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低价,我就后悔一次!”“总统亲自签署法案,最低价流血!”现在,商家这样的促销口号令人心动。「史上最低价」真的是史上最低吗?近日,记者走访发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通过建立微信群以低价吸引顾客,已经成为很多商家促销的重要方式。然而,“特价”、“最低价”等口号的背后,却是名不副实。
前段时间,王女士在微信上看到某摄影品牌的广告,就点进去查看报价。谁知,按要求点进去关注微信官方账号后,还被要求发个人手机号或微信号。加了客服微信号后,对方说正好是个好机会,一天后商家的特价团会举办史上最低价的秒杀活动。一般几千块钱的高端摄影套装,在这里只需要很低的价格。
果然,秒杀活动第二天如期开始,并打出“史上最低价”;王女士怕被忽悠,没参加;然后活动结束,特别团解散;就在王女士为没有抓住机会而感到有些遗憾的时候,第二天,她被拉进了另一个特殊的群,同样的忽悠再次上演。然后每隔一天半,她就被拉到这个摄影中心的一些特殊群体中,参加“秒杀”。“每次都号称史上最低价,每次都是换汤不换药的套路。”王女士无奈地笑了笑。
为了验证网上订单是否真的“抄底价”,记者陪同王女士亲自到店咨询。谁知,除了网上订单里包含的东西,店家还答应给其他几个优惠。换句话说,网络营销所谓的“历史最低价”,其实就是商家日常的营销价格。“错过一次后悔一辈子”的“抄底价”,甚至还不如当场和商家砍价实惠。
至于为什么总拿“史上最低价”当噱头吸引客流,该商家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其实现在摄影行业的价格已经透明很多了。如何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如何薄利多销,成为商家不断考虑的问题。商家为了把客户从网上分流到实体店,只能不停地打广告,培养线上客服,用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低价”这个噱头来吸引更多的目标客户。在消费心理中,人们总有“享受最低价”和“占便宜”的心理。商家为了迎合这种心理,只能反复说这是“最低价”,营造一种很受欢迎的“慢手”氛围,先吸引顾客。
至于商家的评论,业内并不认可。省城法律界人士郭律师表示,不是最低价却标注最低价诱导消费者,属于价格欺诈,已经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郭律师说,商家应该在诚信的基础上赚钱。如果为了赚钱而给消费者定套路,最终会失去客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太原日报新闻采编中心记者孙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