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人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也提高了。在全球电子商务平台的推动下,专注于在家采购的“全球购”成为一种趋势。但是这个行业的内幕比较混乱,很多人购买的所谓进口品牌,其实大部分都是高仿。
据了解,自我国财政部对部分进口商品进行调控以来,部分产品的跨境购买成本不断提高,而以个人为主体的购买行为不断改善。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出现了专门的代购行业来对接国内的一些电商平台,人们喜欢电商的原因基本有三个。
首先,虽然现在出国并不贵,越来越多的人能负担得起跟团游,但是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人有钱没时间出国,代购就成了购买国外商品的必要手段之一。
其次,相对于一些“正规”的机构,代购往往在税收等问题上节省了一些成本,价格更低,品类也足以覆盖中国人去过或者与中国有过接触的任何地方。既然还有很多品类省钱,消费者自然买。
最后,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内需是一个大灯塔,没有企业会贪。因此,全球的一些零售商会主动与国内的一些企业或机构联系,试图扩大销售,这样可以通过正规渠道找到一些商品,也可以利用进货渠道。有了一些必要的网络宣传,新鲜感的年轻人花钱尝试没见过的新鲜事物也就顺理成章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代购的水很深,就像目前二手平台上的一系列乱象一样,指望制度对某些行业涉及的任何个人进行全面约束,几乎是不可能的。
论文称,之前在微信上火起来的微信商家,经常会买一些所谓的“洋货”。但是,通过这些渠道消费的人,要么被骗,要么以正品的价格买到了假货。直到今天,即使微信业务逐渐式微,仍然有很多消费者被这些手段欺骗。我们来看看这个行业到底有多少内幕。
一般来说,代购都是导游,留学生等。,无论是数量还是频率都很少,所以在身份识别的情况下很难造假。但是,专业采购团队出现后,事情就不一样了。有人抓住了人们对海外商品的需求,用一些假照片来忽悠消费者,甚至有人发现一些连二维码都有防伪标签的所谓商品是自己打印的。
有统计显示,目前在国内大规模流通的一些代购包包、服装、鞋子等商品中,可能有近六成是高仿,很多人在鉴别之前可能连自己手里的东西是高仿还是正品都看不出来,更不可能不经过比较就知道正品的好坏。
然而有意思的是,虽然有大量的消费者被蒙在鼓里,即使有人知道有很多仿制品,但还是愿意花大价钱,尤其是很多年轻人甚至选择一些一看就是假的“打折奢侈品”。一方面是虚荣心,另一方面也有质量方面的考虑。
因为购买的很多仿制品都是假的,但是质量不一定比正品差多少,价格更是天壤之别。年轻人缺钱,仿制品既能满足需求又能在照片上“炫耀”,需求自然会逐渐增加。
当然,大部分仿制品在质量上还是远不如正品,尤其是一些电子产品。但如果这些盗版产品在国内没有售后渠道,就会和正版区别对待。还不如硬着头皮去专柜买价格略低的正品。
其实在巨大的国内消费下,代购能占据的市场并不多。还是有很多人选择去专柜买自己喜欢的海外产品。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对代购的不信任。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模仿,部分代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贵”。一些在国内很少有人喜欢的商品往往不集中采购,所以一些个人会在国外买回来然后回国高价卖出,甚至可能有100块钱利润的东西,连几十块钱的邮费可能都不算,专柜明码标价,至少价格和产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第二个原因是简单的真实体验感。买化妆品的人对真实体验是有一些感受的,就像买衣服可以试穿一样。虽然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远程购物,但是对于一些注重色彩的产品还是有硬件限制的,很多线下店都可以亲身体验,很多还有免费赠品可以试用。这种体验比“打开盲盒”代购好多了。
第三个原因自然是时间。有的代购公司是留学党,打工党,旅游党。有时间限制。此外,邮寄回来还有丢包和海关扣费的风险。相比直接去柜台,时间成本要高很多。很多人可能想买东西。结果这几个月代购公司都没了兴趣,也不谈是不是假货了。
很明显,代购的繁荣是因为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但这种繁荣与国内市场暂时无法容纳如此多的商品以及国外企业的发展有关。随着企业间的合作和经济的开放,未来采购可能会逐渐被边缘化,有保障的步入正轨的进出口渠道会不断出现。
有意思的是,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代购也催生了一个新的“品种”,那就是代购“中国制造”。很多人会发现,这些东西的某个地方可能印着“中国制造”,由此引发的纠纷不在少数,不仅是衣服,还有一些食品,最典型的“岩盐”。
要知道,中国目前是世界顶级的制造业基地,尤其是服装、电子、各种日用品等领域。可以说很多国家都被“中国制造”和“占领”了。购买的一些所谓的外国商品实际上是中国产品,这些产品被制造出来,然后出口并打上品牌,然后再卖回来。但是,国货和洋货共用一条生产线或者在一个工厂里“搞笑”的情况并不少见。可以想象,以后盲目购买商品的人会越来越少,国货的发展必然会迎来飞跃。
总的来说,代购行业最初是为了满足国内需求,丰富产品种类而出现的。但在目前的发展环境下,代购本身似乎也开始从被动购买向“主动出击”转变。一些平台和机构为了盈利夸大宣传,造成人们的认知错误。希望随着相关制度的落实,以及国内对版权意识的重视,消费者不要被一些人欺骗,代购行业作为一个过渡逐渐消失。毕竟这是一个灰色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