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读:看了好文章,可以给作者钱;看到喜欢的主播,可以给他刷礼物。为什么欣赏和爱的表达方式如此不同?这个问题我们天天问,和朋友们一起回答吧~
如果在直播间遇到喜欢的主播,或者边看边欣赏一篇文章,可能会有收获。有一些有趣的问题:为什么直播是送礼物,文章是打钱仗?它也表达了欣赏和爱。为什么会有这种形式上的区别?对于创作者来说,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什么区别?文章打赏可以参考直播打赏,变“打钱”为“送礼”?
针对这些问题,天天问的朋友们有个讨论。来看看他们怎么说吧~
【天天问,每周选】第165期:能否参考直播打赏文章,将“打款”改为“送礼”?
文章部分内容来自@杨@暹罗鱼@奈落@ 3000 @陈gogogo @冬眠鱼的精彩回答。
一、场景分析:直播送礼,文章打钱1.现场送礼
直播间的气氛让人上瘾。屏幕上不断飘来观众的礼物。主播也很开心的回复每一个喜欢的,很热闹。
直播打赏是主播和观众实时互动的场景。送礼的说法让双方的心理更容易接受,奖励和接受的过程也能毫无负担的完成。而且中国人更在意在公共场合谈钱,更多时候是通过送礼含蓄地达到目的。
回想一下看直播时的场景。某用户喜欢某主播,送出昂贵礼物。主播实时回复感谢,直播间气氛达到高潮,于是更多用户加入送礼物的行列。气氛高涨的时候,礼物不是钱。
Tik Tok客厅昂贵礼物
而且直播礼物并不仅仅是给主播的,有时候还会涉及到与直播间其他用户的竞争、个人等级提升、其他权益等等。所以直播间送礼其实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除了收益之外,还需要考虑其他相关的环节,比如打榜、PK、连作、互动等等。
Tik Tok直播间等级权益
2.文章有奖
文章的奖励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打赏后才能看内容,属于买卖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卖家希望直接拿到钱,这就是卖家的需求。买家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类似于付费课程,通常有固定的金额。如果将“付出”转换为“赠与”,赠与的金额有高有低,通常以代币的形式转换,比较复杂,不适合应用。
第二个就是随便看内容,觉得好就喂,觉得不好也没关系,白嫖。
对于这种不以商业为基础,更看重传播的文章,金钱和礼物其实并不是强制的,礼物赠送不会得到作者的及时反馈,而且文章的存在周期会很长,用户可以持续打赏文章,文章也可以持续累积打赏金额。所以,送礼没必要,反而显得比较俗气,略显多余。
文章奖励区
文章打赏不是实时的,打赏金额只有读者和作者知道,打赏收入属于作者,简单明了,不需要像礼物一样转换。所以,相比送礼,给钱会直接促使作者不断产出优质内容。
稿酬收入归作者所有。
3.付费咨询
咨询是典型的“知识付费”模式,用户花钱提问,回答者收钱回答问题。这种模式不同于上述那种先付费才能看到内容的文章。前者就像是已经编辑好等待发表的成品,而付费咨询就像是一篇全新的“命题作文”。回答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炼总结出用户需要的答案。
知乎付费咨询界面
问答社区也有付费问答的功能,类似于付费咨询,但是能回答的人数增加了。付费咨询是一对一,问答社区是一对多
在这些场景中,提问者和回答者都可以用量来衡量价值,比如问题的难度、用户需求、要回答的字数、知识的深度、体验等等。
当然,并不是说金额就等于物品价值,但可以作为双方的大致参考。能够在问答社区获得与付出相匹配的收益,也是对创作者努力的肯定。
社区奖励设置界面
二、用户心理:理性读者,无需攀比1.生活冲动
想想吧。什么样的用户会在直播打赏场景下观看直播并有打赏行为?
这类用户在直播场景中的情感诉求是什么?
在这些情绪的影响下,这个场景中的核心资源在哪里?我们应该确保哪一方的利益优先?我们如何设计才能促进核心利益相关者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直播打赏场景中,通常观众的利益需求高于直播Up主持人,观众是利益强烈的一方。
所以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促进用户的消费,如何把更多的资源偏向受众,给他们带来更积极的情感价值。
怎么做?你用现金吗?或者用各种能表达自己情绪的礼物,比如:
这些设计既表达了用户的情感价值,又使用户减少或忽略了经济成本消费的负面影响,促进了用户的非理性消费决策。同时,在一些直播奖励的设计中,充值金额总是高于目标赠送金额。就像锚定效应一样,当用户发现自己送出的礼物比充值金额便宜时,会很乐意消费。
充值金额与礼品价格并不完全一致。
由于直播的打赏是直播平台的主要变现手段之一,“送礼物”的设计可以增加用户的消费,同时增加娱乐感。但由于主播与用户的互动,送礼物更具有社会性,符合人群特征。
2.阅读理性
在文章打赏场景中,什么样的用户看完会打赏?
这类用户在这种场景下的情感诉求是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核心资源在哪里,我们应该优先确保哪一方的利益?我们如何设计才能促进核心利益相关者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文章打赏场景中,是否有持续的优质内容是决定这个内容产品价值的核心,所以内容提供方是利益强烈的一方。
我们应该把更多的资源放在如何与优质内容提供商保持双赢上。
对读者来说,因为读者:
于是,“送礼”的形式就披在了被理性消费牵着鼻子走的读者身上,变成了“有,但没必要,但有些多余”的功能。
三、作者收益:价值相等,形式无妨“知识付费”在用户心中已经形成了很长时间的牢固概念。一开始是订阅报刊杂志,按章节收费,小说网站VIP收费等。,都是基于内容的付费。如果由此出发,“奖励”就等同于“知识付费”。
至于作者,靠写作赚稿费也是一个稳定的认知。无论是送礼物还是赚钱,打赏形式影响的是用户体验和平台规则,与作者本人没有直接关系。作者只看最终利润。火箭和跑车有什么区别?
有人认为,虚拟礼物更容易让用户不知道已经消费的金额,会刺激用户持续的非理性消费。的确,虽然虚拟礼物都是明码标价的,用户在赠送礼物或者兑换代币的那一刻就已经对消费金额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概念,但是相对于金钱膨胀了许多倍的代币金额很容易让用户迷失。因此,奖励形式会对非理性用户的消费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文章不是直播,需要阅读思考后再决定是否打赏。不存在主播刺激或设计爆炸诱导用户打赏的场景。
一般来说,无论是直接打赏,还是兑换成礼物再送给作者,平台抽奖的规则都不会改变,有的平台会在兑换虚拟物品的金额上做一些手脚,以此来提高收益,比如最低充值费用6块,但只要520花在5.2元,剩下的0.8元就会成为诱饵,诱导可持续消费。
一般来说,作者不在乎读者的报酬是礼物还是金钱,不要求感官刺激,不要求立即到达,获得最终收益才是目标。物品的世界相对平静,没有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也不会像直播平台那样有送礼物、做清单的功能。有些只是静心阅读,沉淀吸收,读者的喜欢与面子或荣誉无关,只是因为对内容的肯定和好评。
四、小结直播是内容的动态图形,文章是内容的静态文字。
直播间送礼物就跟给图文送钱一样。自然文章是静态的,打赏的时候直接给钱比较好。但是我能把钱换成礼物吗?答案当然是,只是没必要。
其实不管是送礼物还是赚钱,都只是表达欣赏和爱的一种形式。只是在不同的场景下拟合不同的形式,会更有利于最终目标的达成和收益的转化,促使创作者生产更好的内容,优化自己的表现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喜爱他们的受众和读者。
能否参考直播打赏为“文章打赏”,将“赚钱”改为“送礼”?“,你有什么看法?点开下面的链接,大家一起聊聊~
戳:http://996.pm/zrJpp
#每天向上帝寻求答案#
《天天神回复》是天天问的新栏目,致力于从天天问的朋友中发掘精彩语录。抖机灵,大家都认真!喜欢的话记得点开问题链接和TA互动。我们也很期待你在这里的演讲~
面对面提问:如何在一个月内让一个电商app的用户数量翻倍?
@Jackie:两个人一起走,一个人免费。
为什么要在用户优惠券过期后才显示?
@爱猫鱼:失去了才知道曾经拥有过什么。
为什么大人不喜欢和孩子玩游戏?
@阿明日记:因为赢了,所以叫以大欺小;如果你输了,你比孩子还糟糕。
#相关阅读#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164期:热搜屏,你看好高铁和奶茶的跨界组合吗?
【天天问,每周选】第163期:套路多,规矩多。双11怎么了?
第162期:没想到是2021年下半年最火的产品!
【每日一问每周精选】第161期:小程序越来越好。为什么APP还有一席之地?
【每日一问每周精选】第160期:电商产品模仿“踩坑单”,自己埋“炸弹”?
来源:天天问选题
“天天问”是人人产品经理社区的一个相互问答模块,致力于产品、运营、营销等领域知识的学习与交流。
本栏目由@王菽一编辑发布,欢迎大家提问交流。
图片来自Pixabay,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