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享受泡沫的时代结束了,投资价值的时代开始了。
风口一停,泡沫消失,资本量减少,价值显现。
头部的优质初创公司纷纷浮出水面,成为风投机构的挚爱。
这是最坏的时候。中国投资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创投基金募集规模同比下降74.59%;募集资金数量同比下降19.51%。冬天来了!
这也是最好的时候。当风口停止,泡沫消失,资本量减少,价值显现,最优质的创业公司涌现,成为创投机构的挚爱。
电子商务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12月11日,它宣布在11月完成了1亿美元的B轮融资,而就在5个月前,它还完成了3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这是价值投资的春天。
在B轮融资中,盛远资本领投,海纳亚洲创投(SIG)参与联合投资,DCM和袁晶资本跟投。a轮融资,由DCM领投,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和微光创投。
这些投资机构大有可为。DCM Capital是中国十大VC机构之一,规模超过30亿美元。盛远资本的创始人是腾讯投资M&A部门的前负责人。SIG海纳亚洲风险投资基金曾投资明星公司。
上线不到一年的天天淘是如何在资本寒冬中打动大批风投机构的?
01服务下沉,投注消费分类
电商赛道在天天网购之前就已经相当拥挤,是对手最强的残酷战场。之前有阿里系,JD.COM系,调出后方系,后来有了社交电商拼多多的崛起。日常网购靠什么逆势而上?
一日淘满足消费分类下沉市场。
中国互联网的创业史的一贯路径是先占领北上广深等一线高地,再逐渐下沉,覆盖大众市场——但这种自上而下的玩法适合互联网的萌芽期和快速成长期。
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的枯竭,北上广深等一线市场的互联网服务已经饱和,部分地区甚至过剩。
然而,过去被忽视的“五环市场”在用户数量和消费能力上可能被低估了。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三线及以下城市消费者占中国总量的70%以上,GDP占中国总量的59%。同时,三线及以下城市也贡献了中国三分之二的经济增长。
日淘针对的是345线的用户,他们位于中国准金字塔人口结构的腰塔基。尤其是小城镇的年轻人,统计数据显示,这个群体中的90后已经超过2亿,消费欲望旺盛,有足够的尝鲜动力,蕴含着广阔的商机。
从宏观上看,从一线到基层的所有用户都有消费升级的需求,但每个市场的购买力和消费习惯都有明显的分层。
每日淘宝首席运营官将这种复杂的消费状况概括为消费的多层次升级和原层次升级。“消费者还是处于原有的消费水平,只是想有更好更便捷的购买模式,用同样的钱买到更丰富更优质的东西。”
具体到零售领域,2017年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占中国零售总额的近六成——这个市场不是传统渠道能很好满足的。比如我就对比过服装品牌。在我的家乡,一个位于河南东南部的小县城,米邦威通常只打八折,而在广州,广州和深圳,它总是打五折。
另一方面,虽然低线市场用户整体收入不足,但购买力相当可观。根据摩根士丹利的统计,在一二线城市用户的消费结构中,购买住房是最大的支出,而在三四线城市,住房支出只能排在第四位,前三位分别是日用品、教育和可选消费(旅游、外出就餐、医疗)等。
淘宝早就发现,雅诗兰黛产品在其平台上超过一半的交易额是由县域用户贡献的。
下沉市场的供给端供不应求,需要养活的旺盛需求得不到满足。每天都在“顺势而为”,抓住机会。
目前每天有超过4000种来自世界各地的特产上线:美国进口的绅士牌坚果、泰国制造的金枕头榴莲、加热即食的广式手工虾饺王、直接采自庄园空的智利车厘子等世界各地的特产,以优惠的价格摆在3-5线用户的餐桌上。其中,大闸蟹、进口猕猴桃、进口牛排、进口榴莲等品牌的销售额早已突破千万。
踏上消费分级赛道也是天天淘受到AB两轮投资机构青睐的原因之一。
DCM合伙人曾振宇表示,国内零售市场仍然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和客户层次差异,这些差异仍然极有可能催生“超级独角兽”。
02社交电商,流量自我复制
风险投资的收紧是创业公司面临的第一个挑战,第二个挑战是日益稀缺和昂贵的流量——传统巨头的新增成本已经达到几百元,而天天淘则是基于“社交分享+会员体系”,以软对硬实现流量的自我复制。
会员制在零售业并不少见——好市多、麦德龙等。,但无一例外,会员费是其主要利润来源之一。比如Costco一年能收26亿美元的会员费。
天天向上在11月底推出了免费会员制度——现在,每个用户只要满足在天天淘小程序上邀请注册粉丝的条件,就可以免费升级为会员。
最近我朋友圈有朋友在积极分享日淘的邀请页——不要小看这种会员创新,日淘可以实现用户的几何级增长和流量的低成本获取。
社交不仅实现了低成本创新,还贡献了高留存——日常购物体验和产品推荐,甚至成为朋友、闺蜜等亲密关系中的谈资。
微电商模式变化的背景是中国零售业态的进化史。淘的日常社交电商模式,与中国的零售业态已经从传统零售、电商零售发展到去中心化社交时代相匹配。
谭交成明确划分了这三个零售阶段:
传统零售——1982-2018(36年);
电子商务——1999-2018(19年);
社交电商——2013-2018(5年)。
他认为社交电商呈现三个特点:去中心化——组织弱化,世界越来越多元化;社群——互动圈,人成群结队来的时代;共享——u盘模式,巨大的时代红利。
社交化是指用户群体分散在群体中——相比传统广告,他们更信任意见领袖或同圈子熟人亲戚的推荐,这是用户爆炸和流量自我复制的逻辑。
另外,生鲜是一种高频、小额的大众消费,社交电商模式更容易跌落到低门槛。
尼尔森消费者趋势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频繁购买生鲜食品以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平均每周3次,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5倍。其中,购买最多的是水果和蔬菜(平均每周4.48次),其次是鱼类和海鲜(平均每周2.39次)。
高频消耗意味着高转化率。我一个朋友,注册一日购两个月,一日购已经买了30多单了。她已经通过分享邀请码的方式邀请了16位用户注册一天购物,很多邀请码都是她听完购物体验后主动索要的。
以前很多初创的app为了上新,到处花钱打广告——随着流量越来越稀缺,上新的成本与日俱增,很多上新的红包也被羊毛党抢走了。而天天陶艺鼓励老用户主动上新,把省下来的广告费给老用户,实现了平台和用户的双赢。
03助力工业,工业路由器
用户在这里。你能坚持住吗?
电商行业,流量第一,供应链为王——换句话说,不能重构人货场,不能赋能供应链,不能提供差异化服务的电商,只能吸引刚走的羊毛党,留不住长期客户。
[/s2/]而社交电商只是日常购物的一个方面。在用户无法感知的后端,日淘深入产业链上游。通过产地直采+直供,减少流通环节,严控采购质量和成本,实现产业链升级重构。这就是天天淘的S2S模式:前端“社交分享+会员”,后端“产地直采+直供”[S2/]
在生鲜零售领域,3-5线用户的问题是买不到(性价比高的优质生鲜),而在产业链上游,种植户和原产地供应商的痛苦是卖不出去。
生鲜产业链存在很多痛点和难点:
一是信息不透明,上游供给侧和下游需求侧高度碎片化,信息渠道闭塞,农民种植决策盲目,三年涨三年跌的周期性风险反复。
二是有品类无品牌,产品很难溢价。最后陷入了争夺低价的残酷价格战,优胜劣汰的柠檬效应频发。
三是流通链条、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不全,容易磨损,运输困难。
天天淘以产业路由器为定位,反哺并赋能产业上游,解决了生鲜产业链淤积的诸多痛点。
江西省安远县的红薯就是一个例子。
江西省国家级贫困县安远,曾经以生产脐橙闻名。然而,一场虫害迫使果农大量砍伐果树,失去收入来源后,他们陷入了更糟糕的困境。
日淘通过对前端消费行为的大数据分析,洞察需求端对红薯等高纤维粗粮的偏好。在与同安源供应商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当地富硒土壤非常适合种植红薯。顺理成章的,双方顺势达成了红薯方面的合作。
洞察需求,确定发展类别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每天要做的,就是把不确定性高的农产品,通过品控,变成标准化的产品——重量2到8两,无虫蛀,防震泡沫网,每个5斤,包装精美。
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了可靠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而“直采+直供”将流通链条缩短到最短,实现了消费者花更少的钱,农民卖更多的钱的供需双赢。
最终,这款定制化的日淘型安源红薯,上线第一天就卖出了30万斤。
受欢迎的不仅仅是甜蜜蜜和红薯,受益的还有安源农民。模式成功的背后,是陶艺天天提出的“四个一”产业扶贫模式,即“打造一个特色商品,培养一个电商团队,帮扶一个龙头企业,惠及一批贫困家庭。”
截至12月底,除安源外,日淘已与陕西省周至、陕西省洋县等十余个贫困县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推出近200款贫困商品,贫困商品销量过亿——日淘的扶贫路径是商业路径、公益目的、产业赋能。
综上所述,日淘基于人、货、场的重构,通过精准服务下沉市场、社交基因低成本引流和用户高粘性、产业链升级重构,构建了三位一体的稳定铁三角。
所以,天天淘能逆势获得高额融资并不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资本市场享受泡沫的时代结束了,投资价值的时代开始了。
正如B轮领投方盛远资本创始合伙人彭志坚所言,“中国零售环境正面临新一波的机遇和挑战,消费分类带来的多元化需求、供给侧的极大丰富、移动社交技术的升级和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都使得社交电商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成为关注的焦点”,因此他继续看好日常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