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单位净值怎么算收益(银行理财“基金化”净值型产品如何挑选?)



“银行理财产品怎么可能和基金一样?每天报个净值,预期年化收益率就没了?”刚拿到年终奖准备理财的小李觉得很纳闷。两年前,他帮母亲在手机银行买理财产品。在他的记忆中,每一款产品都有一个“预期年化收益率”,他妈妈就是根据这个数值来选择产品的。现在轮到他打工挣钱买理财,才发现银行的产品变了。

这两年,银行理财市场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2021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结束,2022年资管新规元年正式开启,银行理财市场进入综合净值时代。

“预期年化收益率”难求

单位净值怎么算收益

2022年,只有少数银行还在销售非净值型产品。当你打开各家银行的手机银行“理财产品”时,大部分产品的公开信息中都找不到“预期年化收益率”的字样。取而代之的是“业绩比较基准”、“单位净值”、“历史收益率”。有的银行还在“业绩比较基准”下用醒目的文字提醒投资者“业绩比较基准不代表产品的未来表现和实际收益”。

小李说,以前妈妈买理财产品都是以“预期年化收益率”为标准的。虽然有“预期”二字,但在他的印象中,从未听说过母亲买的理财产品到期后不达标。现在“预期年化收益率”变成了“业绩比较基准”,他感觉有点迷茫,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理财产品不再“保本”

对于传统的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在产品到期前的期间,银行不会披露运作信息,到期后本金和收益会自动到账,基本实现预期收益率。

现在对于净值型产品,银行要定期披露理财产品净值,投资者计算收益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基金一样,理财产品的初始净值是1元。在申购赎回时,按照份额数量和对应的净值计算。在计算收益率时,以一年期产品为例。一年后赎回时,如果净值变成1.05元,收益率为(1.05-1)/1=5%。

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是由净值的变化决定的。赎回时的净值高于购买时的净值就赚钱,低于就亏钱。但是银行不能保证只涨不跌。因为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主要目的是打破刚性兑付,理财产品不再保本,银行不再兜底,产品亏损只能由投资者承担。

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末,该行理财子公司披露的人民币非现金管理产品共5240款,其中37款产品累计净值小于1,占比0.71%。四季度初、末披露净值的产品有3315只,期间净值下降的产品有103只,占比2%。

从产品的实际净值表现来看,净值波动较大的产品多为中高风险理财产品,净值型产品整体亏损比例不高,投资者只要谨慎就可以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投资者应该权衡风险和回报。

现在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不再用“预期收益率”来宣传,而是都标明了业绩比较基准。两者有什么区别?

普益标准研究员唐表示,银行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是银行根据理财产品的过往业绩或同类产品的历史业绩计算出的投资者可能获得的预计收益。其实际收益会围绕业绩基准上下波动。现在的性能基准主要有单数值型、区间数值型和指数型。预期收益率是理财产品成立时折算成一年的预期收益率。业绩比较基准是银行理财产品给出的一个参考值,而预期收益率是一个不确定的估计值。

“过去,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过于关注预期收益率。但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后,投资要自负盈亏。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不能只看业绩基准。”融360数字技术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提醒投资者关注产品风险。产品风险的高低主要从风险等级、投资范围、资产配置比例、历史净值波动等方面进行判断。一般来说,业绩比较基准较高的理财产品,要么是高风险,要么是流动性偏离,投资者应该能够平衡产品风险、收益和流动性之间的关系。

文/记者程维

供图/视觉中国

如何选择净值型理财产品?

唐嫣建议,首先,投资者可以看看理财产品的业绩基准,这是衡量产品在一定时期内业绩的中枢。通常的指标有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今年年化收益率、最近三个月年化收益率、7日年化收益率和前一日年化收益率等。

其次,投资者还可以查看理财产品的净值走势。净值走势图最能体现净值型产品的运营能力。通常横坐标是产品净值日期,纵坐标是产品累计净值。好的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投资目标趋于“稳健”,即控制净值波动范围,控制净值回撤程度,尽量减少市场短期波动带来的净值扰动,其净值曲线一般呈平稳上升趋势。

最后,新产品发布时,没有历史业绩比较,投资者也可以参考业绩比较基准来判断收益目标。

专家意见

1.看收入曲线的历史波动范围。

相对于原来的预期收益率产品,最明显的就是用净值来体现这个产品每天的表现。选择净值型产品时,首先要关注的是收益率曲线。曲线波动越大,产品风险越高。产品收益率波动幅度越小,说明产品越稳健,更适合保守型投资者。

2.看最大回撤

最大回撤是指该产品自成立以来,净值从最高点跌到最低点的幅度。撤回反映了产品的最大可能损失。回撤值越低,产品越稳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