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财经新京报讯(记者程)记者1月4日获悉,数字人民币试点App已在苹果、华为、小米、vivo、oppo等应用商店公开上架。目前,“10+1”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的用户可以开通钱包,这些地区是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上海、海南、长沙、Xi安、青岛、大连和冬奥会(北京、张家口)。用户需要根据所在位置判断是否符合注册要求。
当天,记者在北京进行了测试,通过苹果应用商店下载了数字人民币试点App,打开钱包。不需要输入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只需要手机号就可以直接打开匿名钱包,根据需要可以升级为实名钱包。
开通链接有9个选项,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招商银行、互联网银行(支付宝)、微众银行(微信支付)。
仅用手机号开通的钱包为“四类钱包”,开通后可在App钱包管理中升级为二类或三类钱包,或在使用“充值钱包”、“存银行”等功能时升级。ⅲ类钱包要求实名认证,在处理要求中增加了一条身份证信息;II类钱包支持卡绑定,为处理需求增加了身份证和本人银行账户。第一类钱包在第二类的基础上,增加了“运营机构现场当面签字”的要求。
钱包级别越高,限额越高。比如四种钱包单笔支付上限是2000元,三种钱包是5000元,两种钱包是50000元,一种钱包没有上限。据了解,为保证交易安全,运营机构可能会在上限范围内下调个人限额,用户可在“钱包管理”中查看,自行调整。
和前期已经出现的数字人民币App大致相同。试点版app还有转账、收付款项、触摸等功能。用户可以自主添加“子钱包”,推送给不同的商户。目前,一些大银行已经关联了近60家商户平台,包括JD.COM、美团、饿了么、天猫超市、滴滴、哔哩哔哩、途牛、腾讯视频、爱奇艺、百度等。
央行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曾介绍,在数字人民币的线上消费场景中,用户的支付信息会被打包加密,然后以钱包的形式推送到电商平台。平台无法直接获取用户个人信息,有效保障了用户核心信息的隐私保护。
用手机号开通的钱包对于央行和各运营机构来说是完全匿名的。穆长春表示,数字人民币具有“可控匿名”的特性,“匿名”设计满足合理匿名支付和隐私保护的需求,“可控”设计可以保持对犯罪行为的打击能力。
在试点版数字人民币App上线之前,用户体验数字人民币大多是通过红包、银行邀请等渠道。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机构加入到数字人民币生态建设中,钱包开户数突破1亿。据官方披露,截至2021年10月22日,已开通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1.4亿个,企业钱包1000万个,累计交易笔数达到1.5亿笔,交易金额逼近620亿元。
央行2022年工作会议指出,要稳步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根据app store的显示,数字人民币在研发过程中还处于常规测试阶段。
新京报壳牌财经记者程编辑白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