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四年,每年都有微电影,每年都在放映iPhone的营销。2021年,苹果带来了最新微电影《岁岁年年》,用iPhone12拍摄,由2020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导演王紫逸执导。它讲述了一个孩子和年兽的故事,实际上反映了父母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爱与冲突。
短视频时代,大家都想用手机拍点作品,很多人说想用手机拍部电影。几年前,人们可能会嘲笑它,但在今天的时代,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2020年,台湾省电影《怪胎》获得多项国际大奖。这部片子是用iPhone拍的,你觉得设备和内容哪个更重要?
作为一个视频博主和培训师,看完这样的电影,自然会更加关注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s2/】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从阿年开始学习用手机拍视频的实用技巧。
拍摄一个完整的视频需要很多技巧,比如镜子、场景、角度、光线、构图、广播、后期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剧本。不过,对于普通粉丝来说,没必要这么多。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些大家都可以学习和使用的技巧。
1、镜像传输
镜面运动是指拍摄过程中镜头移动的过程。比如向前推,向后拉,左右平移,上下提拉等。镜像能量图有代入感,所以不单调死板。
|移动后视镜[push]
“推”是移动镜头的常用技巧。在拍摄过程中,镜头慢慢向前移动,可以起到突出主体或者场景代入的作用。
比如上图,小女孩翻出窗户,爬上山去找阿念。镜头跟着小女孩从房间到窗户,最后穿过窗户拍下了爬山的女孩。随着观众的移动,场景从室内切换到室外,使得画面看起来非常自然。
|移动后视镜[拉动]
与“推”相反,La的拍摄是先近距离拍摄被摄体,再将镜头拉回。这个镜头的效果是从主体到环境的变化,可以逐渐说明更多的信息。
比如上图,电影开始,镜头对着饭盒里的年糕,镜头往后拉,小女孩的手拿出年糕,下一个镜头是他坐在树林里吃东西,把年糕代入画面,逐渐交代环境,进入正式情节。
|移动后视镜[转动]
“旋转”镜头可以让画面打破常规视觉,更具动感和视觉冲击力。因为这个镜头是小女孩和阿念在地上打滚,所以所有镜头都是旋转的,让画面有很强的代入感,仿佛你在森林里和他们一起玩耍打滚。
拍摄时可以旋转手机,但为了达到拍摄效果,还是要想一些办法。比如这张图就是用固定在轮椅轮子上的手机拍的。这也凸显了手机拍摄的便捷性。
还有很多其他的旋转拍摄方式,比如下面的镜头,舞狮的镜头,狮子一直在旋转,对准狮头的镜头也在旋转。看右图,是实际拍摄场景。对于我们的实践来说,很多场景是非常适合拍摄的,比如拍人,拍高楼,拍雕塑。
|移动后视镜[follow]
“Follow”就是跟随的意思,摄像机总是跟着拍摄对象走,这是视频中很常见的一种移动摄像机的方式。下面的摄像头也可以增加场景中的代入感,会有一种和主角身临其境的感觉。
2.角
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镜头语言,拍摄同一个物体,一个更高的角度和一个更低的角度带给观众完全不同的感官。比如你抬头看一栋楼,它会显得非常高大雄伟。如果从空往下看建筑,会显得很小,这就是镜头角度的差异。
在电影《阿年》中,有四个主要角色,小女孩、父母和年年,父母可以被视为一种类型。我们来看看他们以前都是从什么角度拍摄的。
[低角度上手]
在上面的照片中,小女孩躺着听她妈妈的故事。妈妈说了很多书,小女孩一直问“为什么?”在上面的镜头中,角度是水平的,孩子躺在床上,角度是向上的,拍摄阅读的妈妈。因为这个镜头是要替代孩子的视角,所以镜头的角度比正在说话的妈妈低。
低角度拍摄也能突出“气势、恐惧、威严”。电影里有一个场景,父母在说年兽,孩子在幕后听。父母为了让孩子知道恐惧,说年兽吃孩子,很危险。上图,低角度向上拍,孩子抬头看更高父母的影子,父亲做一个吃人的怪物。从这个角度拍摄。为了刻画年兽的危险和恐惧,烘托孩子的软弱。
[高角度头顶射门]
从上到下拍的时候,往往会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拍摄人物时,还可以突出人物的身份特征。上图中,母亲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视角是从母亲的背后和上方拍摄的,因为在这个镜头中,母亲在和孩子说话,所以这个视角可以更好的代入母亲这个角色的情境中。
而且高角度拍摄也能体现出拍摄对象的无力和无助。小女孩找到阿念,怯生生地问:“你真的会吃小孩子吗?”眼神和肢体动作都能反映出一个孩子的恐惧,所以从年兽的角度俯视孩子,反映出孩子的软弱和内心的恐惧。并让观众为孩子紧张。回想一下我们看过的恐怖电影,怪物电影。当我们想突出怪物和人的差距时,很多都会从俯视的角度拍摄。
低头也能凸显轻蔑、鄙视、傲慢的镜头语言。
[水平视角]
水平视角是指镜头的高度,与被摄主体的视线基本处于同一高度。这个镜头是用的最多的镜头,不会像俯拍和仰拍那样有更多的特殊意义。因为这是人看事物最正常的视角。所以横向透视会更有亲和力,仿佛画面中的场景就在你眼前。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水平视角是指被摄体的水平视角。比如拍摄成人和儿童是不一样的。拍摄儿童时,必须放低镜头。比如上图摄影师拍摄儿童时,弯腰降低高度,无法从摄影师视角拍摄。
[有趣的视角]
除了常规视角,拍摄时还可以寻找一些代入感更强的视角,增加现场气氛。
比如孩子低头看到饭盒里的年糕不见了,孩子的相机就用手机贴在饭盒里拍摄。
上图中,为了突出爸爸洗碗的场景,手机安装了防水外壳,在水池中拍摄,增加了真实感和趣味性。
电影中出现了两次用筷子打饭盒的场景,其中一个场景是筷子打饭盒时镜头上下抖动。从上图可以看出,手机是用紧固件固定在手腕上的,这样镜头会随着手移动。
打破常规,让画面更有趣。
3、京别
场景是指主体在画面中的比例。最常见的五个景点是“远、全、中、近、特”。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突出画面的意义。如果要拍单一主体,只拍一个场景会很单调。
[视觉]
“视觉”是指拍摄时,画面中人物的比例很小,镜头中更多的画面是环境和场景。比如上图,有一家三口。在图片的角落,有大片的树木。这个场景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环境。
在上面的两张照片中,孩子们来到山洞寻找年兽。都是远景拍的,突出大山洞,空荡来荡去,年兽在这里其实很孤独。如果想表现出强烈的孤独感,也可以用远距离拍摄。
[中景]
中景一般指拍摄上半身。突出的是人物的肢体动作和表情。比如上图,妈妈讲故事的时候,身体动作是手里拿着一本书,表情很严肃。下图是两个成年人在争吵,主要是因为上半身的肢体动作和表情的变化。这就是中镜头的作用。
[特写]
特写镜头往往能捕捉到局部细节。特写镜头更能突出人物的表情、心理变化和情绪变化。比如上图,年糕的特写刚刚开始,因为年糕是引出整个故事的关键信息。中间的图片是孩子听到噪音回头时的脸部特写,表现出疑惑的表情。下图是孩子眼睛的特写。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你想表达一些情绪的时候,经常会拍眼睛的照片。电影里,孩子感觉身后有人,眼神里有一丝恐惧,也有一丝怀疑。这种情感传递用的是特写镜头。
其实场景有很多种。对于我们的拍摄来说,可以通过场景的变化来丰富内容,比如远景-近景-远景-中景的组合。
4.镜头的使用
说到手机拍摄,可能很多人会说别人的专业团队,专业灯光,专业器材,专业后期都比不上我们。和这支国际知名的队伍相比,我们肯定是相差甚远,但是就我们的水平来说,要想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投篮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空。
现在手机镜头很多,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它们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以苹果手机pro机型为例。三个镜头,广角主摄像头,超广角镜头,长焦人像镜头。不同的场景,使用不同的镜头,得到不同的画质。
上图中小女孩的特写是用长焦镜头拍摄的。可以放大图片,模糊对比,突出更多细节。长焦镜头怎么用?很简单,只需点击屏幕上的2x。
电影里也用了很多超广角镜头。拍摄时一般喜欢超广角镜头。他们可以带来更多的画面,让画面更有张力,尤其是拍摄大场面的时候。
然后在手机里,拍摄的时候,点击. 5,就可以启动超广角,安卓手机也是这样操作的。
最后,为什么这部电影的大部分场景都是在夜晚或者黑暗的环境下拍摄的?毕竟因为这是手机的广告,所以拍摄的微电影不仅仅是在讲故事,更是在突出手机的特点。与之前的机型相比,iPhone12的显著改进是夜间视频拍摄功能的提升。所以这部电影的大部分画面都是在夜间拍摄的,为了突出苹果自己夜间视频的拍摄效果。
苹果的微电影已经连续四年每年上映,引起很多人的讨论和争议。其实不要光看热闹,从别人身上学点东西很重要。
最后推荐一下我的新书《拍个短视频,一部手机就够了》[/s2/],都是干货,超级干货。点击链接下单购买,为过年增添点精神食粮。
童
手机摄影师,培训师
出版《拿起手机人人都是摄影师》《拍个短视频,一部手机就够了》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