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麦手机铺信誉(沙特开价1000亿建高铁,美国宣称不可能,为何这活只有中国敢接?)

21世纪初,盛产石油的沙特政府开出了600亿美元的天价,要在沙漠中修建一条高速铁路。很多国家都觉得这个项目很“肥”,但都是一时兴起来的,却沮丧地回来了——项目真的太难了。最终中国啃掉了这块硬骨头。历时9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最高时速360公里的沙漠高速铁路。

这条高速铁路连接着沙特的两大城市麦加和麦地那,因此简称“脉脉高速铁路”。每年有600多万人从世界各地来到麦加和麦地那朝圣。这条高速铁路极大地方便了往返两地的朝觐。两地旅行时间从4小时缩短到2小时,年客运量超过1500万人次,有效缓解了当地交通压力。

麦麦手机铺



在其他国家看来,沙特的铁路设计环境复杂,要求极高。中国接受这个项目,可以称之为“见义勇为”。

首先,路线穿越沙漠,该地区干燥少雨,气温往往能达到55度,是世界上最热的地区。一想到在这种环境下户外工作就很受伤。高铁沿线地表起伏很大,寸草不生,很难通过。



再者,沙漠里有很多流动的沙丘,风一吹就会把线遮住。不时袭来的沙尘暴还会磨损和侵蚀电气设备、通信和信号设施等。

路基薄弱,导致可用材料缺乏,机械设备困难。传统的路基地基加固方法完全不适用于沙丘路基。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加快施工进度,要求沙丘路基的施工设备和工艺不能过于复杂,原材料尽量就地取材。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搭建一座桥梁。麦加站大桥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主要表现在“四个最好”:单桥最长、投资最大、设计最复杂、施工条件最恶劣。

这座桥全长1557米,桥的最大宽度为72.6米,相当于20辆中型汽车并排行驶。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速铁路桥。

2012年6月,沙特政府要求中铁十八局在三个半月内开通麦加站大桥。这在当地无疑是天方夜谭,因为按照正常工期至少要一年。

但中铁十八局为了充分展示中国企业承诺和信誉的形象,尽一切努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项目副经理程鸿彬取消了去中国参加哥哥婚礼的计划,在项目现场连续呆了五天。基层员工王鹏的女儿,刚好赶上高考。虽然他和女儿已经近半年没有见面了,但他还是不得不流着泪给女儿打电话,鼓励她为项目的顺利进行加油。

大家众志成城,只用了60天就圆满完成了基础工作。这件事震惊了当地人民。沙特当地媒体盛赞:“在沙特工程建设史上,没有一个规模如此巨大的项目能在两个月内完工,只有中国公司能做到这一点。”

麦高铁运营两年多来,运营效果超出预期,列车正点率超过93%,客座率达到82%。未来,脉脉高铁计划每周开行100对列车,以实现年客运量6000万的目标。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我们国家总喜欢帮外国,甚至有时候不明确赚钱,也毫不犹豫的去做。

在脉脉高铁建设工地沿线,随处可见“建设中沙友谊高铁,打造中国铁建品牌”等用阿拉伯文、英文和中文不同字体印刷的大幅标语。营地里,中国国旗、沙特国旗、中国铁建公司旗帜高高飘扬。不经意间,带有中国元素的企业文化与沙特文化融为一体。

十八铁路局,从项目负责人到工头,都能和沙特人用英语、阿拉伯语、波斯语交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们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有趣的是,他们还把许多沙特人培养成了“中国通”。侯赛因在中铁十八局工作了9年,从钢铁工人到工头。从基本的体力劳动到用图纸独立施工他的外国班,9年时间里,他不仅掌握了技术,还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汉语,成为项目上有名的“中国通”。

在脉脉高铁建设的9年间,中国铁建培养了400多名当地技术工人,雇佣了1000多名当地工人,带动了1500多名当地员工,不仅在工程技术上相互交流,还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一些国家的帮助下,中国一直是被抹黑的对象。你如何为自己辩护?勤劳的中国人选择默默工作,通过自己的劳动,让外国人看到中国人的伟大,看到中国文化的珍贵。

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做大做强“中国品牌”。

中国高铁的技术毋庸置疑。因为基本上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对高铁有这么大的需求,不可能像中国企业那样锻炼出技术实力。

在沙漠里修高铁是很多国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脉脉高铁不仅实现了沙特人民多年的夙愿,也为中国打造了一张永不落幕的名片,为中国点赞!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