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位置随意改比克尔(周末阅读|相较于其他电影,《小丑》更加危险吗?)



图片:华纳兄弟

《小丑》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并获得电影节金狮奖)后,一场评论风暴随之席卷而来。乔阿金·菲尼克斯在影片中扮演亚瑟·弗莱克——这是小丑在成为小丑之前的真名。他患有精神疾病,随时处于崩溃的边缘,与母亲的关系极度扭曲。从预告片中可以看出,凤凰用他所能达到的一切病态投入到这个角色中,精神状态不断恶化,直至彻底变成了歌舞升平的恶魔。

电影讲述了小丑的起源,小丑的角色来自DC的系列漫画,但这部电影明显偏离了漫画风格,更加追求自然和现实主义。这部电影由《宿醉》系列的导演托德·菲利普斯执导。小丑不再是卡通人物,而是更接近真人。他不断地遭受痛苦和折磨,最后被迫诉诸暴力。其中一个因素是有关当局忽视了对他的治疗(他未能得到精神病药物治疗,这也是影片中的一个情节)。

看过这部电影的影评人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称赞菲尼克斯在电影中的精湛表演,包括崔维斯·比克尔(1976年马丁·斯科塞斯电影《出租车司机》中的主角,由劳勃·狄·尼诺饰演,也患有精神疾病)的风格;也有人认为菲利普斯的电影是对自恋型男性暴力的粉饰——这种人可能就是社会上所谓的“非自愿独身主义者”(因塞尔通常将自己在两性关系中的失败归咎于女性,物化女性,贬低女性)。斯蒂芬妮·扎哈里克(Stephanie Zaharik)在为《时代》杂志撰写的评论中写道:“我们并不是不知道这是什么病:在美国,几乎每两周就会出现一个像亚瑟这样的人,导致大规模的枪击或暴力事件。”

没错,这个小丑和美国新闻头条的白人男枪手惊人的相似。是的,大多数年轻白人也喜欢看蝙蝠侠电影。人们很容易将这部电影归咎于导演菲利普斯:现在真的是奉承这种行为的时候吗?一方面,《小丑》的预告片似乎在说,‘看看这部电影,理解普通白人的委屈’”之类的话,在推特上不断出现。另一方面,“2019年的社会正义斗士变得像90年代附身的教会女性”等反驳也越来越多。

小丑是虚构的。呈现不代表认同,好的虚构作品应该和现实世界有某种联系。至少,在社交媒体大规模入侵电影讨论之前,影评人可以放心地提出这些观点。严格来说,小丑可能不是真实的,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和你能触摸到的其他任何现象一样真实。甚至在很多人看过电影之前,小丑这个概念就已经和思想路线、意识形态捆绑在一起了。如果你的网上圈子偏向女权主义,那么你很可能会看到,一个你关心的博主已经开始谴责这部电影是对非自愿独身的赞歌。如果你在二次元漫画圈,你会看到相反的画面。粉丝们试图保护自己的领地不受社会正义斗士的侵犯。



相比其他电影,《小丑》真的更危险吗?如果社交媒体模糊了虚构与现实的界限,人们会判断这部电影或者任何一部电影的阿基米德支点还存在吗?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研究小丑的性格。

现实是,即使在这部新电影问世之前,小丑也有多重政治身份。它脱离了虚构的世界,进入了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

2016年,杰弗里·戈德堡(Jeffrey Goldberg)为《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撰写了一篇关于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执政的文章,其中记录了助手们描述的一件怪事。显然,总统有一个独特的习惯,用克里斯托弗·诺兰的《黑暗骑士》中的关键场景来解释中东政治。影片中,黑帮家族对哥谭市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控制,但希斯·莱杰饰演的小丑打破了这一传统。ISIS就像小丑一样,一直在制造混乱,他们对该地区的威胁比巴沙尔·阿萨德更大。“帮派是恶棍,没错,但他们有自己的秩序。”奥巴马会这么说。ISIS小丑是通配符。他们不仅威胁政府,也威胁犯罪分子的内部秩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与他们斗争。”

在美国,你还可以找到《黑暗骑士》中小丑的角色——恐怖主义幽灵。在9·11之后到金融危机之前的这段时间里,非理性的、不可阻挡的、未知的恐怖主义一直占据着政治领域的主要位置。小丑象征着一种男性的、异化的虚无主义,威胁着好人的生存。蝙蝠侠是好人的代表,对付小丑只能采取非法监视和法外报复。然而,在保守主义的背景下,小丑代表的是奥巴马本人,茶党激进分子篡改了奥巴马的肖像,给了他小丑苍白的脸和红色的伤疤。



娱乐也可能影响现实世界。2012年,《黑暗骑士》的续集《黑暗骑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午夜正在科罗拉多州一家电影院上映,詹姆斯·伊格纳兰·霍姆斯(James Ignoran Holmes)引爆催泪瓦斯,然后向观众开枪,造成12人死亡,70人受伤。这起枪击案发生在美国,当时有报道称,霍姆斯将自己比作一个“小丑”,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像漫画中的反派,他将自己的头发染成了鲜红色。政府官员尚未证实这篇报道的真实性,但这则新闻显然将霍姆斯与小丑联系在一起,为小丑的政治身份增加了一个新标签:这一次,是美国混乱的大屠杀和大规模枪击事件。

虽然好莱坞总说要“翻拍”这个系列,但任何围绕这个人物拍摄的电影都不可能绕过这些真实事件,无论有多少粉丝高喊“纯属虚构”,都改变不了既定事实。

从表面上看,新拍摄的小丑似乎想深入探究这些事件,完成之前《黑暗骑士》三部曲没有完成的事情。菲利普斯似乎不想留下一个恐怖主义的寓言让观众无休止地解读,而是转向更直接的表达方式。他改变了人物的作恶方式,把小丑放在现实世界里,让弗莱克在我们自己的世界里作恶。

诺兰的《黑暗骑士》发生在一个虚拟世界,DC所有的激进电影都涉及其中。蝙蝠侠的标志体现在DC宇宙的天空空中,而蝙蝠侠则在夜晚咆哮怒吼空并在外出时骑着可笑的摩托车。另一个反派是双面的,顾名思义,他的脸被烧成了两半,行为举止非常老套,正直的哥谭市警察局长詹姆斯·戈登也是如此。除了小丑,没人会嘲笑这种愚蠢,但那是因为小丑疯了。我们非常熟悉想象中的DC世界。

我还没看过菲利普斯的《小丑》,但预告片显示,这部电影在虚构和现实之间选择了更贴近现实生活的一面,故事背景更像纽约而不是哥谭。两部电影对反派心理的描述也完全不同,可以明显区分虚构和现实主义的区别。希斯·莱杰饰演的小丑没有讲任何起源的故事,对于脸上的疤是从哪里来的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电影《何必那么认真》中的著名场景),他是个疯子。另一方面,乔阿金·菲尼克斯的小丑被诊断有假延髓。他把这个信息告诉了观众,但是又哭又笑的样子让观众很担心。

现在我们处在一个不同的阶段,关注大规模枪击事件后续的人应该都很熟悉这个,那就是探究一个看似普通的人突然变成枪手的导火索。用Indiewire影评人瑞安·拉坦齐奥(Ryan Lattanzio)的话来说,“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一些人有这种潜在的倾向,把亚瑟当成他们的生活模式:那些孤独的、没有创造力的白人总是被煽动和挑衅他们的愤怒群体所包围,所以他们更容易被充满仇恨的意识形态所吸引。这时候小丑这个角色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小丑有着和上一个完全不同的象征意义:他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是某些人的偶像。这种呈现方式正是莱杰笔下的小丑极力抵制的。

小丑是一部电影,应该算是虚构的。然而,预告片在推特上引起的反响也表明,现在的电影也是社会问题,与其他“真实”的事件相呼应。真正的问题是,小丑真的只是一部电影吗?它还象征着什么吗?答案是不可预知的,同样不可预知的还有那些不幸的年轻人将来会遇到什么。这是我们现在唯一能断言的。

作者:约瑟芬·利文斯通,新共和文化频道作家。翻译:杜文来源:新共和via界面文化

跟你学翻译

微信朋友圈位置随意改

微信号:翻译提示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