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建群怎么建二维码苹果手机(怎样激活你的微信群?(长文:收藏专用))

本文是一碗凉粉写的稿子在以太坊和很多社区分享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对于内容比较长,不喜欢看头条的朋友,请在后台私信中回复关键词“社区长文”,获取文字稿的分享PPT和PDF文件。


本次分享的主题——如何激活你的社群——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为什么要激活你的社区?

个人认为,社区营销有三个基本假设:

第一个假设是,你越信任,你就转化得越多。越信任,在微信群里就越有可能转型。

第二,微信群的互动可以带来信任;

第三,微信群越活跃,转型的可能性越大。这是社群营销的三个基本假设。

第二部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大部分社交营销场景,尤其是裂变场景,都会用到很多工具。无论是活代码,无论是建群宝、爆汁裂变还是小U管家机器人。

这些工具在微信生态系统,尤其是微信群生态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些工具的应用带来了裂变效果的快速提升,但是裂变之后的社群运营难度并没有降低,这就是社群营销的现状。

自己建群怎么建二维码

为什么这么说?

一万个微信群的裂变,真正活跃的有几个?

通过社群运营,就是千方百计留住现有用户,挖掘用户的长期价值。做到这一点,就是最好的引流和裂变方式。

我们来看看徐志滨小群体效应中的微信群数据。这组微信群的数据量很大。

每天新建的微信群大概有200万到300万个。但在200万到300万的微信群中,超过40%的会在七天内死亡,只有30%左右的会存活一个月。



所谓死,就是七天之后,微信群里基本没有活动,一个月后只有30%的群还有一些活动的迹象。对于大多数人非常热衷的500人微信群,其实活跃人数不超过社区成员总数的10%。

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到处发红包,拉人建群,或者发二维码到朋友圈或者微信群来建立社群的,基本都是靠人力,没有一个系统的运营机制。

绝大多数社区建成后,创始人并不主动运营,希望它自动活跃起来。其实这只是一种错觉。

比如你是导演,带了一群演员去片场,但是你走了,怎么能指望演员主动拍戏呢?

这个道理其实对于线上的微信群也是一样的。每个社区都需要强有力的运营。这是我的第一个基本观点。

第二个基本点是:

社区是一个产品,产品需要提供价值。社群的价值是工具价值和情感价值。

第一个假设是社群有工具价值,另一个社群价值叫做情感价值。

什么是工具价值?汽车可以提供运输,打印机可以提供打印功能,这些都是工具价值。然后手机可以提供交流功能,包括我们用来建立社群的各种工具,这些都是工具价值。所以,社群首先要满足一个工具价值。

第二个假设,所谓的情感价值,比如几年前豆瓣社区有一个叫“父母是恶”的社区,这是一个典型的社区情感价值。

所以,作为一个社区建设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评估社区能满足这两种价值中的哪一种,或者两种价值的结合,这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

让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社区工具的价值:

第一个例子:很多人会请别人帮忙转发文章。其实在群里发红包进行转发是非常低效的。很多人拿了红包就不发了,这是典型的痛点。

我们社区里的朋友建立了这样一个社区:

这个社区的门槛是微信好友超过300或者微博粉丝超过200的人都可以进入。

这个社区典型的活动就是在群里发定向红包,每人五毛钱,把任务和要求说清楚,觉得自己还可以再来一遍,直接把红包去掉,不转发。

我们会看到这个社区不提供其他价值,只提供转发价值和分享价值,这是典型的工具价值。

那么工具价值的第二个经典案例是一个叫做“10万+分享群”的社区。这个群的目的只是分享所有关于现在文章阅读量达到10万+的文章,而且这个社区从来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聊天,每次只把分享的链接放入微信群。

对于很多新媒体从业者来说,他们很想知道哪10万+的文章在朋友圈被阅读,被流行,被转发。这个社区提供了一个非常经典的工具价值,就是帮你找到他们。因为每个人都会分享10万+以上目前比较热门的文章,那么这个微信群的一个典型值就是10万+的指数。



所以我们在成立一个社区之前,首先要问问自己这个社区为社区成员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是从你的社区组织者的角度。

那么从社群成员的角度来说,加入你的社群有什么好处呢?对于绝大多数想要建立一个社区的人来说,首先要问的问题就是我应该用什么工具来建立这个社区。其实这些工具的问题是其次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发现社区提供了什么样的价值。

因为进入社群的人都是理性的,他们一定想从这个社群中获得一些价值、产品和服务。这是根本问题,因为社群本身就是一个产品。

如果社区是你的产品,现在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的产品要给用户提供什么服务,是帮助链接相关的人,还是帮助链接资源?这是第一点。

第二,满足了哪些需求,解决了哪些痛点,无论是人脉方面还是知识方面。

第三,为什么你的社区比别人的社区优越,无论是高端人群还是专业服务?

第四,如何设计激励制度,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除了工具价值,我们提到的第二个价值叫做情感价值。

对于社群来说,想要让社群活跃起来,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满足每一个社群成员的存在感。因为在客观世界里,每个人都不是明星,但实际上,在一个几百人的社区里,每个人其实都可以成为网络名人,只有你邀请他以网络名人的身份出现在社区里,他才有存在感。这里面有几个假设。第一个假设,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很重要的一点是,社会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他发挥专长。

接下来举个例子,对于一个二手物品的交流群,这个微信群里一定要有专业人士讲解如何清理二手物品,这是第一点。其次,关于如何让二手货更漂亮,社区里肯定有人对单反和摄影很感兴趣。他知道如何让二手货更漂亮。第三,一定要有一些对二手物品的价格评估和购买有经验的人。第四,有些人必须善于如何保养二手货。所以对于一个二手物品交流群来说,在现有的点中,可以找到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来发言,这对于社区的网络名人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运营母婴社区,其实母婴社区是自我主动的,因为对于妈妈来说,有很多话题可以聊。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觉得自己的母婴社区不够活跃。其实我们稍微关注一下就会发现,每个母婴社区下面都有很多子话题。比如宝宝睡不着怎么哄,换牙要注意哪些细节,每个细分话题下都有擅长这方面的妈妈,或者有经验的妈妈。这就是可以挖掘的社区网络名人,然后请他们出来分享。

围绕社区运营这个主题,其实社区里有很多IP段子。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社区应该是分散的。对于每个社区,以前的模式是一对多的寄宿模式,也就是我说,听着,只有一个中心,但是这个模式是不均衡的。比较好的模式是在社区塑造多个IP,也就是多个中心。

权力下放有几个优点:

首先是降低单个中心不可靠的风险;

二是社区设置多个IP时,每个IP都会带来流量;

第三,每一个小IP都有很强的参与感,这是满足每一个能在这个社区找到自己存在感的社区成员的方式。

但是,满足这种存在感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以下是几种精细化操作的方法:

精细化运营的第一个设计叫入群门槛,因为只有同频才能有聊天。《小群体效应》中介绍了几个原则,包括“三接近一反对”原则:兴趣相近、年龄相近、地域相近的人互相帮助,但有冲突也有合作,在一个社群中会更活跃。比如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医院,同一个年龄段的妈妈,肯定会有更多的话题。

门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有形门槛,一种叫无形门槛。经济条件等有形门槛。第二个无形的门槛,很多社区要求资质,经验,或者领域知识,这些都是典型的无形门槛。另一个无形的门槛是邀请制。互联网上最大的产品经理社区,就是通过邀请制进入社区的隐形门槛的典型案例。

第三个看不见的门槛是任务系统,比如哔哩哔哩。进入哔哩哔哩时,参与者会被要求回答问题,这是典型的任务系统隐形门槛。转发才能进入这个社区,其实就是门槛,因为转发这个动作相当于消耗了你朋友在微信朋友圈的信任,这也是典型的隐形门槛。内容本身其实就是一个门槛,就像我们做出来的很多自媒体内容一样,它也在起到一个筛选的作用,也会被归类到前面看不见的门槛里,这是一个内容筛选的作用。

精细化运营的第二种方法是信息调查。一碗凉粉曾经做过一个叫做信息注册的尝试,对每一个用户进行注册,比如他是从什么渠道了解到这个社区的,他已经有什么资源,他需要什么资源。收集会员信息,可以观察朋友圈状态,和每个社群成员私聊,对加入你社群的成员进行分组,并进行标签。

信息收集的目的是因为我们要找到每个细分领域的每个独立IP,让他们在社群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因为只有在社群中有存在感他们才会活跃,没有存在感他们就不会说话,也不会说话。

前面的准备都做好了,接下来就是激发分享了。其实分享的形式有很多种,一句话,一张图片,一个表情,一个声音,都是分享。为什么会有人分享?

因为每个社区每个人都有需求,这个需求其实分为两点。第一点叫做利益需求,直接业务转型寻求资源。比如我有自己的社区,无论是我自己的社区工具,社区小程序,还是社区软件,它在社区里分享的东西,都有自己强烈的兴趣需求。

第二是需要有存在感。比如我自己写了10万+的文章,比如我在朋友圈做了一次刷屏。这些都可以值得炫耀,炫耀,寻找共鸣。如果能找到这些社群成员的诉求,让他们分享,这个分享就变得很简单了。

还有一种满足存在感的方式——@如果你把这个场景换成线下,你会发现@其实就是把麦克风递到用户嘴边的一种方式,这是体现社区存在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满足存在感其实很考验运营者的情商。社群营销中的一条曲线表明,当社群成员数量在增加时,日均信息量在增加,但人均信息量在减少,所以当社群成员数量在增加时,每个人的存在感都在降低。数据显示,150到300人之间的群体会比较活跃,每个人都想加入一个大群体,但却活跃在一个小群体中。当然,这个数据不一定适合所有行业、所有人群,但这是一个基本的观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激活提示:

第一招叫做群变机制。假设有两个教室,每个教室500人。当交流进行到第二天,同一个教室的人就无话可说了。这时候两组500人可以换成另一组,每组250人。这时候社群就会表现出另一种活动,叫做群变机制。

第二种机制叫做淘汰机制,其实就是门槛,因为门槛并不仅仅存在于用户加入的时候,这个淘汰机制的KPI完全可以由社区管理者来设定。这些设置不一定要手动统计,用微信群机器人统计完全可以。淘汰机制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行动社区,比如跑步、读书、减肥、早起、吃早餐等需要长期坚持的活动,可以用来建立行动社区,然后设置进入门槛,或者设置一个赌博机制,比如京东金融的“早起”活动,用户交100元押金。如果他们按时早起,每天都会按时返还押金,不早起者的押金会随机分配给早起成功的用户,这个机制会一直维持下去。这些创造活跃度的机制或方式,本质上都是刷新机制,一个社区只有不断注入新元素和新玩法,才会活跃起来。

还有一种机制叫闪光机制。比如把微信官方账号里的人全部导入微信群,按照固定格式在微信群里填写城市、昵称、资源,那么大家就按照固定格式在社区里发言。闪机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微信群会在一段时间后解散,所以微信群会很快被想要获得所需资源的人填满,这样的社群会很活跃。

最后一部分介绍了满足存在感的多种方式。另一种满足存在感的方式叫做项目协作,包括以下几类。

第一,比如三四个嘉宾在日常分享上协作,原来的工作难度会降低,参与度会提高。

其次,在社区中设计小型实验性在线项目也能有效提高参与度。

第三,对社区发布的内容进行评论或投票,提高用户参与度。存在感的前提是参与度低,人人都能发言。比如原来的一小时分享,对大部分会员来说都是高门槛。如果安排多位嘉宾合作一个小时,每个人都能讲几句话,参与度会更高。

社区作为一种产品,不同于一般的网络产品,社区的内容是由用户提供的,在提供和输出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内容闭环。比如微信官方账号的消息会产生讨论,会产生各种自媒体平台的素材。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社区成员都体现了自己的存在感,这反过来又促使社区成员产生更多的内容。

所谓互联网运营,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消耗用户在产品上的时间。社区运营也是如此。如果你能用运营技巧让用户在社区里度过时间,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情况。但是,大部分运营商在做社区工作的时候,大部分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在前端。所谓前端是指裂变的结束,比如社区要为引流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或者说引流来了要做什么裂变,用什么工具。

和裂变固然重要,但是用户进入社区,只有我们长期运营社区里的人,他们才会提供终身的产品价值或者服务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社区未来应该往什么方向发展?

首先,社群必然向小群体方向发展,小群体既指每个群体的规模,也指群体的数量。

第二,精细化运营,尤其是客单价高的产品,一定要精细化。

第三,对于每一个社区成员,都要尽力挖掘用户的长期价值。比如卖课程不依赖回购就很难说了。虽然课程可以卖到30多块甚至上百块,但还是要挖掘用户的长期价值,才能达到理想的复购状态。第四,社区的工具未来会越来越丰富,包括小程序;裂变工具、建筑宝藏、爆汁裂变、社区精灵等。;社区维护的工具,比如群发,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工具,会越来越智能。

比如我们小区的一个朋友做了xx博士的机器人,用在母婴微信群里。用户在母婴微信群里放一个关键词,这个关键词就会自动录入后台数据库。这个知识库可能是一个庞大的用户问题数据库。比如孩子经常感冒怎么办?就像百度一样,会帮助运营商收集所有相关信息。这是第一种情况。

社群运营还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做联盟,做平台,单打独斗的小微信群未来会越来越弱,这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当然,我们也有以社区组织者为主的知识星球社区,交流社区运营经验和微信引流技巧。欢迎加入我们!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