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品渠道货是什么意思(专柜赠送有限、市面上却大量流通“圈粉”的化妆品小样真假几何?)



“1.8g的××牌口红小样只要13.8元,而正装3g要185元。买样品肯定更划算。”正在逛网购平台的北大研究生吴彤(化名)一边挑选商品一边嘟囔着。几经比较,她终于买了几个知名品牌的样品,包括神仙水、粉底液、口红。

化妆品小样就是人们常说的“试衣”,是品牌商家为了新品推广和优惠促销而赠送给消费者的产品,一般不会专门出售。但在现实生活中,化妆品小样不仅成为美妆行业的“网络名人”,也逐渐形成新的零售业态,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同时,假样品多,纠纷维权难,也一直为人诟病。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19年洞察线上美妆个人护理人群》显示,2017-2019年线上迷你彩妆的消费趋势呈逐年上升趋势,口红、口红、眼影等美妆迷你产品的销售额已经超过整体彩妆。

这么多样品从哪里来,销售是否合理,有多少是正品?出现问题时,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权?带着这些疑问,《法治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价格低廉,品种繁多

很难辨别包装是不是真的

据吴彤说,她是在去年才开始关注和购买化妆品样品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便宜好用,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大品牌;同样的费用,买一个样品,就可以同时买到几种颜色的口红和几种味道的香水。”

过去一年,新消费的热潮直接加速了“小样本经济”的出现。记者发现,在某记录生活的网络平台上,有超过40万条标注为“demo”为关键词的笔记。在网络平台上,很多公司或个人账号都提供免费的样品申请服务,可以快速增加粉。

在2021“双十一”的直播间,各大头部主播热情地告诉消费者,“买一套送一套,赠送比正装还多”。比如某头部主播推广的某品牌水乳,购买250mL正品,赠送280mL小样和200元起的优惠券。这无疑刺激了很多消费者的神经,短时间内卖出了27万多份。

记者了解到,在demo没有进入直播间之前,其最活跃的地方是二手市场和代购群。2021年双十一后的第二天,某知名二手交易平台上,美妆小样发布量大幅增加,很多人早早就在平台上等着“失踪”。预售商品还没发货,二手平台上就有很多转手和订购双十一预售商品的信息。其中,大部分涉及样本。

比如有的卖家卖三套原价1360元的西装,并赠送每套正品+样品不同价格的样品(总价超过1360元)。这种操作让很多女生成了“奸商”。一方面可以分摊费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赚取差价。小规模经济依托二手平台,在年轻人中茁壮成长。

记者打开电商平台进行对比。以某品牌白瓶精华为例,14mL只要19.8元,正规50mL只要359元。某品牌小棕瓶精华液15mL小样只要39.8元,而30mL正装要660元。

这么便宜的大品牌样品,有些还是交过的样品,你能保证是正品吗?

“如果品牌不介绍试玩,那肯定是假货,这是唯一的直接证据。”资深彩妆博主bel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正品样品每毫升的价格并不比正装便宜。如果样品和正装的价格差距很大,而且店铺有很多库存和销量,基本可以判定为假货。

“比如××牌粉底液,官方只有件装和5mL小样,但有的网店卖10mL小样。这些肯定是假货,但销量不低。”比如贝尔。

随后,记者在网上平台找到一家销售该品牌粉底液10mL的店铺,每瓶售价仅为13.3元。当记者询问商家官方并未推出10mL样品时,商家仅回复:“正品,支持专柜验货。”

关于商业声明,贝尔说:“这是商业的常规。小样很难检验,别说你没有相关专业技能,就算有人家也不会照顾你。如果部分消费者是正品,商家不会在国内推出这个样品,只在日本、欧美等地区推出,所以官网没有同款样品来敷衍消费者。”

资深美妆博主李和(化名)也曾发文曝光化妆品样品造假问题。他告诉记者:“假样品很多,越贵越假。假大牌样品很精致。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真假难辨。”

辽宁大连某高校研究生田新宇(化名)也经常购买样品。她说,有些样品有二维码、条形码等标记,可以用来检验真伪。同时,她觉得评价比较好的店铺卖的样品应该是正品。

在李和看来,即使能找到护肤品瓶子上的二维码,也只能证明瓶子是正品,但瓶子里的产品不一定是正品,因为有人会回收大牌护肤品空瓶子牟利。

“由于样品是非卖品,常见的获取渠道是专柜或代理商和免税店,能从这些渠道流出的样品数量非常有限。如此大量的样品在市场上流通是不合理的。”李和说。

样本来自不同的来源

虽然正版数量有限

为了了解样品的来源,记者采访了一家化妆品供应链公司的工作人员谭俊(化名)。据她介绍,她的公司会邀请一些头部主播进行直播。为了吸引粉丝购买,公司会专门制作一批样品,和正品一起送给消费者。如果还有样品的话,就当商品卖了。

“事实上,一些店铺将真假样品混在一起,大多数消费者很难分辨。”谭俊透露。

贝尔同意谭俊“真假混卖”的说法。“正品样品的数量非常有限,尤其是大品牌,管控非常严格,不可能每个月卖出几万个样品。”贝尔,说出来。

贝尔告诉记者,她的一个朋友,也是一位美妆博主,曾经发消息揭露一家店铺样品的视频是假的,但随后她收到了该店铺的律师函。贝尔说,由于这些店铺也会出售正品,并赠送一批正品样品,起诉时,店铺会拿出发票证明样品是专柜赠品,胜诉几率会更大。

李和说,以前会有专柜姐姐或者专柜哥哥偷偷扣留一些样品倒卖,但是随着品牌品控越来越严格,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私自扣留样本的行为如果被发现,会被开除,很少有人拿自己的职业开玩笑。”

此前,有媒体记者走访了一家专门生产大牌化妆品样品的工厂。该厂负责人表示:“高档仿制品从外观、颜色、气味上都与正品无异,即使是习惯专柜的消费者,在使用时也不容易分辨。”

“纪梵希散粉6g样品”事件也将造假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因为一名大学生美妆博主和他的室友被指在出售纪梵希散粉6g样品时造假,从而陷入舆论风暴。随后,纪梵希官方声明从未生产过6g样品,给出了明确的结论。

李和还表示:“正品样品是在品牌做活动的时候申请的,消费者只需要支付邮费。有购买的就在各种群里找别人申请,然后自己贴钱回收再卖。这些样品虽然是正品,但是数量非常有限。”

吴彤曾经在采购部买过样品。专业代购卖的样品能正品吗?贝尔和李和都认为正品确实存在,部分代购会囤货出售,但整体数量较少,如果出售,很快就会断货。

“有些消费者买正装的时候,品牌会给等量的样品。为了降低成本,消费者也会出售样品。但实际操作中,低价大牌的正品样品往往很难遇到。”贝尔,说出来。

耗时耗力的维权受阻

消费者经常承认自己运气不好

除了很多假货,样品还存在过期的问题。李和曾经遇到过商家销售的小样瓶生产批号被掐断的情况,没有生产批号就查不到小样的生产日期等信息。

“商家会说这是专柜姐回收的。为了防止品牌追踪,只能截掉批号。看似有理有据的理由,实际上销售的可能是假货甚至过期样品。”李和说。

如果这个产品有问题,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权?对于这个问题,李和表示只能在平台上投诉,很难证明皮肤问题和商品有必然联系。事实上,走下一套程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谈到购买的样品是否是假的时,吴彤和田心宇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渠道货是什么意思

“本来,样品的价格不是特别贵。如果退货,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如承认自己倒霉。”田新宇说。

贝尔明白这一点。在她看来,随着样品市场的迅速崛起,一些专做样品的店铺逐渐出现欺客宰客的现象。Bel曾经在一些样品店的评论里看到,有买家留言说怀疑样品是假货。申请退款时,商家不仅拒绝退款,反而频繁打电话骚扰买家。

此外,她认为消费者维权没有证据。“即使你告诉商家,商品的包装、颜色、气味与正品不同,商家也会告诉你,这是生产批次或产地的不同造成的。”贝尔,说出来。

最后,李和和贝尔在谈到他们对演示的看法时达成了一致。他们认为作为非销售产品的赠品样品,只是为了方便消费者购买自己喜欢的产品,直接卖样品是不合理的。此外,随之而来的假货、过期产品等问题,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也会损害品牌形象。

北京常莎律师表示,对于消费者来说,一旦在没有品牌授权的集合店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很难向品牌主张权利,只能要求集合店的店家退货或赔偿,这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来说风险很大。

假冒伪劣化妆品样品问题层出不穷,很难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问题。在受访的业内人士看来,化妆品小样市场长期发展最重要的两个壁垒是:正规的进货渠道和销售渠道。但是到目前为止,小样品的生产销售链还没有形成。

一家美容店的老板也透露,如果没有专门的渠道,很难保证持续稳定的样品供应。在电商平台,正规渠道拿样,除了买正装,在电商平台上也有一些活动,但是这个渠道还是没有对大部分人开放。据很多网友反馈:“电商对试用的人有各种要求,所以报名的人多,收到的人少。”

“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化妆品样品,没有统一的销售渠道。电商平台,二手平台,代购群,线下店铺都有样品。没有统一的进货渠道和销售渠道,这无疑为化妆品样品的制作和销售提供了‘机会’。”李和说。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