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方案(“数商兴农”:农村电子商务的新方向|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

欧阳日辉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数字经济是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党和政府提出要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许多地方政府在规划数字经济发展时,都被“数字经济”和“电子商务”的概念所困扰。实际上,电子商务是中国数字经济最重要的源泉,是数字经济最活跃、最集中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数字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数字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电子商务的高质量发展将全面引领中国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中,电子商务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最佳途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农村电商领域的新举措:实施“数商兴农”工程。


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农村电商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电子商务”,“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同时,2005年1月8日,我国第一个专门指导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2号)发布,提出了国家关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八条重要意见,确立了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六项措施。


自2005年以来,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政策可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2005-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主要从流通模式、交易模式、平台建设等角度对农村电商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从流通方式上要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2005年、2007年、2010年提出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2013年提出大力培育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配送和农民网店。二是从交易方式的角度强调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2012年提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第三,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2014年,提出启动农村流通设施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推进工程,加强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


2005年后,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2013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10万亿元,2014年达到13.4万亿元,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新动能。国家加大了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引导力度。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能的意见》(国发〔2015〕24号),提出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支持快递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2015年12月,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电子商务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主动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电子商务促进县域经济扶贫”专项行动。


第二阶段,从2015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加大了对农村电商的部署,逐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了农村电商的主要工作方向:


一是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S2/】2016年提出,加强商贸流通、供销、邮政等体系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建设和连接,加快完善县域和农村物流体系;实施“快递下乡”工程。2017年提出,加强农产品产地预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推进商贸、供销、邮政、电子商务互联互通,加强村镇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下乡工程。2018年提出大力建设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广泛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现代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支持供销、邮政和各类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网点。2020年,提出支持供销社、邮政快递企业等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加强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2021年,提出加快完善县乡两级农村物流体系,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




电子商务平台方案


二、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从2015年开始,拟在农村开展电子商务综合示范。2016-2018年连续三年提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2019年,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第三,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S2/】2016年提出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分级、采后处理、包装配送等标准体系。,适合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支持地方和行业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和农资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2017年提出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标准体系。2018年提出,建设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农产品产销稳定衔接机制。2020年,提出有效开拓农村市场,扩大电子商务在农村的覆盖面,推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实施电子商务技能培训。2021年提出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农产品出村进城,促进城乡生产消费有效衔接。


第四,支持涉农电子商务的载体建设和新模式发展。如2015年提出支持电子商务、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2016年提出鼓励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开展农村电子商务服务。2017年提出,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全面融合,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发展;鼓励地方政府规范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园,集聚品牌推广、物流配送、人才培训、技术支持、质量安全等功能性服务。2018年提出,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基于互联网创新发展新型农业产业模式。


2015年以来,农村电子商务在促进农产品上行、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增收、改善农村特色等方面成效显著,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商业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2083个县域网上零售额将达到353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占全国网上零售额的30.0%,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县域农产品网上零售额将达到3507.6亿元,同比增长29.0%。2021年,全国网络零售额13.1万亿元,农村网络零售额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农产品网上零售额4221亿元,同比增长2.8%。


“以商促农”是中央一号文件中农村电商的新举措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增加了农村电商的篇幅,具体体现在一号文件第四部分“聚焦产业促进农村发展”,第十六条“继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第十八条“加强县域商务体系建设”,第二十四条“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促进农副产品带货直播规范健康发展”,不断推进农村电商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客运、货运、邮政融合发展,加大力度实施三大强基工程,即商贸兴农工程、快递进村工程和互联网加农产品离村进城工程。





实施“数商促农”工程是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农村电商的最大亮点。


要明确“以商兴农”要从“商数”入手。“数商”指的是数字商务,在理论和实践中已经存在了一二十年,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目前普遍认为,数字商务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范围比电子商务更广。2017年,商务部首次提出发展数字商务的新思路。2019年,商务部发布《数字商务企业发展指南(试行)》,启动数字商务企业遴选工作。到2020年11月,商务部已确认108家企业从事数字商务。笔者认为,数字商务是以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为驱动,围绕商产融合这条主线,加速数字技术与商务活动的深度融合,实现商品和服务交易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商务活动。


“数字商务兴农”行动是商务部2021年部署的数字商务建设五大行动之一(数字消费升级行动、“数字商务兴农”行动、“丝路电商”行动、数字化转型赋能行动、数字商务服务创新行动)。2021年1月,商务部发布《关于加快构建数字商务建设服务发展新格局的通知》,专门部署了数字商务建设工作。2021年6月,商务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实施方案》再次提出,在促进流通推广方面实施“多商兴农”。


笔者认为“以商兴农”是发展数字商务振兴农业的简称,是农村电商升级的理念。“数字商务兴农”就是充分释放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对农村商务的赋能效应,全面提升农村商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协同发展水平,提升农产品电子商务水平,推动农村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进而支撑和促进农业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村产业振兴。简而言之,“数字商业兴农”是基于商业与农业相互促进的经济规律,通过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赋能农村商业发展,涉农商业的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和产业振兴。





2021年10月,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第十四个五年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实施“数商兴农”行动。包括: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新型基础设施,提高农产品物流配送、分拣加工等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发展智慧供应链,打通农产品“最先一公里”和工业品“最后一公里”;培育农产品网络品牌,加强电子商务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推广,深化农产品网络品牌创建,大力提升农产品电子商务水平。由此看来,“数商兴农”行动重点是完善农村电商和农产品电商的基础设施、物流配送,促进产销衔接,是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的升级。


2022年一号文件将“以商兴农”工程与“快递进村”工程、“互联网+”工程相结合,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快递进村”工程由国家邮政局牵头,2014年启动“快递进村”工程,2020年印发《快递进村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重点建立和完善农村快递物流体系,2022年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基本实现“快递到村”。农产品从乡村到城市的“互联网+”工程由农业农村部牵头。到2021年底,基本完成100个县的试点建设任务,探索形成一批符合当地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推广模式和标准。电子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农产品“互联网+”工程从乡村到城市,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网络营销,优化提升农产品供应链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以实施“数商促农”工程为牵引,夯实“快递进村”工程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是中央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总体布局。2021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五”规划》,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布局也围绕这三项工程:一是扩大农村电子商务覆盖面,加快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主体,引导电子商务、物流、商贸、金融、供销、邮政、快递等市场主体向农村布局。二是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优化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功能,规范引导网络直播带货发展。三是实施“数商兴农”,推进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打造农产品网络品牌。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电子商务”。到提出实施“以商兴农”、“快递进村”、“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等工程,中央已经掌握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工作思路也逐渐清晰。


抓住“数字商贸兴农”机遇,助力数字乡村和乡村振兴

“数字商务兴农”工程及相关项目的实施,既为电商平台下沉市场提供了巨大机遇,也对电商平台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电商平台如何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调整业务结构,在新一轮农村电商发展大潮中抢占先机,着力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平台以消费和销售为主的发展模式要向消费和生产并重的发展模式转移,实现农村电商向农村数字商务的升级转型。推动电子商务与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相结合,支持地方企业深入产地发展粮油加工、食品制造,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村屋、农家乐(点)发展,打造价值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村电商生态,是夯实平台下沉市场的关键。


二是服务县级商业体系和县域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参与服务农村的新型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基础设施,智慧仓储,产销区冷链设施和服务网络,农村传统零售终端数字化改造等也有很多商机。





第三,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新模式。引领和规范社区团购、直播电商、短视频电商、社交电商、农产品众筹、预售、领养、定制等农村电商新业态发展。以数字技术和数据为驱动,以商工融合为重点,探索“数商兴农”的新业态、新模式。


第四,帮助打造农产品网络品牌和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小而美”的网络品牌,帮助推广特色农产品品牌,大力提升农产品电子商务水平。


第五,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推动涉农数据和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探索与地方政府合作,收集利用农业大数据、县域农业大数据、电商大数据,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先进感知技术、区块链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完善农产品安全追溯监管体系,打造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


六是积极开展服务农民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人才不仅可以为平台生态优化打下基础,还可以建立业务下沉的通道。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期间,数字化生活和消费模式的改变将重塑农村市场,农村电商将成为数字乡村的最大驱动力和发展基础,农村电商的生态要素将加速融合,农村电商对农业生产和农村消费的巨大潜力将加速释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的巨大引擎。


编辑:宾卡(转载及媒体合作请在评论区留言)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