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商报
图片:@凤凰网视频
杭州3岁小女孩童模妞妞被母亲一脚踢开,不仅将童模行业踢进了大众视野,也将100公里外的“童装之乡”踢到了风口浪尖。
“时装看巴黎,童装看织里。”这个浙江湖州的小镇,一场风暴过后,往日热闹的童装拍摄基地已经变得冷清。
图片:湖州发布
“中国童装之都”是织里最响亮的名片。虽然只是一个镇,但常住人口超过45万,机动车超过15万辆。房地产、酒店、KTV等。随处可见,其繁华程度堪比一座城市。
2018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7亿元,财政收入17.89亿元,相当于普通地区一个县的总量。截至2018年,织里镇已连续四年入选全国百强镇,并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如何应对这次处于舆论漩涡中的童装小镇?
半个国家
织里镇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部,太湖以北。因“听到到处都是机器的声音”而得名。
20世纪80年代,织里童装业在传统纺织、刺绣产品的基础上开始萌芽。现在,依托童装产业,织里已成为浙江“名镇”。
图片:湖州发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织里镇有童装加工企业1.3万家,占全部企业的90%以上。2017年,织里向全球发送童装13亿件(套),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占据中国童装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
在织里,童装销售以批发为主,很多商家都是前店后厂。拿着设计图纸去车间下单,当天就可以发货,陈列在店铺柜台。
织里镇李记中路,一家精品童装店比邻而居。一家童装店的老板介绍,店里的童装都是“挂样”,就是把衣服挂在门面上供商家和淘宝店主取货,起拍价从10块到50块不等。
大量买家常驻于此,每天在街上看新款。一旦他们感兴趣,就会立即打包发货,第二天就投放到千里之外的市场...完善的产业链是织里童装行业最大的优势。
据界面新闻报道,一个专门做校服生意的老板,因为产业链完善,特意把工厂搬到这里。作为国内最大的童装生产基地,织里早已形成了从面料、辅料、设计到拍摄的完整童装产业链。织里布一条街有几十家布店。这条街后面矗立着财富大厦,是镇上影楼的聚集地。
为了扶持童装产业,织里镇政府还成立了童装产业发展办公室,为织里的童装企业服务,传达市政府对童装产业的政策。
2017年,织里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187元。要知道,同年,上海浦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6万元大关。
去年9月,新华社发文称赞“织里样本”。文章中说:
“从0.58平方公里到25平方公里,从单纯的本地户籍人口到45万新老‘织里人’和睦相处,改革开放40年,小小的织里镇因小小的童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童模热
童装行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童模产业的迅速崛起。
目前,织里童模拍摄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包括摄影工作室、厂家、家长、化妆搭配师、平拍师、修片师等等各个环节。同时也带动了化妆、小模特培训、摄影等一系列衍生产业。
"在织里镇,至少有1000名儿童从事童模."织里某摄影基地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他不否认网络童装明星的年收入可以达到数百万元。
线下,在“牛牛风波”后,有媒体走访当地,发现小模特已经休息,摄影公司歇业,甚至摄影基地也宣布5月1日停业。但在网上,想成为童模的人仍然“前赴后继”。
在百度贴吧“童模吧”里,一些家长将孩子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鞋码“明码标价”,等待厂商选择。其中,一个帖子写道:“这里是童模律师协会童模注册办公室。只要在这里注册,就有可能变成童模,所以童模公司也可以在这里选择合适的童模。”时间记录显示,该帖子成立于2014年10月17日。直到2019年4月14日,仍然有“盖楼”。
然而,这场风波也暴露了童模看似“风光”背后不为人知的悲伤。
据GQ智族此前报道,织里一个10岁的童模,从早上9点到凌晨2点换了264件衣服,按照120元/件计算,每天收入31680元。虽然年纪不大,小女孩却表现出了超越同龄人的“敬业精神”:
“脱下羽绒服,穿上薄风衣。一秒钟前,我还在低头跺脚,但看到镜头扫过来,我立刻挺直了腰板,露出了标准的笑容。”
有业内人士认为,织里童模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模式,除了厂家需求量大之外,还与织里童装的流通速度有关。
一位从业者在接受该报采访时透露,2000年,他的工厂一个季度只出版4-10版(类型和风格)。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近几年大型厂商一个季度会出100多版。“如果R&D(服装风格)跟不上,就会被行业淘汰”。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童模也不得不加快拍摄速度。
“警钟”
幸运的是,有迹象表明,童模的保护意识正在织里镇被唤醒。
近日,当地最大的拍摄基地“一号基地”负责人对媒体表示,晚上9点至9点半,拍摄时间将强制介入,拍摄工作将结束。
“野蛮生长”之后,如何规范童模的行业,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将是这个小镇下一步面临的重要问题。童装行业发展了30多年,并不是织里镇唯一的“麻烦”。
2018年4月,湖州市吴兴区举办童装行业创新发展法治论坛。时任吴兴区委书记吴智勇在讲话中强调,广大童装业主要“集中力量解决童装行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
织里童装办负责人曾经给过一个计算:一件童装的生产利润只有15%左右,80%以上的利润点在R&D、设计、营销。因此,以代加工为主的织里镇需要瞄准“一前一后”这两个高利润环节,整体优化产业结构。
2018年,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社等多家中央媒体集中报道了织里镇的“转型”举措:
2013年,织里镇投资2000万元建设童装设计中心。2017年,该中心设计开发童装款式1.5万件(套),发布流行信息9.3万条,成为织里童装流行趋势和流行品牌的发源地。
同时,织里镇出台《童装企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重点整治家庭作坊生产,推动小企业成为规模以上企业。
2018年8月,“织里中国童装指数”的发布,被视为织里小镇获得行业话语权,提升织里童装行业知名度的又一重要手段。
目前,织里还在筹划建立全国首家童装学院,解决人才问题;建设童装上市企业总部园区,聚集优势资源;建设童装物流园,构建更快捷的物流网络...这些即将照进现实的蓝图,都描绘了一条华丽的“微笑曲线”。
当织里童装行业正在向“2020年底实现1000亿产值”的目标迈进时,“牛牛风暴”发生了。这可能是一个“警钟”,来得正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