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读:唱歌一直是一种经久不衰的娱乐方式。在高科技发展的现代社会,即使没有高质量的录音设备,也有可能通过耳机和软件将歌曲传遍网络。唱吧和全民k歌是两个流行的唱歌软件,但发展路径不同。笔者对此进行分析,与大家分享。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唱歌都将是一种永不褪色的大众娱乐形式。
对于歌手和听众来说,一套音乐听音设备,一个可以放飞音乐梦想的地方,一个可以让自己的歌被更多人听到或者更多人的歌的平台,是热爱音乐的人孤独时的温暖庇护所,私人电台。
对于一些人来说,人们的音乐梦想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在2012年之前,KTV仍然主导着音乐市场。通过提供一个有视听设备的地方和一个视唱空室,KTV席卷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然而,随着人们碎片化时间的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型KTV已经脱离了人们的生活。2012年5月,唱吧恒空诞生,标志着人们的娱乐生活从线下KTV时代正式向线上转型。
从唱吧开放注册的第一天起,5天之内,唱吧的注册量就冲到了苹果App Store中国第一;一个月之内,唱吧的用户已经突破百万。一年内,唱吧用户数达到1亿,月活跃用户超过3000万。在互联网时代尚未完全成熟的2012年,唱吧获得了移动互联网流量的第一波红利,率先进入在线k歌的蓝海市场。
在唱吧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名单上,星光熠熠不仅包括红杉中国、中信资本、金鼎资本、蓝驰创投等一系列知名投资机构,还包括湖南卫视的三位主持人:何炅、汪涵、娜娜。
然而时至今日,唱歌似乎在向资本家证明他们错了。
今年1月,中信建投证券披露了唱吧首次公开发行a股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基本情况。这不是辛格第一次寻求上市。事实上,2018年5月,CICC就已经完成了歌手在创业板上市的辅导工作。当时大家都在等待辛格在二级市场的新表现,但最后,却是辛格的沉默。同时,对手歌手全民k歌跟随腾讯音乐走向资本市场,成为腾讯音乐最赚钱的业务之一。
基于以上事件,本文将对唱吧和全民k歌的商业模式进行详细解读,并揭露以下问题:为什么曾经享有极高人气的唱吧如今奄奄一息,即使谋求上市也鲜有人关注?国民歌曲[/k0/]的诞生给唱吧带来了怎样的打击?音乐+社交软件有前途吗?
一、做不好的社交盘基本上所有的软件都想社交。
对于大多数移动app来说,拥有一个社交基础盘,就意味着拥有一个用户流量的绝佳入口。对于唱歌来说,始于社交,也败于社交。
2012年,从酷讯出走的陈华创建了一个集k歌、链接麦、弹唱、录唱、直播即唱等功能于一体的音乐社区软件。当时在线音乐市场还是一片蓝海,唱吧很快成为大多数用户在线k歌的首选平台。陈华当时说,唱吧要做中国乃至全世界围绕音乐社交最好的音乐生态公司。
然而,风生水起的唱吧却忘记了一件事:唱吧最初的发展部分依赖于微信朋友圈的渠道裂变,而腾讯只要依靠社交基础,总是能够在自己不熟悉的业务领域走在别人前面。
2014年,全民k歌的推出,对歌手吧造成了沉重的打击。2016年,全民k歌注册用户突破3亿。借助微信和QQ的社交关系链,全民k歌迅速崛起。《2020年中国在线k歌社交娱乐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全民k歌月活跃度占在线k歌行业总数的77%,并登顶移动k歌APP。
随着微信和QQ社交软件产生的渠道裂变,在用户数和月活跃度上很难和全民k歌抗衡,因为有头条做后盾的音频偶遇,阿里做后盾的唱鸭,陌陌做后盾的织音。
其实网络k歌软件本身对于用户来说只是一个简单的k歌工具。但是,认识到社交功能重要性的软件往往是社交平台。所以“社交”基本上贯穿了唱吧的始终。
在唱吧,用户可以给好友发私信,组织粉丝群,兴趣群。早期唱吧的这种策略,增强了用户与唱吧之间的粘性,也提高了唱吧的月活跃度。不过国民k歌的社交功能更进一步,线上线下同步,加上腾讯的流量支持,用户数和月活都超过唱歌,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吃不到的直播红利唱歌不是输在社会基础上,而是错过了转型的机会。
无论是网络k歌、短视频还是直播,近几年来,基本上热点都是当时抓住用户注意力的点。
通过观察各类短视频和直播软件的招股书,不难发现,除了用户的月活,用户的日均使用时长也是各类短视频软件在招股书中要展现的重要一点。
其实日均使用时长和这些软件的盈利结构是有关系的。无论是在Tik Tok、阿奥特莱斯还是哔哩哔哩,广告收入在他们的整体收入结构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对于广告主来说,用户每天的使用时间越长,在这个软件停留的时间越长,就越有可能浏览广告,从而产生购买行为。
一个简单的例子,一款软件月活1亿,但用户日均使用时间只有10秒,也就是说,用户打开软件,只是大致使用或浏览以下,然后就离开了。那么,广告主在这款软件中投放的广告被用户打开并注意到,甚至购买的几率有多大呢?而一款软件月活5000万,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却是1小时,那么这个时候用户浏览广告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无形中增加了广告产品的购买概率。就广告主而言,前者只能投入开屏广告,后者可以投放大量广告。
另外,更重要的是,用户的日均使用时长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用户粘性。当每一个软件都在竭尽全力捕捉用户的注意力时,谁能获得更多的用户关注,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因为sprint IPO分散了唱吧的大部分注意力和保守策略,唱吧一直没有把业务重点放在短视频和直播上。其实唱歌作为工具+社交平台调性,本来可以成为短视频和直播领域的头部玩家。唱歌的大众娱乐属性,自然有在头部培养KOL的可能。“网络名人”与短视频、直播软件之间存在相互成就关系。这些KOL从平台的公共领域流量上升,再以自己的私有领域流量反哺平台,为平台带来话题、利润等一系列经济利益,所以大部分平台的算法机制会更倾向于头部的KOL。
可惜的是,Singer错过了这部分红利,既没有培养头部意见领袖,也没有让其直播业务成为直播市场的领头羊。
三、线下KTV能否拯救唱吧?野兽还在挣扎着歌唱。是自助。
自救的方法是:从线上到线下。
2014年,唱吧与麦颂KTV联合推出唱吧麦颂;2017年,唱吧投资线下迷你KTV蓝雨青miniK,进军迷你KTV市场。
的确,与传统KTV相比,迷你KTV的单次消费价格更低,时间更短,充分利用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尤其适合不经常光顾传统KTV的学生和单身人士。与传统KTV有固定位置要求不同,迷你KTV可以分布在商场、超市、电玩城、地下通道、步行街等各种人流密集区域。同时,迷你KTV前期投入较小,回收期较短,对企业现金流影响不大。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17年中国线下迷你KTV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1.8亿元,相比2016年。
年增长92.7%。2018年,线下迷你KTV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至70.1亿元,增长率为120.4%。
实现市场大爆发。
由此看来,歌吧进军线下KTV市场,一方面是将线上影响力与线下迷你KTV相结合,另一方面是在探索新的盈利方式。事实上,随着互联网的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线下渠道确实成为了娱乐行业重要的流量入口。
但是线上线下还在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未来会怎样还不好说。
本文由@互联网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