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主题集合
3月15日被人邀请做专题,其实是有罪的。
盛世无新闻,记者怕天下大乱。
永远关注阴暗面如强奸、谋杀、虐待、家暴等。,还有各种大冲突。反而会忽略一些最基本的人权保障的细节。
无良媒体可能会恶意捏造,故意夸大以获取流量和关注度,即使公正的媒体也可能眼光低下,难以知道如何整合。
3月15日前去听了学校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讲座,但没有认真听讲求学分。
课后,一个小女孩问讲师应该如何努力保护消费者权益。
这一代人,有的人想当法官检察官坐上神圣的审判席,有的人想做刑事案件杀犯罪,有的人想通过做事多赚钱。
但是看着这样一个不太受欢迎的地方,感觉有点新奇,佩服。
因为学到的知识太浅,而且确实不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所以这个问题选择了“头脑风暴”的方式。
说实话,作者觉得这是一篇避免了太多争议的稿子,直截了当地痛斥食品安全现状,呼吁企业未来的监管也不错。
没想到,朋友们的意见都一针见血,一针见血。
01人手册
我真的觉得,好像每年的3月15日都会有消费者权益的话题出现在舆论中,感觉就像生活中一直存在却被忽视的存在,3月15日这一天无法常态化。
不过感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是可以普及的。比如艾伦偷税漏税的新闻掩盖下,我们宿舍甚至丧失了与自己更相关的消费者权益意识。今年3月15日,一些团体感到被剥夺了关注。
02哑
每年的3月15日都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但每年大家都在等3月15日。过了这一天,大家就不会持续关注暴露出来的问题了,就像一阵风,影响很快就淡了。
之前我们做了一个一元云购的网上商城,其实是合法的余兴节目,因为有背景,不透明。当年3月,我们暂时维持。为了避免这场风波,我们在3月15日继续在我们的类似网站上工作。
所以我觉得3.15打假更像是媒体和政府组织的执法表演,没有持续的努力。维护法律权威和消费者利益应该是一项日常工作,而不是一次性的电视节目。
03八戒
3·15晚会的播出让我更加担心食品安全。以前经常听爸妈说这些食物不卫生,但从来没当回事。
总觉得肮脏的食物离我很远,总觉得科技在进步,那些落后不卫生的生产方式早就改变了。我从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
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甚至风头出了问题,企业还能卷土重来,国人不痛不痒不会当真。
我也看到相关负责人说,如果有问题,国内外的罚款是不一样的,所以出口要严格保持清洁,而在国内残留的就是烟头和动物羽毛混在坑里,光着脚踩出来。
这些都让人不寒而栗。
我深深希望每天都是“3·15”,希望所有企业都保持良知,遵纪守法。
04小牛姚。
我觉得没必要在3月15日曝光食品安全。
对人民来说,食物是最重要的。当我们发现食品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立即做出反应,时刻为老百姓考虑,而不是在事情曝光之后就禁止销售。
比如统一道歉,康师傅道歉,插旗蔬菜公司董事长道歉,道歉能改变什么?而且15年当地监管部门已经警告过了,他们还是没有改正?
商人要追求利益,但不能做垃圾商人,黑心商人!做一个有道德有良心的人。
还有,当地监管部门是否应该再次加强检验质量?
吹牛大王
其实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这些消息要等到3月15日才能曝光。明明相关部门已经发现了,还不应该马上曝光提醒消费者?
当有一天所有的消息都发出去了,就跟过节一样。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初衷变成了满足节日的需要。
如果3月15日之后发现黑幕,不就要等到明年3月15日才曝光吗?我希望的是相关部门能及时曝光处理,让消费者安心度过365天。
但是我觉得3月15日的意义不仅仅是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更是提醒我们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大的信任危机,只是3月15日关注的是消费者和生产者。
人们应该依靠来自个体内心的道德和良心约束,而不是法律监督。
放上北大尚教授的一段话——
“有些人成功的代价是良心的丧失,而有些人幸福的代价是对他人的伤害。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唯一能完全知道自己个人行为和思想的人,就是自己。
加入社会后,看到各种光怪陆离的现象,更加了解自己的弱点和缺陷,也可能遇到小灾难,面对诱惑和艰难,如何维护人性的尊严,不容易,但值得。"
有了这个鼓励。
吃着老坛的酸菜,拌着双汇火腿,看着艾伦的新剧,弹出医美培训“我们(假装)很专业”的广告,这大概是3月15日最惨的人群了。
可怕的是,这些商品并没有被召回销毁,而是在市场上流通,一些不知情的人在掏钱买方便面促销。
很难想象一两个月后,这件事会逐渐被大家淡忘,违规产品依然占据半壁江山。
“图片和广告仅供参考,一切以实物为准。最终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3月15日之后,消费者等人解释说“出口违规要交几十万美元,国内销售只需要交几千美元”。
商家用资本控制了市场的很大份额,不顾消费者的健康,无辜的人在为资本的错误买单。
酸菜问题被媒体广泛报道,面包和面包中是否有不为人知的秘密等等。,我们不知道。
3月15日,“记者卧底7-11曝光后的厨房乱象”一直挂在热搜上。
我甚至能想象到,3月15日晚,电视台所有人聚在一起,讨论如何打入敌营,用微型摄像机暗访,带回视频,写一篇内部新闻稿...
万事俱备,只欠3月15日这个日期。
这不怪,记者暗访也不是没有危险,能够曝光一些问题其实也是在为群众做事。
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发现 3.15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到了那天,各方面都到位了,该出场了,热度,义愤填膺。
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幕落下,大家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多云,有白象“山河清,人间值得,五星照耀,皆是中国”。
在市场上的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白象四大品牌方便面中,白象是唯一一家拒绝外资的企业,导致市场份额被其他三家占据很大。
白象一直在支持残疾人就业。他们在公司被称为“自强员工”,山东白象的“自强员工”比例为30%。
郑州暴雨的时候,白象捐了500w W,郑州所有的办公场所都给了附近被困的人,能调动的股票都捐了,让那段时间白象的方便面都买不到了。
宋庆龄基金会,春蕾计划,汶川地震,武汉疫情
在很多公益项目和灾难前线都能看到白象。
朱家航说:“一个老实人,多年来勤勤恳恳正确工作,终于被大家看到了。”
我们很容易批判那些无视消费者权益的无良商家,热泪盈眶地赞美无私奉献的良心品牌,却很少有人做“白象”一样的事。
有一个小姐姐的分享是我在之前的话题讨论中没有放进去的。刚开始觉得我说的和消费者权益关系不大,后来也从中有所收获。
她(黄橙子)说:
“我看到了主播背后的活动,看到了信息技术的造假,看到了老坛的酸菜,变质的粉条,看到了无良药的美好。我感觉自己的心冰凉冰凉的,置身于时代的洪流中。连我昨天的五百块钱都是刷赞赚来的。
我不禁感叹,我进入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因为我自己力量小,人很弱,我没权没势,所以就算我从泥淖里出来没被弄脏,那又怎么样?我无法改变自己身处这样的社会。
小时候被教育不为五斗米减肥。自古以来,没有人在生活中死去。现在我十八岁了,在大学里,我看到了钱的作用。当我看到那些话的时候,我只是在说话!
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人。有多少人为了几两破银而自暴自弃?"
突然想到了开头提到的那个在消费维权讲座上提问的女生。
当时讲课的李律师这样回答:
“这个理想值得肯定,但从个人经历来看,路很难走。
在消费维权和公益诉讼方面,除非你出名了,否则或许能获利。
否则,你得树立为默默无闻而死的信念。"
李律师曾为的移动电话业务和电信业务提起诉讼
“一个人的三元真的不多,但积少成多,积少成多。我觉得消费者应该有知情权。”[/s2/]
消费者权益保护,无论是商家、监管部门、法律从业者、记者...
各方面都要把消费者的权益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真正做好,而不是装。
我认为将3月15日作为一个循环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是非常高的。
-结束-
作者:刀和笔,挑选三个迅猎兽
审计:兆安
校对:闫楠婷
编辑:刀和笔
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