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齐鲁一点实习生张晓宇记者孙远明
双十一刚过,你是否沉浸在收货的喜悦中?如果对商品不满意,是不是已经打起了退货的主意?近日,多位市民向齐鲁晚报、齐鲁一点记者爆料称,接到一个自称“某电商平台客服”的电话。对方说产品有问题,要回收产品索赔,有的甚至说要给“3倍赔偿”。
“客服”知道你的准确姓名、电话、地址和购物信息,甚至打电话要求3倍赔偿。你怀疑这样的客服是假的吗?最近济南不少市民为此中招。记者致电了几家电商平台的官方客服,工作人员均表示,“我们不会用电话告知产品有任何问题,从而引导消费者开贷款,骗取银行卡号等信息。”
“客服”连续打了两个电话。
“产品有问题,需要索赔”
“你好,你是张女士吗?你之前买的护肤品在用吗?”
“我们发现你买的护肤品汞含量超标3%,需要回收。工商局会以200元进行索赔。需要理赔吗?”
11月8日上午10点35分,齐鲁晚报齐鲁一台记者接到一个从0点开始的“香港”打来的电话。电话中,操着南方口音的女士准确说出了记者购买的护肤品品牌、购买时间以及记者的真实姓名。由于之前有朋友被骗的经历,记者选择挂断电话,不给她后续“表演”的机会。
当天下午3点左右,另一个“香港”打来的电话在0开始。这次换成了一个南方口音的男人。同样的套路,同样的话语。在核实身份时,记者询问其电商平台账号,对方开始语无伦次地喃喃自语。再三询问后,对方挂了电话。
随后,齐鲁晚报齐鲁记者联系了这款护肤品的客服,发现这个电商平台的聊天界面中有一个注册诈骗的链接,可以点击注册。
该店客服表示,“该店绝不会泄露顾客的信息,也不会用电话联系的方式告知你产品有什么问题,引导你去贷款,骗取你的银行卡号等。,而且不要点对方给的任何链接。”该店客服表示后续会有领导主动联系记者,但截至发稿,记者尚未收到任何回复。
济南很多人都接到过诈骗电话。
还被威胁“向杭州支付宝大厦支付2000元违约金”
记者了解到,济南不少人都接到过此类诈骗电话。
10月,买家陈骁在某电商平台上买了几双袜子。收到货后不久,她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告诉她,自己是某电商平台的“客服”,称陈骁买的袜子对身体有害,需要销毁,但会给陈进行80元赔偿。
电话里,对方提到了小许的订单信息和真实姓名,让小许对这个“客服”深信不疑。当“客服”在支付宝操作中引导肖旭启动某项功能时,肖旭灵光突然发现不对劲,立即停止操作并表示放弃赔偿,而对方则告诉陈骁,该操作已经生成,如果不启动则属于违约。“骗子说如果我不开,就要拿着身份证去杭州支付宝大厦交2000元违约金。”小许哭笑不得地说道。
王女士经常在某短视频平台刷一个刷墙的思的广告。她买回家后,觉得没有视频中那么好用。她没过几天就接到了短视频平台“客服”的电话。王女士告诉记者,这个电话号码是一个正常的私人手机号,对方表示会对产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反馈,称最近有客户反映这款用于清洁墙面的慕思会释放有害物质,使皮肤过敏,所以将其销毁,但会对王女士进行三倍赔偿。而且“客服”还准确报出了王女士的收货地址、姓名等购物信息。王女士对这个“客服”毫不怀疑。对方告诉王女士不要挂机,按照指示领取赔偿。就在这时,山东省反诈骗中心给王女士打来电话,告诉她刚刚接到的电话是诈骗电话,王女士恍然大悟。
“我当时没有下载国家反诈骗中心的App。我从来没想过我会被骗。骗子真的太足智多谋了。先让你相信他,一步步引导你,然后把你的钱骗走。要不是反诈骗中心监控打电话给我,我的钱早就被转走了。”王女士说。
年轻人也成为受骗群体。
有人30分钟被骗16万。
晚报齐鲁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发现,不少网友都遇到过类似的事情。网友接到的诈骗电话中,用词几乎一样,大部分来自私人电话,而且大部分是蹩脚的普通话。
此外,记者还发现,诈骗的受害者不仅有中老年人,还有活跃在社交平台上的年轻人,有的甚至被骗了几十万。
2021年9月20日,UP主“杨”发帖称“30分钟,UP主被电话骗走16万!!!"的视频。
视频中,UP介绍,她接到了一个快递公司的电话。对方说她是快递公司的客服,所以要因为缺件向博主双倍赔偿,赔偿金额180元。一开始博主本人也很警惕,有所准备,但当对方准确说出博主的真实姓名和快递单号后,博主发现确实有这样一个快递员,他才彻底相信了对方。
随后,对方要求博主在支付宝上操作一个名为“快速理赔”的功能,但博主在支付宝中并没有找到这个功能,而这个功能只是对方用空编造出来的。对方要求博主重新操作其他功能,并告知其操作错误,导致博主与支付宝之间形成“借贷关系”,并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每月自动向支付宝转账一笔钱,共计72000元。
快递员“客服”声称,如果博主想解除这种“借贷关系”,需要下载一个会议APP与支付宝官方联系,根据“支付宝客服”的语音指令,可以解除博主与支付宝的“借贷关系”,但无论博主如何操作,借贷关系都无法解除,对方可以看到博主的所有操作过程。
最后对方告诉博主,还有最后一招,就是用博主的账户余额进行“信用担保”,需要在支付宝上买一份“银行卡保险”。如果银行卡余额出现偏差,支付宝将赔偿博主50万元。引导对方博主查询保单,在保单上写“待生效”,表示没有人动过余额,让博主放心转账。在博主转账的过程中,对方也定了一些“规矩”,不允许有第二个人出现在博主身边。如果出现第二个人的声音,所有操作都算失败。
当博主们陆续将账户中的16万元转给对方时,对方甚至盯上了博主的借款,在发现金额太少后,要求博主向朋友借钱。在这一系列操作中,国家反诈骗中心APP一直在给博主提醒,但博主因为在客服的洗脑诈骗中忘乎所以,对反诈骗提醒视而不见。
在UP主持人“杨的播出页面上,也有很多与被骗UP主持人有关的链接。
为什么年轻人会被骗?
有网友分析,如今,短信似乎正逐渐成为一种“广告接收器”。手机里充斥着各种垃圾短信和电话。每天都会收到各种带链接的软件广告,引导你点击进去,但是这类信息真假不太好鉴别。“这都是真的不怕,都是假的。恐怕真真假假。谁能看出区别?”
信息是怎么泄露的?
记者致电多家电商平台和快递公司。
冒充客服的骗子如何准确知道购物者的信息?
快递站?快递盒?电商平台?还是商人?对此,齐鲁晚报齐鲁记者致电了几家电商平台。
淘宝客服回复记者:“淘宝绝不会向任何人或部门泄露会员信息,一直全力配合警方处理诈骗案件。"
那是哪个环节泄露了信息?淘宝客服回应称,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有很多种,黑客、盗号、丢弃快递包裹、站外返利网站等等。
随后,记者再次致电拼多多。客服表示,根据法律法规要求,拼多多采取非常严格的安全措施保护用户个人信息,不会随意拨打用户电话。拼多多客服提醒,可能是快递外壳泄露了用户的个人信息,提醒用户在丢弃快递外壳时注意划掉个人信息。
JD.COM客服说,“京东。COM强烈保护个人隐私信息,用户不要在不同的网站用相同的信息注册账号。”
随后,记者再次致电Tik Tok平台,客服人员表示,用户的订单信息要通过订单号查询,所以仅凭手机号不可能查到任何信息,也不存在官方平台泄露用户信息的可能。
会不会是发货环节出了问题?记者也致电快递平台。ZTO快递公司工作人员回应,“我们只能通过快递单号查询用户的快递信息,快递公司不知道快递内容是什么。如果我们在这里公开你的信息,我们会在这里被判刑,所以我们永远不会公开你的信息;工作人员进入中转站也是必须的。中转站的分拣都是机器分拣,工作人员不可能一一拍照。”
国家严厉打击泄露个人信息。
还是有罪犯铤而走险。
记者发现,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公安机关也加大了打击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力度。但仍有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窃取公民个人信息。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2021年6月17日,河南省商丘市某大学本科生邹某从2019年11月开始,对淘宝网进行长达8个月的抓取,窃取大量用户数据。在阿里巴巴注意到这个问题之前,已经有超过11.8亿条用户信息被泄露,邹和李通过建群和返还淘宝优惠券获利34万元。李某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11月1日,央视新闻发布了快递面被批量销售的报道。不法分子将快递面单分为实时面单、历史面单、精品面单三种。实时面单超过1000张3.5元/张,精品面单4元/张,历史面单只接受汽车、童装和鞋、化妆品和1.5元/张。据网络安全专家介绍,快递信息可能是在消费者下单购买商品的当天就已售出。除了少量被盗、被卖的快递信息可能被用于定向营销外,这些被盗、被卖的快递信息大部分都会被诈骗分子利用,很多人因为个人信息被泄露而遭遇“精准”诈骗,从而遭受财产损失。
那么,犯罪分子是如何获取这些个人信息的呢?近日,浙江宁波警方侦破一个非法获取并倒卖快递单信息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缴获快递单照片2万余张。据警方介绍,为了获取快递中包含的个人信息进行非法牟利,这个犯罪团伙实际上是通过临时申请进入快递公司的。然后,他们利用整理快递包裹的机会,偷拍快递单照片,收集后在网上转卖。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正式实施,需要多管齐下保护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的泄露是诈骗成功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呢?
今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生效。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的专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其中明确:禁止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滥用人脸识别技术、扼杀大数据等行为。《个人信息保护法》在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中也特别提到,在处理个人信息时,应当对个人信息进行相关操作,如加密、去标识等。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为了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除了用法律手段,各平台还应继续加强内部信息安全管理,大家都要提高警惕,多措并举才能很好地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
狡猾的骗子总是利用一切机会行骗。当我们接到类似“客服”的电话时,首先要和电商平台的品牌客服确认。
记者还建议,一定要下载国家反诈骗中心APP。此前,有网友在接到诈骗电话两分钟后,接到国家反诈骗中心的电话。至少,在你神智不清的时候,会有人及时提醒你,把你从悬崖边上拦下来,然后再转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一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一点资讯站”,全省60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