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已有690家上市公司停牌。其中,6家公司停牌时间超过700个自然日。全国股转公司近日表示,今年1-8月,对10家无合理理由长期停牌的公司实施强制复牌措施。业内人士指出,长期停牌已经成为新三板市场的“顽疾”。近两年,监管机构加强了对长期停牌和故意停牌的监管。完善停复牌制度“迫在眉睫”。
暂停有各种原因
长期停牌或任性停牌,似乎是一些上市公司稳定股价的“法宝”。行情不好的时候提出资产重组做“挡箭牌”,复牌也遥遥无期。有的公司甚至刚上市就开始停牌,有的公司停牌长达908个自然日。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新三板“停牌之王”属于阿波罗。公司自2016年3月25日停牌至今,累计停牌自然日为908天。
2016年3月,阿波罗发布公告,因重大事项停牌,并于当年4月向证监会申报上市,由东北证券指导。此后,该公司的IPO申请一拖再拖。2017年11月20日,公司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对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陆金琦、邵军进行立案调查的通知,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中国证监会决定对上述人员进行立案调查。
今年8月17日,阿波罗宣布终止IPO。公司表示,调整上市计划,暂停上市进程,并于近日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撤回申请材料。截至目前,公司仍处于停牌状态。
公开资料显示,阿波罗主要从事各种高端核电泵系统、核燃料循环和后处理相关设备的集成R&D和设计。2018年半年报显示,阿波罗普通股股东人数为183人。
股票上市当日,将公告停牌。2018年3月14日,公司宣布将于次日正式登陆新三板。戏剧性的是,上市首日,公司宣布正在筹划重大事项,并向全国股转公司申请停牌。
5月24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拟向全国股转公司申请终止挂牌。但该议案随后被股东大会否决。截至目前,公司仍处于停牌状态。
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截至9月18日,共有690家上市公司停牌。其中,停牌超过700个自然日的有6家,超过500个自然日的有30家,超过365个自然日(即超过一年)的有63家。
至于停牌原因,常见的有刊登重要公告、计划终止上市、未如期刊登定期报告、IPO受理、计划重大资产重组等。
值得注意的是,停牌一年以上的公司给出的“流行”理由与停牌一年以下的略有不同。成立一年以上的公司多以IPO受理、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未能如期发布定期报告作为停牌理由;停牌未满一年的公司,高频停牌原因为发布重要公告、拟终止上市、未如期发布定期报告等。
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指出,长期停业可能有三方面原因。第一,重大问题确实比较复杂,需要长期完善和明确。第二,以避免交易为目的;第三,出于市值管理的需要,让公司稳定在一个固定的市值,便于资本运作。
对于避免交易的动机,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进一步指出,企业停牌的原因是退市进入其他市场,避免投资者过多或者进入更多的“三类股东”。
他表示,也有一些企业认为复牌对公司市值或定价帮助不大,可能因为基本面的一些不好的变化,或者因为新三板市场低迷,交易不活跃而低估。
长期停职的“后遗症”频发
停牌虽然可以暂时稳定股价,但治标不治本。随着对故意停牌监管的收紧,大部分停牌已久的公司将重返市场交易,等待难以承受的停牌“后遗症”。
最不能接受的恐怕就是股价下跌了。今年4月,停牌企业密集复牌。4月16日晚间,银丰棉花、华丽包装、宣爱智能、益丰清洁等10余家公司发布公告称,将于次日复牌。收盘当天,华丽包装暴跌78%至0.68元/股,市值蒸发2.63亿元。银丰棉暴跌76.5%至0.93元/股,市值蒸发4.33亿元。
长期或故意停牌也会对市场秩序和投资者造成不利影响。周运南认为,首先,长期停牌剥夺了投资者尤其是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交易权利。其次,长期停牌已经成为新三板二级市场不可预测、不可控制的风险,扰乱了市场秩序。此外,长时间停牌增加了投资者的财务成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付立春指出,如果上市公司长期停牌,市场交易的活跃度和正常的交易秩序都会受到损害。一方面,投资者可能买不到理想的标的;另一方面,投资者买入的股票因停牌而无法交易变现,会增加投资者的风险。
2014年1月,金田A5上市交易。不到一年,公司称因重大事项于2014年12月11日停牌。如今,公司停牌近四年,仍未复牌。2018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股东总数为88,162人。这意味着近9万股民被困。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停牌逐渐成为监管重点。9月7日,全国股转公司表示,今年1-8月,对10家长期停牌且无合理理由的公司实施强制复牌措施。他还表示,在其监管下,相当一部分长期停牌公司主动复牌。
据悉,全国股转公司定期检查长期停牌公司的情况,要求主办券商督促长期停牌公司(IPO和终止挂牌除外)尽快披露相关事项并及时复牌,督促相关主办券商和挂牌公司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对于无合理理由停牌的公司,全国股转公司将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的相关规定,对其股票实施强制复牌,并要求主办券商在复牌前进行风险提示,要求相关挂牌公司在复牌后及时披露事项进展情况。
停复牌制度有待完善
周运南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他关注停牌已经两年多了,注意到最近监管口径有所变化。“过去停牌和复牌的主动权和选择权都给了企业。现在,股转系统加强了停复牌的监督管理,打击恶意停复牌和故意不复牌行为,改革完善停复牌制度,把停复牌的主动权还给制度,严格严密监管停复牌,切实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和交易权。"
周运南透露,今年3月底,他参加全国股转调研会时,曾经问过停牌和复牌的问题。他还表示,当时有转让股份的人明确回复:“正在修改停复牌规则。如果涉及重大事项,理论上可以通过消除信息不对称来恢复转让。”随后,股转系统投入行动,治理任性停牌乱象。
“个人认为,给停复牌制度打补丁是对投资者的重大利好,可以有效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周云南说。
付立春表示,停复牌制度有待完善。无论是新三板还是其他资本市场,这都是一个老问题,不是临时行政干预就能彻底解决的。任性停牌、长时间停牌的“根治”有赖于规则的完善和强有力的执行。同时,要从立法层面打击资本市场的违法或违规行为,提高违法成本。
事实上,新三板停复牌制度的改革措施是没有先例的。2015年,a股市场剧烈波动,上市公司大面积停牌。随后,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发布了《上市公司筹划重大事项停牌指引》和《上市公司停牌备忘录》。
其中,《上市公司停复牌备忘录》从明确相关重大事项最长停牌时间、加大投资者对长期停牌的监管力度、细化停复牌信息披露要求、强化停牌限制、强化中介机构作用等方面,规范了上市公司停复牌行为,加强了上市公司停复牌监管。
周运南建议,参考上市公司改革思路,结合新三板实际情况,修改完善停复牌制度,希望做到“少停牌、短停牌、快授信、早复牌”。
9月7日,全国股转公司表示,为着力解决挂牌公司“随意停、久停、简信”等问题,全国股转公司正按照“审慎停、及时回复、全面覆盖”的管理原则,修订挂牌公司停复牌规则。进一步明确可以申请停牌的事项范围,细化停牌期间的信息披露要求,设定最长停牌时限等。,提高上市公司业务办理和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复牌制度,切实保护投资者的交易权和知情权。黄玲玲
(编辑:杨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