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内容,尽在《照镜子》!
在家长眼里,除了学校和辅导班,新华书店可能是孩子唯一认真的地方。
记得小时候总会编各种理由出去玩,和同学去新华书店看书是最屡试不爽的借口。
家长也很乐意在寒暑假把孩子寄存在新华书店,下班后再带回来。小时候没少被“查”。在我当时的眼里,那是一个儿童游乐场。
然而,长大后,我开始有了一系列的疑惑:店里大部分人只是看了看,并没有买。店员为什么不把人赶出去?而且店里有空免费空调暖气,需要养的人多了去了。他们是怎么赚钱的?为什么经营了这么多年还不关门?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新华书店的历史。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新华书店成立至今已经84年了。
1937年,新华书店在延安诞生,在战火中逐渐从延安窑洞走向全国。
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每解放一个城市,都会先建立银行、供销社、邮局、新华书店四大单位。
至于他们的角色,很多人光看名字就应该能猜出七七八八。
当时新华书店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宣传阵地,传播革命思想。
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华书店为了满足当时国民识字的需要,出版了影响几代人的重要刊物《新华字典》。
没错,是我们在学校必备的识字神器。
当时为了让老百姓买得起,在周总理的关怀下,新华字典一直奉行低价策略,每本的价格接近一斤猪肉的价格。
《新华字典》也是新华书店历史上几个人气爆款之一。截至2015年7月,该词典全球发行量已达5.67亿册,一度创下最受欢迎词典和畅销书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改革开放后,新华书店进行了一系列改革。90年代初,各地新华书店逐渐从总公司分离出来,自主探索以省为单位的发展模式。
但由于商标意识薄弱,新华书店在90年代被狠狠敲了一竹竿。
1996年10月,一名美籍华人来到新华书店总部,声称在美国注册了“新华书店”商标,然后向新华书店索要在美国的商标转让费50万美元,并提出今后新华书店在美国的所有活动都要收取20%的股份,这让新华人感到愤怒和无奈。
后来,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明确指示下,新华书店在国内成功注册了“新华书店”商标,之后又在海外,尤其是华人聚居的国家和地区注册。
从此,从美国纽约到英国伦敦,从法拉盛到布鲁克林,新华书店的招牌遍布欧美,一方面服务华人华侨,一方面传播西方文化。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疑惑,这跟“不务正业”的新华书店不倒闭有什么关系?
由于新华书店历史悠久,使命特殊,他们的店面属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是有自己的产权的。也就是说,对于新华书店来说,占经营成本最重的店面租金是0。
不仅没有租金压力,很多书店重新装修后还出租店铺,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当然,相对于新华书店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房租还是相形见绌。
新华书店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收入——义务教育教材教辅的发行。
过去,教材教辅资料的发行是由新华书店承包的。后来,虽然国家放开了行业准入,允许民营书商通过招标进入这个市场,但新华书店的龙头地位早已难以撼动。
因此,卖书不是新华书店的主要收入来源,而是版权引进、教辅业务、机关单位合作等各类项目。
依靠这些“隐性收入”,2018年全国新华书店上交收入1278亿,占全国出版发行总量的33%,利润超过150亿。
这样看来,我们的格局真的太小了,只盯着卖书的三瓜二枣。
这么强的吸金能力,阿里和腾讯破产了,新华书店也不可能倒闭。
所以,新华书店不把人赶出去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根本“不喜欢”我们口袋里的钢锹。
本来,靠着“垄断”,新华书店可以活得很好。然而,近年来延吉友、芳芳、中书阁、西西弗斯、单向空等民营书店的不断扩张,让新华书店有了危机感。
其实他们并没有从新华书店抢走多少生意,但由于这些书店的设计和装修都非常时尚前卫,成功吸引了年轻人的眼球,成为他们打卡的圣地。作为国内书店行业的老大,新华书店当然不想首屈一指。
于是,我们印象中白底红字招牌,有些土的新华书店开始变脸了。
比如位于河北保定的新华书店“O2 Fresh 空 Qi”门口,红底白字的招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灰色“性冷淡”风格的金属雕刻空招牌。
入口被“干山水”园林环绕,整个书店透着“禅意”。
走进书店,你会看到一个宽阔的阅览室空,到处都是供人们阅读的桌椅和靠垫。
原木材质的地板、书架、书桌,让整个空房间充满了清新自然的气息。
还有2017年12月开业的上海“安藤蛋”新华书店。
这家名为“光之房间空”的新华书店,已经被利用到了极致。步入其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沐浴在柔和黄光中的大型圆形书架。
还有它的方形书架,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设计,方形刻字空,层层书架。站在路由器空前,视线可以从路由器空一层一层延伸出去,远处和广场上反复出现的光线之美,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场景。
如此高的面值也让一众网友惊呼:这是我认识的新华书店吗?
如今,随着民营书店对消费者的努力,“逛书店,听讲座”已经成为年轻人共同参与的娱乐和社交项目,就像看电影一样。
好在一些地方的新华书店也开始行动了,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些。但是,新华书店并不一定要像民营书店一样,重新装修,成为网络名人中的地标。相反,它必须想办法融入人们的生活方式。
当遍布城镇的新华书店逐渐成为人们享受阅读的空间;
少年长大后,书店不再是记忆中的噩梦,而是成年后与老友重逢的地方。这种书店更像是我们理想中的书店。
也许你还爱着白字红底的老味道,但我们希望每一家新华书店都能“站起来”,承载更多一代人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