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地摊暴利新产品(安徽铜陵80后女白领随丈夫回乡创业“地摊”变亿元电商企业)

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王

通讯员方吴斌

80后情侣陈和方慧娟,一个是退伍军人,一个是都市白领。他们带着对田间地头的眷恋和在家乡创业的希望,把菜市场门口的一个摊位,逐渐发展成为年销售额1-2亿元的省级示范企业,让特色农产品插上了电子商务的翅膀。



方慧娟(左一)和丈夫陈(左二)在农业基地工作。

陈,36岁,铜陵市枞阳县枞阳镇七级村人。2006年12月退伍后,他决定回老家创业。

陈生说,家乡有很多特色农副产品,尤其是白荡湖的大闸蟹,一直是他当兵时想吃的美味。他靠在菜市场门口卖大闸蟹起家。

“那时候只要客户一个电话,哪怕只需要一只螃蟹,哪怕凌晨也会送上门。”陈还记得创业初期的艰辛。2013年,他带着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第一桶金”着手创办农业企业。当时,他的爱人、高中同学方慧娟在合肥一家外企工作,决定辞职回国和他一起工作。

“当时一年工资收入几十万。回到老家,我只好借口说我在休年假。我过了很久才告诉家人我辞职了。”方慧娟说,自从上了大学,每次回家,她看到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辛苦了一年,留守老人收入少的时候,她觉得很不开心。安徽农业大学毕业后,她觉得现代农村和农业不应该是这样的。她深信,只要年轻人愿意回来,农业就会有广阔的前景。

2014年3月,由两人共同打造、主营当地农副食品的企业——安徽蟹都商贸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立之初,只有四个人。我们必须经营销售和客户服务。我们必须做财务和包装。最困难的时候,公司年底只剩5000元现金。”方慧娟说,虽然一开始有很多困难,但都充满了干劲。

暴利地摊货源

夫妻俩的自信源于对电商行业的准确把握。陈生说,当时正值淘宝等电商兴起,他们迅速从传统销售模式转战线上平台,成为沭阳大闸蟹电商销售“第一人”。

随着大闸蟹订单越来越多,他们顺势将鸡蛋、果蔬、龙虾、白茶、鸡肉、蜂蜜等当地特色农产品搬到了线上平台。一时间,枞阳的“土特产”成了“抢手货”。



随着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销售数量的不断增加,夫妻俩开始在生产端写文章。2017年,他们先后流转了该县枞阳镇七集村、展望村400多亩土地,种植草莓、葡萄、萝卜、莲藕、养殖龙虾等。,转向产销一体化,把基地打造成枞阳县产业扶贫项目基地,不仅给村集体带来了租金收入,还直接带动了135户贫困户到基地就业增收。

村里种植养殖基地的成功经验也给他们灌输了信心。他们先后与当地57家农业龙头企业、扶贫基地、37家村级供销社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帮助2500多户贫困户增收,帮助16家合作社(农户)建立网店,孵化打造了“世祥龙”牌稻虾、“黄玉杰”牌栝楼、“福山”牌黑苦荞。

2021年,公司线上线下累计销售农产品超过1.7亿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民是新农村的新特征。“陈生夫妇表示,在加强品牌建设、打造核心农产品的同时,将加强培训,让更多的年轻农民成为电商达人。



两个人在公司观察电商的销售情况。图片均由高拍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