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冬奥会的火爆程度,张是感受最深的一个。五年前,他拍摄了纪录片《少年实录》,帮助顾爱玲和苏一起训练。凭借他们在比赛中的出色表现,走红网络,他也受到了媒体的关注。
《专业滑雪摄影指导》——张的作品属于细分领域,很多人并不熟悉。“以前收入勉强能维持北京的房租和日常消费。”他告诉解放日报上官记者。可喜的是,随着冬奥会的筹备和举办,带动了冰雪热,特别是2019年以来,张的广告和拍摄机会增加了很多,收入每年都有30%到40%的增长。冬奥会期间,他真的很忙。
五年前,张拍摄纪录片《少年实录》,促成了顾张爱玲与苏的合练。
张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北京冬奥会不仅点燃了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也带来了一批意想不到的产业。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有些是意料之外,有些是精心布局,酝酿多年。
“被摄影耽误的滑雪者”
最近,当越来越多酷炫的滑雪视频被发布在社交平台上时,大众开始注意到一个群体——滑雪摄影师。他们踩着滑雪板,用镜头记录下雪原上的速度与激情。他们被称为“被摄影耽误的滑雪者”。
“一开始,我是一名滑雪爱好者,经常关注滑雪的相关信息。我发现国内很多滑雪广告都是图文模式,于是开始尝试滑雪视频拍摄。”那时,滑雪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还没有上升。张的判断是,这个细分领域有需求,做得好就有可能“吃”。
工作中的张
从摸索到熟练,现在已经是行业内的佼佼者。很多人在看他做的视频时,都会忍不住感叹“镜头后面的人可能是最棒的滑手”。
当然,摄影师和滑手是两个职业,本身没有可比性。这样侧面说明了拍摄滑雪视频的技术难度。
在拍摄过程中,不仅要熟练使用Gopro、Osmo Action等专业运动相机,还要使用微单相机、电影机、航拍车等。有时候要承受十几公斤,真的是对身体素质的考验。“我们要观察滑手的动作,预测他们的行动路径,同时要看各个方向,比如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有没有其他滑雪者闯入。”这样摄影师就会忽略自己的脚,靠“脚感”来判断,有时候一不注意就会受伤。
滑雪摄像设备之一
目前相比图片,专业人士拍摄滑雪视频的要少得多。“从掌握滑雪技巧、策划到剪辑等。,做视频会比较费力。”从收入上看,如果全职从事这个行业,仅靠冬天的四五个月养活自己,并不容易。所以有些摄影师会在空闲暇时间开个副业,比如当滑雪教练,或者卖滑雪装备等。
北京将举办冬奥会的消息,为这个职业打开了新的局面。这两年张很少亲自上阵,更多的时候是以摄影导演和滑雪导演的身份出现,在场景控制、滑雪场选择、剧情合理性等方面提供专业的建议。比如曾经有一个拍摄场景,一对父女是玩单板的滑手,女儿18岁。“从中国国情来看,这其实是不合理的。女儿18岁,所以父亲45岁左右。这个年纪的人应该主要打双板。”
承担滑雪拍摄,摄制组也要有好的滑雪技术。
当与冰雪题材相关的影视作品、综艺节目、舞台剧、短视频等内容产品数量不断增加时,实际上带动了对导演、节目策划、摄影师、制作设计师、剪辑等岗位人才的需求。前短道速滑世界冠军王蒙透露,由于冰雪运动的特殊性,一些内容产品的幕后工作开始由退役运动员承担,比如摄影师、导演等。,这也成为运动员退役后平稳过渡、实现可持续就业的有益探索。
“很多品牌都在冰雪运动上做了努力,这是吸引大家去做的一个动力。”张也指出,目前来看,市场并没有处于一个特别稳定的状态,总体需求并没有那么大。如何让冰雪保持热度,创造更多的拍摄机会,将影响这个职业的发展方向。
现在,张和他的团队正试图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从视频策划到成品,以提高劳动力的价值。他还有很多其他的想法要付诸实践,比如拍一部新疆的滑雪片,充分展示当地的滑手,包括新疆的自然资源。
相比专业摄影,普通人如果想记录和分享滑雪体验,一台自己用的专业运动相机就足够了。冬奥会期间,包括Insta360影石在内的运动相机品牌推出了许多与冰雪运动相关的公告视频,并定制了运动相机滑雪套装,包括保护套、滑雪杆固定夹、胸部固定带等专业配件。
在购物APP上,运动相机产品的推广也结合了冰雪运动的热点。
记者从购物平台旗舰店了解到,冬奥会前后,前来咨询购买相机的消费者明显增多。在购物平台上,一款与滑雪相关的相机产品月销量超过1000台,在店内所有产品中排名第一。
滑雪背后的冰雪生态链
上周末,上海青年创意旅行平台“优趣青年”推出了本次冬季户外滑雪收官之旅。该团有30多名年轻人参加,他们的目的地是浙江桐庐的李胜贤滑雪场。
早在几年前,优趣就开发了滑雪线路,但当时需求有限,一年组织两次,每次20人左右。“后来大家的热情越来越高。去年我们组织了七八次,一次有30多人。”
“游趣青年”组织了30多名青少年到浙江桐庐的李胜贤滑雪场体验。
今年,平台负责人杨澜计划组织十次滑雪旅行,他将此视为“滑雪市场教育”。“对于很多新手来说,他们是有兴趣接触的,但是由于滑雪装备中的价格较高,或者因为担心学习门槛高和安全问题,很难下定决心去尝试。”
为了打消这些顾虑,游感兴趣地发推文,详细解释“滑雪并不难上手,滑雪场有不同级别的雪道可以玩得开心”,还附上各种图片和视频,吸引年轻人一试。
代表团出发前,主办方会提前整理好入门视频,让成员们掌握速度控制等基础理论知识。在途中,导游会强调安全问题,提示危险行为以及如何防止他人造成伤害。
“我们希望通过这条线路的开发,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冰雪的乐趣。”在之前的滑雪旅行中,有一个女孩给杨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元旦的时候,她加入了我们团,第一次接触滑雪。她产生兴趣后,连续去了两次。把尝鲜变成习惯,培养爱心,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除了这种“顺势而为”,一些有实力、有规模的企业早已提前布局。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开始经营冰雪业务,加入了万亿元的冰雪市场。
2017年起,融创涉足冰雪业务,已在全国6个城市开设并运营室内滑雪场。运营项目年客流量已达249万人次。基于多年经营的冰雪产业,融创也于2月25日发布了热雪奇迹运动品牌,并成立融创滑雪培训中心。热雪奇迹滑雪培训中心在中国拥有17个校区,建立了滑雪技能全链路成长的教学体系。
“融创冰雪板块拥有较为完善的滑雪培训体系,冰雪人才输出基地,专业滑雪教练超过400人,每年可培训学员超过33万人。”融创集团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2018年,冰雪赛区成立刚一年的万科,与北京住建集团、中建一局组成联合体,中标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项目。万科作为社会资本参与了延庆赛区的建设和赛后运营。此外,万科还建设了一批室外滑雪场。
提前布局冰雪业务的房企提前感受到了冬奥会的温暖。春节期间,国家级滑雪场万科松花湖度假村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72%,收入同比增长166%。此外,长白山万达国际度假滑雪场和融创国家滑雪场的游客流量也同比增长351%和30%。
但冰雪业务季节性强,运营成本高,国内市场刚刚起步,仅靠冰雪确实很难盈利。很多房地产商已经开始了冰雪产业的生态链,把自己最好的酒店、商业、旅游、住宅业务都和冰雪联系起来。
比如无锡融创文旅城,集文化、旅游、商业、酒店于一体,提供全方位的游玩体验。记者在旅游APP中发现,无锡融创吕雯城提供“景点+酒店1晚”的套餐选择,价格在900元左右。此外,万科还在松花湖国际度假区建设了四季联排别墅。
在感受到温暖的同时,也需要看到国内冰雪市场毕竟刚刚起步,冰雪行业收回投资成本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疫情也会给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以长三角为例。最近苏州和无锡的疫情确实影响了这个地区的滑雪生意。”专业人士指出,冰雪热带来的好处还有待市场检验。
“骨科”这个概念意外火了起来
“我以为手指只是挫伤,没想到越来越疼。”家住北京的白领茉莉喜欢滑雪,因为她欣赏顾爱玲。没想到,她第一战就倒下了。去医院后,她被诊断为韧带断裂,要取一个月的模具。“这根手指花了500多元”。
“今天手术九个,七个是滑雪,四个前叉(前十字韧带),一个髌骨脱位,一个踝关节,一个半月板。”最近一个骨科医生的情感也上了微博热搜榜。
“滑雪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社交平台上,表达这种感受的伤者和医生越来越多。冬奥会带火了滑雪旅游行业,意外地带火了“骨科”这个概念。
记者发现,冬奥会举办以来,a股中主营骨科医疗器械和植入器械的艾康医疗、高伟骨科、三友医疗、达波医疗、春丽医疗、锦华股份、华润三九、嘉应制药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由此产生了“骨科概念股”的说法。
骨科耗材往往占骨科医疗费用的大头。一次大的骨折手术,钢板和钉子的费用可达数万元。近年来,许多骨科耗材企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2月下旬,一批骨科耗材头部企业陆续公布2021年业绩报告。以“高伟骨科”为例。这家公司去年刚刚在科技创新板证券交易所上市。其全年营收21.53亿元,同比增长18.06%,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利润7.04亿元,同比增长26.02%。“三友医疗”全年营收同比增长51.9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同比增长32.66%。
虽然相关概念股火了,但是骨科耗材企业的快速发展其实和滑雪没有直接关系。业内人士指出,相关企业的快速发展,实际上与2021年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医院骨科门诊和手术有序推进、企业自身加强市场开拓和渠道建设、创新产品的推广和培训直接挂钩。事实上,冬奥会之后,虽然有很多骨科概念股飘红,但是整体市值并没有太大的增长,有好几天很多股票的股价都是下跌的。
当然,“骨科概念股”的火也提醒了广大滑雪爱好者和初学者,滑雪是一项入门容易进阶难的运动。在众多运动中,滑雪是一项相对危险且容易受伤的户外运动,需要大家提高安全意识。
“有些初学者对滑雪安全不够重视,以为是简单的运动,准备活动做得不够,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吉林某医院运动康复老师赵说,由于滑雪场气温低、路滑,滑雪速度快容易造成碰撞,忽视安全防范会导致软组织损伤,甚至骨折、骨裂等器质性损伤。
主编:陈熙涵文字编辑:齐英普标题图来源:受访者提供
来源:作者:齐英普韩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