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品广告语经典语录(化妆品常见的10个广告语含义)

我们经常通过电视广告或者海报看到很多化妆品广告词,比如无添加剂、零酒精、无香精等。这些与化学性质有关的广告词是什么意思?下面我们将为您解读。

1。无过敏原:



图:过敏原

“不含过敏原”没有明确的概念,化妆品公司甚至不需要检测。“不含过敏原”的潜在含义是,这种化妆品不含欧盟禁用化妆品成分清单中已被确定为过敏原的化学物质。至于针对一些特殊人群的过敏原,则不在考虑之列。

2。低过敏性): S2/]



图:低敏感护肤品

或者美国和欧盟没有法规或法律条款来控制该术语的使用。关于低过敏性化妆品的成分和证明其有效性,没有通用的生产标准。从理论上讲,带有低过敏性标签的化妆品确实较少出现过敏问题。但如果想完全避免过敏,只能用少量测试后再买。

3。无味/无香味:



图:无香型描述

当一种产品不含传统风味成分,特别是那些可能会引起过敏或散发香味的成分时,制造商通常会将其标记为“无香味”。但是,“无香”不代表真的不含香精。化妆品厂家一般使用香精子成分或植物精华有两个目的,一是增加化妆品的香味,二是防止腐蚀。如果以防腐为主要目的,厂家不需要标注成分为香精,可以标注产品为“无香”。此外,大多数“无香”化妆品并没有明显的香味,有时只是用其他成分掩盖香味。

缺乏标准的广告语言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不是大问题,但对特别敏感的人来说可能是个问题,比如特别过敏的人,比如孕妇。

在过去的10年里,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产品的健康,不仅是食品,还包括化妆品中的健康配方。化妆品制造商经常使用诸如“有机”、“天然”、“植物提取物”等词语。

4。有机:



图:有机原料

2005年,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护肤品有机标准规定,一种产品要被贴上“有机”标签,必须含有95%以上的有机成分;要贴上“由有机成分组成”的标签,产品必须含有75-94%的有机成分。符合有机标准的化妆品不应该含有合成防腐剂,尽量避免对成分进行化学处理。因此,为了符合有机标准,需要从有机植物中生产有机化妆品,避免使用传统方法种植的植物,并避免使用合成化学品和副产品。因此,化妆品制造商会尽力消除或减少使用传统的“有害物质”,包括对人、动物、水源和其他环境有害的物质。

5。天然、天然衍生、植物): S2/]



图:天然原料

标有“天然”的产品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有机产品。这些产品将含有从植物中提取的成分,也可能含有防腐剂等化学成分。标有“天然提取”的产品,要在“天然”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化学处理。它们的成分确实来自植物,但会有更多的实验室加工。“植物提取”也是指化妆品由植物制成或含有植物成分,但不代表化妆品只含有植物成分。以上命名没有法律规定,完全靠厂家自律。含有各种植物成分的化妆品不一定比不含植物成分的化妆品好,成分也不是影响化妆品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各种原料的添加顺序、pH值、温度往往更重要,但这些信息都在专利里,消费者看不到。

很多化妆品都贴着“经过临床测试”或“经皮肤科医生认可”的标签,这似乎大大增加了产品的可靠性。这个可靠性有多大?

6。临床测试:



图:标注已经过临床试验的化妆品。

基本上,所有的化妆品都会经过某种程度的临床测试。然而,即使是简单的48小时刺激试验也会被称为“临床试验”。正规的医学临床试验一般由科学家/医生主导,在标准流程和统计方法下,调用足够的受试者进行试验,并进行统计显著性检验。化妆品临床试验中,对受试者人数和试验类型没有明确规定。此外,消费者不会知道制造商是否检测了产品或最终产品的化学成分。当一个产品被标注为“经临床检验”时,厂商通常会谨慎选择用词,如临床检测技术或临床检测配方,分别代表化妆品的化学处理技术或配方经过了创新和检验。虽然没有固定的标准,但一般来说,防晒霜的临床试验要求每组至少10人,其他保湿或祛痘类化妆品一般要求每组30-100人。

7。临床证明:



图:临床验证化妆品的标签

“临床证明”这个短语应该更严格一些。在美国,如果要标注为“临床证明”,必须经过两次正式的临床研究。美国电视广播公司在播放广告前会根据广告法检查化妆品厂商的数据。如果缺少一项临床研究,他们将不会批准在广告中使用“经临床验证”的表述,但可以用“经临床测试”或“经临床证明”来代替。

然而,这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无论贴着“临床验证”标签的化妆品经过了多么严谨的检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些概念仍然是模糊的。首先,消费者不会知道每种化学成分或最终配方是否经过验证。其次,广告法的限制仅限于广播电视,对产品包装没有限制。一般来说,“临床证明”是化妆品广告语言中比较靠谱的说法。如果只有一种成分,而不是成品,经过了临床验证,通常厂家会更谨慎的表述,比如“含有临床验证的XXX成分”。

8。皮肤科医生检测:



图:贴标签化妆品经皮肤科医生检测。

如果一个产品标有“经皮肤科医生测试”,说明皮肤科医生真正参与了产品研发。参与程度没有规定,可能涉及甚至主导临床试验和数据分析的全过程,也可能单纯看配方和研究报告。不过这种说法至少说明该产品经过了临床试验。

9。经皮肤科医生验证(皮肤科医生认可):



图:贴标签化妆品经皮肤科医生验证。

护肤品广告语

这里的验证不需要非常严谨。一般只需要一个皮肤科医生看安全性报告,或者只看成分表,就可以标注“经皮肤科医生验证”。

10皮肤科推荐:



图:贴标签化妆品经皮肤科医生验证。

一般小化妆品公司只有一个皮肤科医生,可能既是顾问又是股东。大一点的公司会聘请4-5个独立的皮肤科医生,负责测试和数据分析。如果标注了“皮肤科医生推荐”,就需要和很多独立的皮肤科医生做问卷调查,才能得到大部分的推荐。两个建议是不够的。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无论化妆品厂家如何标注,也无论厂家是否进行了大量严格的检测,化妆品的专利都是不公开的,检测结果也不受科学界传统的同行评议,所以化妆品的可靠性比药品差很多。如果要严格一点,甚至可以说,我们找不到任何理由相信化妆品厂家宣称的任何效果,因为没有科学的步骤验证,仅仅依靠消费者的自我感知是不靠谱的。

我上面说的是化妆品包装上一些标志背后的含义。一般来说,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标志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和规定,需要化妆品生产企业的自觉。有的是找正规科目来考,有的只拿自己公司的几个员工来考;有的用最终产品做临床试验,有的可能只是在体外实验(细胞)中测试原料。

虽然成分明确列在那里,但消费者几乎不可能从化妆品包装上了解化妆品的设计过程。

那么如何选择护肤品呢?一句话:大品牌,老产品。

哪些产品通过了时间和市场筛选的考验,最终留存下来,就是经典。

要知道,市场趋势会随着时尚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我们的皮肤结构和功能千百年来都是这样的,并不时尚。

而且因为销量巨大,这些产品的一般成本都控制的非常好。这些百元老字号的产品,我们可能看不上,不贵,但却是能保证皮肤健康年轻的好东西。

做好基础皮肤管理,真的不用花很多钱,找经典的牌子,在商场超市买个清洁保湿防晒三件套,加起来300块。



图:大品牌产品

如果条件比较好,品牌和品质比较讲究,还是建议尽量选择大品牌的产品,比如兰蔻、资生堂、理肤泉、娇韵诗、雅诗兰黛、温莎雅兰、圣罗兰、香奈儿、顾思妍、SK2、蚕韵、雪花秀、迪奥、玉兰油、欧莱雅、DHC、MayPlus、ORZ等

因为敏感肌肤对护肤品比较挑剔,所以建议在专柜进行皮肤测试,确保测试通过后,才可以购买使用。否则买了之后可能因为过敏反应或者皮肤不适无法使用,就浪费了。

来源:知乎,化妆品宣传和广告语言背后的意义,作者:Meiku。

注:【美容化妆行业观察家】坚信随着争论的进行,真相越来越清晰。这一期的内容写出来,就是为了经得起“真”字,经得起科学考证。每次写内容都会参考大量的权威资料或者最新的学术论文,力求给大家带来既轻松又科学权威的美妆行业有价值的内容。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