出台的相关政策。
北京市为需要转岗转行的培训机构工作人员预留了充足的岗位资源,明确了助教、技术支持、运营职能、市场营销四大类岗位储备方向,有针对性地加强典型岗位储备。还为需要转岗、转行的相关人员举办了专场招聘会,推出了教学培训行业人才专场服务季,历时三个月甚至半年。
北京市人社局新闻发言人吕晓波透露,随着北京教育“双减”的持续推进,北京还将对学科类校外培训头部机构的就业风险进行动态监控,提前对接机构提供就业服务。相关部门将积极与重点学科校外培训机构对接,摸清就业情况,组织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保障,精准推送政策和服务信息。
海南省从三个方面解决教育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一是分类施策、精准帮扶,针对教育培训行业特别是学科教研人员的特定学科知识背景,以海南自由贸易港招才引智等专项活动为契机,先后开展了私企招聘月、金秋招聘月、就业帮扶周等专项活动。,提供了基层教师岗、特岗教师岗、对外汉语教学岗、企业内训讲师等岗位信息。,并鼓励参加选拔考试。二是支持教育培训行业人员平稳过渡,对其他有就业意愿的人员加强转岗技能培训,提高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引导其他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失业登记,对符合参保条件、暂时无法就业的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第三,及时调解和仲裁劳动争议,防范和化解就业风险。完善重大集体劳动人事争议处理预案,主动开展预防性调解工作,及时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纠纷。
广东省加强岗位储备,积极组织招聘对接活动、岗位推荐等工作。广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举办了一系列校外培训教师专场招聘会。目前,仅广州市各级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就预留了3.21万个岗位。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采取“破壁招聘教师”的方式,启动了2021年校外学科培训机构员工中小学教师“专场招聘”,设置教师招聘岗位20个(初中教师5个,小学教师15个),为有意向的机构教师跨岗就业提供“直通车”。
可以说政策力度在不断加大。同时,前述民办教育协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行业协会对于培训机构人员的转岗也有全面的服务和精准的对接。“除了政府直接投放岗位,我们为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提供岗前培训、法律援助、政策对接,还联系网络招聘机构为这些人员开通绿色通道,免费注册并提供服务。同时,为部分民办高校、民办中小学和培训机构教师做好岗位对接,部分培训机构教师成功转入民办学校,部分教师选择扎根基层教学。在一些大型培训机构,成功转学率达到87%。可以说,只要他们愿意找工作,就没有找不到的。”
至于是否会面临“退保”或劳动争议,该工作人员表示,根据人社部相关政策规定,企业不允许提前“退保”,一旦“退保”,系统会提前预警,工作人员会提前介入。同时,在可能引发劳动争议的问题上,行业协会需要提前出具相关建议,以供司法参考,协会会站在公正的立场出具建议,保护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总之,希望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能调整好心态,先就业再择业,先解决实际问题,再考虑职业发展,这样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位工作人员最后说道。
《光明日报》(2021年11月30日07版)
来源:光明。com-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