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可以看到超过99条未读群消息,看了很久才发现重要消息很少.....这似乎是我们公司很熟悉的情况空。新闻就像永不停息的瀑布,每秒钟都在喷涌而出。通知组太多,一个项目中有n个组...你有和朱蒙一样的经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生活在社交媒体无孔不入的时代,你一定有这样的体验:
午睡后,微信小红点上的数字变成99+。当你正在专心学习的时候,突然,班级通知群里弹出了一个应急通知。......
社交媒体时代降低了我们的沟通成本,让沟通变得便捷,但同时也要求我们时刻“在场”,有些人甚至出现了微信焦虑:看到新消息连手机都不想碰。
你是不是也觉得无所适从?
我把通知组放在最上面。
但我不这么认为。
实习公司有通知组,班级有通知组,社团也有通知组,每个都很重要;闺蜜之间吃瓜的新闻很多,家庭组的新闻我也不想错过!
然后全部放在上面!
但是当我们把太多的群放在最上面的时候,及时接收和回复消息的初衷也被颠覆了:
光是顶组就占了几乎整个屏幕界面,一个个不断跳动的小红点上的数字让人不知从何下手。甚至可能会出现漏顶群消息的情况,真的很烦。
一个项目,n组
进入一个项目组后,拉组总是必不可少的。
但孟发现,不仅有通知组,还有水组要进,同事分工不同,所以有领导或没有领导都有不同的分群和讨论组。几个项目完成后,进入几十个群聊。
从某种意义上说,“拉群”之后,圈子里的人就变成了一个小群体,群里讨论的事情默认同步,你默认知道。
在脉脉2019年发布的《出圈:2019脉脉职场年度盘》报告中,“拉团”也被评为年度职场潜规则。
有人吐槽。“拉团”后,原来的8小时工作制变成了24小时工作制。不及时回复这几十个群里的任何消息都是一种默认。
请捡龙,请回复,请截图
你可能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打开微信,会发现很多“1”的接龙、截图、消息。
如果不及时回复,可能会被群管打死。在一些无屏蔽的群里,不断弹出“接收”,真的很烦。
诚然,这些方法是用来确认我们的参与,但仔细想想,这样的参与未必是真诚的:我发了截图,但不代表已经完成;我扣了“1”不代表我们真的同意。
有时候就是要敷衍了事,这些设定本身就流于形式。
群山迅海
班级群,社团群,工作群,相同爱好群,宿舍群,甚至拼车群,外卖群。山海淹没了初露头角的领主!
不同的组有不同的信息量和不同的重要性。是类似外卖群的功能群。其实只在某些时候有用,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它的全天候信息轰炸。
工作群和聊天群混在一起,相互之间很少私聊。
庞大的群体也带来了新闻量的指数级增长。一个小时不看微信,就变成999+。我们不能维持“一定要看完消灭红点”的强迫症,而是暂时“离场”,瞬间让我们变回“山顶洞人”,接受那句“你是怎么得到2G网速的?”
说实话,朱蒙并不能给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因为我们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可能回到瓦尔登湖式的与世隔绝的生活。
甚至“不经常用微信”“和你有点关系”都成了奢望。我们不能成为特例,我们感受到一段时间联系不到重要的人的痛苦。
孟只能给几个小建议,帮你稍微整理一下海量的群发新闻,或许能让你的日子好过一点。
第一,高层要精简。我们可以通过充值最常用的组别来提醒自己,但是数量一定要精简。如果充值太多,就失去了充值的意义。
第二,该设而不扰的群,必须设而不扰。否则群消息会无孔不入,在你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不断弹出,不仅分散注意力,还会降低效率。
虽然免打扰功能不能真正实现免打扰,但是有新消息的时候,窗口还是会上移,小红点还是会存在的。但是如果顶团和勿扰一起用,可以减少对小红点的关注。
三是戒掉无意义的群聊。如果说“勿扰”还是会让群聊出现在眼前,那么根除的办法就是把群聊戒掉,比如一个信息量太大,作用不大的闲置群,像一年前随便加的群招聘群。
如果他们的存在本身已经失去了意义,还不如直接退出。
第四,重要群体定期爬楼梯。群炸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量的增加,还有重要信息的遗漏。
所以对于重要群体,需要定期登楼检查是否有信息遗漏。
对于自我管理的群体,要利用好公告和“艾特”,减少信息遗漏给别人的可能性。
如果没有办法扭转群组消息太多的事实
然后尽量和群发消息搞好关系。
清除杂乱的信息
掌握重要信息
相信你的人生会越来越清晰。
来源:中国青年学校传媒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