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沙晚报
近期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出现负收益,业内人士提醒要做好风险评估。
低风险理财产品不保本。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范红欢
“说好的低风险银行理财,怎么会亏呢?”最近一批风险评级较低的理财产品出现亏损,让买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有了“保本心态”。为什么买中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会亏钱?投资者应该如何选择?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踩雷”稳健理财产品
“我买的是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结果没想到断了本钱,亏了!”9月9日,家住岳麓区的市民胡女士开通手机银行,查看自己年前花2万元买的一款净值型理财产品。她发现该产品不仅没有盈利,反而亏损了几百元。
在社交平台上,多位“踩雷”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一位投资者说:“年初我买了某国有银行的R2稳健一年期理财产品,当时公布的年化利率是3%,但从开始我就一直在亏损。”有些理财经理无奈地说,推荐给客户的理财产品有“负收益”,真的很尴尬。
据悉,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水平与本金的保证和收益的高低密切相关。一般来说,银行理财分为R1到R5级别,有的银行分为一星到五星。R1是审慎的,主要投资于政府债券、存款等。,本金几乎不受影响;R2是稳健型,收益比R1高,但本金可能会亏损。一般来说,R1和R2的风险较低,适合低风险人群。R3以上,等级越高,收益越高,亏损的可能性越大。
银行理财净值
以前,投资者在银行购买一定约定利率的产品后,银行会按照承诺兑现收益和本金。但这类保本保息产品随着2022年1月1日实施的资管新规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据悉,在保本型理财产品消失后,银行理财也进入了新的净值时代。记者查看了各大银行的手机app,发现原本介绍保本型理财产品的页面已经变成了净值型理财产品的介绍,很多理财产品都标注了风险等级。这也意味着,未来的理财产品必然会有净值波动,投资者自负盈亏。
“我们也担心一些理财产品的负收益。”某银行理财子公司人士表示,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下滑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部分用户也出现了收益负增长。银行理财正在向净值化转型,收益率波动很正常。
记住收益和风险成正比。
记者注意到,由于购买的理财产品连续亏损,一些着急的投资者想立即赎回止损。但根据各种产品设计的不同,很多理财产品都设置了锁定期,即用户现在发起赎回预约申请,到投资期到期才能还钱。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投资者开始将银行作为投诉对象,称银行在销售声称中低风险的产品时亏损严重,涉嫌虚假宣传。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理财不是存款,本质上是资产管理产品,不应该也不可能保本。投资者应理性看待产品净值的波动。
那么,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还能买吗?中国建设银行长沙火炬路支行理财经理表示,面对新的变化,投资者要牢记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如果完全不能承担任何市场风险,就选择存单、国债等存款产品。如果风险偏好较低,可以选择投资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如果风险偏好较高,可以选择投资股票、期货等市场权益类理财产品。
此外,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要注意购买和赎回的时间、投资期限的长短以及产品的风险程度,提前做好风险评估测试,避免购买与自己承受能力不匹配的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