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三言财经
15日,7-11便利店被曝出关东煮食品被放入垃圾桶、过期热饮日期标签被更换等食品安全问题。该事件被曝光后,迅速冲上微博热搜榜榜首。
许多网友通过微博表达了他们的经历。
之前不管familymart还是汉堡王,都是在加盟店翻车。据媒体报道,这家店是7月11日的加盟店。保证食品安全似乎是加盟店永远无法执行的事情。
食品安全问题频出 7-11等知名企业“甩锅”加盟商3月15日,BRTV节目《生命的这一刻》曝光了记者在7-11亮马桥店卧底期间拍摄的视频。视频中,该店店员将关东煮的食材随意放在垃圾桶上,随意更改热饮的保存日期,不按规定清洗饭盒,将一次性杯盖放在蟑螂贴纸旁边...乱七八糟的程度令人咋舌。
同样是单店店长“甩锅”,不注明是加盟还是直接销售。
事实上,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品牌方甩锅加盟商是常有的事。这也是网友谈论加入改色的主要原因。
以7-11为例。早在去年4月,就有媒体走访发现,北京多家7-11门店存在卫生环境问题。在崔林东路,可以看到滚烫的桌面上布满了油渍和饭菜残渣。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而是连续几天的。朝阳、海淀部分7-11便利店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硬件老化、桌面不干净等问题。当媒体向7-11北京公司反映上述问题时,对方称崔林东路店属于D类加盟店。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目前,7-11和罗森在中国大陆的加盟店比例分别为40.4%和49.6%,全家更是超过80%。
梳理近两年的新闻可以看到,包括7-11在内,以加盟模式为主的全家、实行“大加盟商制”的罗森也被媒体曝光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加盟,似乎已经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反面因素了。不管什么样的加盟,生意好的时候,因为大家都在赚钱,加盟商和品牌的矛盾不会很明显。但是一旦面临激烈的竞争和市场动荡,比如现在的疫情期,加盟模式的不稳定性就会出现,在双方维护自身利益的时候就会出现偷卖过期食品的问题。双方同意的操作规范可能不具有约束力。
为什么在加盟劣势明显的情况下,品牌仍然不愿意放弃?最深层次的当然是加盟可以帮助品牌在没有资金压力的情况下快速扩张门店。
在依托互联网的新型便利店出现之前,国内便利店长期维持着地域为王的局面。比如沈度便利店在浙江,美宜佳在广东,Xi安天天便利店,全家在上海,7·11在华北华南的深度扩张。但当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引入传统便利店行业后,很多便利店品牌打破了地域差异的限制,走向全国。
看来,在红海的便利店行业,为了抵御行业后浪和竞争,通过加盟的方式快速扩张版图,已经成为7-11、罗森等品牌的首选策略。
对速度的追求导致了品牌对单店质量的忽视。问题发生后,很多品牌可以把锅加盟商扔了,这是最快最方便的应对方式,责任最小。所以,对品牌方来说,利大于弊。
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直营店比加盟更靠谱吗?直营模式下,总部对门店的控制力很强,选品、采购、物流、服务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让消费者在不同的门店获得同样品质的消费体验。
食品安全应该是企业的底线。品牌每年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什么无法避免?企业在曝光修复后应该好好想想。
原标题:315 | 7-11便利店亮马桥店后厨乱象被曝光,加盟机制下乱象难制止?
来源:三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