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2020 ~ 2021年是经济萧条的两年,对我来说也意义重大。从15年到20年,也是我毕业后的第五年。
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有一个创业的梦想。不久之后,我开始踏上了开奶茶店的道路。之前我是一个完美的小白,没有在奶茶店工作过,没有类似的经验和技术,甚至不知道该买哪种泡茶设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开始了自己的奶茶店之旅。
Zizide商店
筹集资金一开始身无分文,觉得无论如何都要开店。所以,我和我的家人和朋友讨论他们是否愿意借我一些钱作为启动资金。结果都是保守的人。一开始,我不想活也不想死。说白了就是不相信自己能做到这一点,怕自己的钱浪费。经过两天的谈判,我只拿到了5万元。如果不够,我会想办法的。当时手里的钱很少,所以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精打细算,不敢乱花。初期的资金有了着落之后,接下来就是找位置了。
那时候我每天都在外面跑。一开始想在区镇开。每天都去蹲点,调查几家奶茶店的生意。只有周五下午和周末,生意稍微好一点。后来又去县城和市区对比。通过热图发现,市区人口密度高于县城。最后决定在市区开。根据热力图,选了几个比较好的商圈,然后一个一个的去蹲点,看看早中晚有多少人经过周边的茶叶店,有多少人进店,附近有没有合适的黄金地段,对应的租金是多少。就这样,我们来回对比,不断缩小范围。
最后选了一个靠近商业街和一中的位置,确定了范围。刚开始没有好的地段,只是瞄准了几家比较劣质的店,因为我是一个做事要求比较高的人,看着那些店总觉得不那么完美。当时不急着和房东签约,就开始准备店里要用的设备。
因为之前没做过奶茶,不知道要买什么设备。你猜怎么着,我每天都会去当地的贸易广场,四处看看,看到上面有卖奶茶的设备,就进去跟老板说,我在某地新开了一家奶茶店,需要购买全套设备,让老板给我列一份设备报价单。遇到比较好的老板,我会详细的告诉你每个品牌设备的区别和用途。仅此而已。我每天都去贸易广场和那些自愿卖设备和原材料的老板聊天,就像扫大街一样,挨家挨户的聊。正因为如此,我学了很多专业的东西,自然知道做奶茶需要什么设备。
因为买新设备很贵,整套新设备就要六七万。后来为了省钱,自己列了一个清单,然后开始去闲鱼或者四处看看,开始淘各种8层以上的二手设备。有一点时间就开始刷手机和卖家谈设备和价格。我一般都是前一天晚上和卖家约好前去看设备,然后第二天就直奔目的地,就这样一件一件的淘设备,整套设备省了一半的价钱。
当然,在淘装备的这一个月里,我一直不忘时不时在原来关注的区域走一走,看看有没有更合适的店面位置,我也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最后真的等到了一个位置比较合适的店面,租金和店面布局都还可以,就是转让费有点高,等了一个多月,每天换个方式和转让方谈判。那一个月,真的是谈判技巧和内心的双重煎熬,一场博弈。
其实我在二手设备淘的这段时间最大的收获就是买设备,同时也会和已经倒闭的奶茶店老板聊聊,无论是聊设备,整个茶叶市场还是所用的原料,观察他店里的装修和菜单设置等等。,这些都阻碍了我后来自己开店。
我提到了二手设备。在二手设备的过程中,原材料的技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那天我遇到的是老板。他以前在南昌开过几家分店。他原来的目的是卖我的二手设备,也想卖我的技术。所以那天说了很多。他没有告诉我一些技术上专业的东西。他说,通过学习他的课程,他可以获得很低的原材料价格。不经意间,我本能地问他用的原料是什么牌子。写下J品牌的名字后,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这个品牌,包括品牌历史,厂家供货,网友评论,供货质量,价格,进货渠道等等。
最后,我在高德的地图上找到了这个品牌的直销中心。看到图片的联系方式后给它打了电话。我只是简单聊了几句。加了微信后,我让对方把原材料的报价发过来。有了这个报价,我去了当地几个最大的原材料供应商比较价格。最后证明卖二手设备的老板说的是对的。这个牌子的原料确实比当地的原料便宜。确认后,我会联系J品牌。第二天要坐火车去南昌考察原料供应商。最后在那里免费拿到了饮料配方,跟老师简单研究了一下。就这样,我省下了学饮料技术的钱,确定了每一款的原料。
大部分装修工程都是自己做的。不懂设计的话,我会去看看别人的奶茶店是怎么装修的,或者去网上看看一些奶茶店的装修设计图,借鉴一下别人比较好的地方。说白了,我就是想把它们照搬过来,或者按照我喜欢的风格稍微改动一下。剩下的就是买材料和施工。我请了专门做水电的朋友来做安装,墙面和地板都可以自己做。所以省了几万块的装修费。
刚开始老师只是把菜谱带在身边,后期的练习还是要靠自己。试运营的前两周,我试着按照菜谱一杯一杯的做。那时候做一个杯子要半个小时,我经常做的时候要花很长时间找原料(原料装满了整个冰箱和控制台)。我喝完一杯后,自己尝了一口。第一,味道得自己过,有时候还会给亲朋好友。
当时店里有40多种饮料,我每天从早到晚拿着配方练了2周。我根本记不住配方里的任何东西,没有配方就做不出来。当时我有点担心,也有点失落。后来我停下来休息了一天,在家里花了一整天研究公式。
我以为里面一定有一些记忆技巧,但是我没有发现。经过一天的琢磨,我发现这里面有一些共通点和技巧。后来我把那些技巧总结成一套公式,很快我就记住了公式,所以我还是不能盲目的去做任何事情,但还是要主动去思考总结,找到底层的逻辑,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其实在正式开业的前一天,我还觉得自己没准备好,合作的运营伙伴也是,怕自己做不好。所以开业又推迟了两天,我想很多第一次创业的伙伴可能和我的感受一样,就是总觉得自己没准备好。
回顾这一幕,我想建议所有想创业的合伙人,在有七八级信心的时候,要鼓起勇气上台。没必要太犹豫,因为准备总是不好的,不可能做到完美。就像人一样,一个店铺/企业也是不断成长的,产品也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迭代的过程也是慢慢更新的。那么,这期间可能会流失客户,补充新鲜血液。我们能做的就是继续走下去。
最后,我想说,其实创业并没有那么难。希望有创业想法的伙伴,一旦有机会就抓住机会。只要他们心态好,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好,尽力把每件事都落实好,那么结果就不会太差。说白了,创业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步一步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