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财经作者:徐宵倩
编者按:当我们在谈论“良好消费”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意义在于还原“好消费”的本来面目。3月,时代传媒的《消费者报告》、《时代周报》、《时代财经》、《新周刊》联合推出“好消费”话题,关注你的消费生活
来源:视觉中国
2022年,是一代微信商业帝国的转折点,几个曾经辉煌的集团轰然倒塌。
被称为“微信商业教父”的龚文祥宣布正式退出微信商业行业。他说,被工商税务公安法院等专案组联合查处后,他“破产了,卖房卖车,身无分文”。微信业务教母张庭的公司被官方加盖“涉嫌传销”,张庭夫妇募集的TST法院秘密系列产品蒙上了一层灰。
时代财经发现,微信商业品牌衰落后,代理商成了商业炮灰,囤积的几万货不得不启动特卖模式。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受困于“糖衣炮弹”的新人逐渐醒悟,为微信商业时代画上最后的注脚。
入行两年,1800元加盟费还没回本2019年,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张静在朋友的劝说下,成为了微信生意中的护肤品代理。为了拿到三级代理的名额,她交了1800元的准考证。
“看别人做代理推广,随便发个朋友圈,几分钟就能拿到几百块钱。当时你就激动了。”
财富的诱惑是微信事业群吸引下线的关键。“你在犹豫的时候,别人已经行动了。”朋友圈里鼓舞人心的文案点燃了创业者的热情。通过团队层层包装,曾经普通的宝妈一个月轻松收入30万,一辆豪车是圈内标配。一夜暴富的故事吸引着一群群成员。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布的数据,2015年至2017年三年间,中国微信商业行业从业人数分别为1257万人、1535万人、2018万人,且仍在增加。
张静将每隔一个月从高级代理商那里进货。她在朋友圈展示的具有奇特功效的产品,最低价格都在200元以上,但她从上级代理商处进货的价格一般只有30元。“一般情况下,比我高一级的代理进货价要低10%-15%,所以大代理的进货价只会更低,一套水乳的成本不到10元。”
像大多数底层代理商一样,张静经常苦于无法销售自己的产品。前期单量可以通过亲朋好友转化,但产品复购率很低,很难期待病毒式传播。“刚开始的时候是一周一次话单。后来实在消化不了,就只能给别人了。”
一旦长期业绩垫底,团队会劝说代理商做升级服务:要么通过拉拢下线赚取佣金,要么花钱升级到更高级别的代理商。张静必须面对这两个选择。她的上级代理要交5000元的会员费,顶级代理要一万多元。考虑到多种因素,张静加大了备货力度,成为更高级别的代理商,每月从500元涨到1000元。
事实上,当张静加入微信业务的行列时,整个行业开始走下坡路。201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微信业务被纳入电子商务经营者范畴。如果要继续经营,需要办理个体户营业执照或者公司营业执照。
去年年底,张静悄悄退出了微信业务,她当时支付的1800元至今未收回。当初为了漂亮的业绩数据,她发展的下线也逐渐退出了微商的舞台。
囤货5万元,低价甩卖找不到接盘侠随着TST朝廷暗中站在风口浪尖上,张庭及其商业帝国也被拖入绝境。
一群群中小代理商忙着在各大平台囤货。原价168元的燕窝面膜只卖65元,爆品水乳套装原价从500元降到300多元。
为了更上一层楼的位置,黄伟囤积了整整一架子的家族秘制产品。“至少有五万多块钱的货,永远用不完!现在都在亏本甩卖,挂了几个月也只有两三个人下单,有的今年10月就过期了,不然都当废品了。”
五年前,黄伟从来没有想到,曾经风靡一时的产品,会沦落到全网低价销售的地步,他自己也成了被收割的一方。
在TST法院秘密公开陷入传销风波之前,黄伟很少怀疑其规律性。她坚信一堆明星代言的产品不会有问题。
2019年初,张婷夫妇经营的达维贸易有限公司荣登“上海市青浦区优秀企业100强”,以约21亿元的纳税额,力压中通、申通等企业获得青浦区最高纳税奖。母公司的辉煌业绩再次撑起了众多代理商的财富野心。
TST法院秘密倒闭后,张庭和林瑞阳的社交账号仍处于封禁状态,曾创下Tik Tok直播销量第一的张庭直播间也已暂停使用。
没有了明星效应,产品的热度开始降温,代理商梦想与明星同台的线下活动终止。张庭曾浩扔了6万给一个经纪人送手表。“这可能是很多人加入宫廷秘境的一大目标。谁不想和明星做朋友,挤进高端年终聚会?”黄伟对时代财经说。
虽然各大电商平台上仍有维秘系列产品,但销售神话已难再现。某品牌店爆款产品月销量不到100件。
然而,时代财经发现TST仍在秘密招募特工。一名招聘人员向时代财经展示了对代理人的业绩要求。最高级代理的月销售额需要超过25万元,才能拿到32%的提成。最低级的代理商月销售额不到1200元,返点率高达12%。
据招聘人员介绍,TST法院的密探不需要交会员费,开卡的前提是提供个人姓名、手机和银行账号。
“你这样做是赚不到钱的。”一些接受采访的法院特工告诉时代财经。也有人怀疑产品成分的安全性和极低的收割成本,但上级代理商会继续说服他们“化妆品行业暴利普遍”。
除了代理商难以转手产品,暗访消费者也成为传销链条中的“待宰羔羊”。陷入传销阴霾后,黑猫投诉平台上有消费者反映平台发货异常。“下单后没有人工客服,没有单号,没有人接电话,想退款也无法办理。”“退货处理半个月了,没有任何进展。”
早在2016年,就有消费者称使用了维秘活酵母产品后,脸部“烂”了。对此,张庭将矛头指向消费者,认为个别消费者自身体质与产品不符。然而,“坏脸”的风险从未停止,越来越多的代理商用“建立耐受性”这个新奇的词来解释产品的过敏反应。
微信封杀、用户嫌弃,微商还有明天吗?疑似传销的阴影并没有让微信商业帝国消失。
2月15日,张庭和妻子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企业调查显示,上海易生二号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董事长为林(),大股东为上海婷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婷然”),持股比例为55.7%,为婷然法定代表人。
张庭夫妇是否打算再回来不得而知,但借助微信生态和熟人圈成长起来的微信事业群,已经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有的从不羁变成了正规。比如,以前靠微信业务的营销链接混迹江湖的范米林或者麦琪李,现在都被一一扶正,冠名各大卫视的王牌节目,请一线明星代言。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微信商业品牌来说,伤心地离开市场是他们最终的命运。
2014年,梦洁成为微信业务最早的进入者之一,高峰期一度有近20名代理。当时微信用户数超过6亿,也是下沉市场覆盖面最广的社交软件。
梦洁对时代财经坦言,“生意最好的时候,每天有30-40单,月销售额突破一千并不难。平均每个月流水能达到4万元,光是咨询业务就很忙。”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梦洁发现微信生态系统处于疲劳状态。“现在谁还想在微信上买东西?”当记录的工资从最初的2万元逐渐缩水到不足1万元时,梦洁退出了微信业务的大潮。
另一方面,微信的几次改版也在不断收紧微信业务的权限。今年1月,微信升级了朋友圈的折叠功能,对大段文字、相似字帖、图片进行折叠。毫无疑问,这个功能直指微信商家九宫格和临摹字帖的推广套路。
微信业务引以为傲的关系网也成了一潭死水。就在微信业务人员不厌其烦地转发满分模板的时候,厌倦了在朋友圈被刷屏的用户也单向关闭了微信业务中的推广通道。
张静还在研究互联网“蓝海”项目。“现在很多微信业务大军都去Tik Tok淘金了。”但他们很难预测数人头的老套路是财富格言还是另一个陷阱。
(本文受访者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