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Web3这个词是一个摩擦Web2的热点。
Web2的内涵远高于Web3,web 3偏向于创作者今天的经济金融场景。通常以用户编写的社交媒体作为Web2的代表,但我们同期讨论的互联网经济等同于数字经济。
脸书、推特等媒体和社交媒体,甚至互联网只是各行各业数字化的一个相对高级的阶段。美团、拼多多、顺丰、滴滴、语音网、果壳、微小李算Web2吗?在Web3中,它们是否仍然存在或者对应的形式应该是什么?
即社交媒体是互联网的一部分,互联网是“数字经济”的一部分。数字经济包括三个层次:传统ICT(数字技术和数据)、平台经济(数字技术创造的新经济模式)、传统产业数字化(以前只是“数字化”的传统经济活动)。
延伸创作者经济和游戏金融场景,我感觉Web3更多的是平台经济,这只是数字经济的一部分。
但是Web2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中心化,产生了很多大的中介平台。现在的互联网巨头越来越难挑战,因为这些大平台是由技术/行业应用/数据/用户四个要素组成的,尤其是数据和用户,这是滚雪球式的事件。经过十几年的数据积累,用户本身也成为了新生力量。
中心化的原因是早些年互联网带宽不够,服务器不工作,用户放弃计算,结果数据被公司拿走放到云端计算。我们的数据计算不在自己手里,而是由一个强大的集权的其他人来完成,而且这个计算是透明的。
如果我们用本地计算器加减乘除,我们肯定它会给出正确的结果,但是我们不能像信任本地计算器一样信任百度搜索和Tik Tok推荐的排名,包括商品的价格,因为我们不知道背后的计算过程。
你有服务器。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改变算法。
但是如果手机和电脑可以支持本地数据操作或者加密计算,有没有可能解决数据确认的问题呢?现在有很多因素在迫使Web2巨头开始互联互通。
在Web2的背景下,计算机追求更高的性能、更大的容量和更强的计算能力。感觉Web3选择了信任的方向进行优化,自然信任在偏向于价值传递的金融、交易等场景中非常有用。
而且从比特币以太坊到今天,所谓新世界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Dapp/Defi/NFT玩法也变得多样化。
区块链中每一步的计算结果都可以相互验证,不可篡改。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张网上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会不会逐渐拼凑成一张大网?比如工业革命后,英国首先发明了火车,火车从一个城市出发到另一个城市,最后统一轨道,相互连接。
到那时,这张网的真实想象就可以向我们敞开了。
Web3是革命性的,因为许多想法与当前的既得利益浪潮非常不同。但如何做到方便、易用、低门槛始终是个问题。现在菲律宾人在世界各地做菲佣。到了Web3时代,他们还会继续赚钱,被剥削的更凶。
Twitter是讨论Web3的主要论坛,但创始人杰克·多西在Twitter上说:“Web 3不是你的,是风险投资家(VC)和他们的有限合伙人的。3 Web永远逃不过他们的动机。”另一方面,在同一天,当被问及加密货币是否会取代美元时,多尔西回答说:“比特币会。”
特斯拉CEO马斯克也加入了杰克·多西对Web3的嘲讽。
a16z被批评是对是错?你想成为a16z那样的web3 VC吗?
2019年3月,栾树写了一篇文章《他24岁从硅谷到北京旅行,认识了,如今投资头条赚2000倍》,介绍了七周年时提到的美国企业家马修·黄(Matthew Huang),他的父亲傅以及联想基金的长期资本。随着Matthew Huang创立的Paradigm在密码领域登峰造极,这份关于他和他的家族的报道再次被翻出。
过去两三年,Web3产业基金发展非常快。Paradigm的aum已经超过了很多传统的vc基金。这一行资金的成长瓶颈是什么?资金端比资产端增长快会出现哪些问题?作为这一行的VC,如何适应这种节奏?
今晚翻书邀请了几位Crypto领域的VC从业者来谈谈Web3到底归谁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