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成分检测多少钱(警惕保健品骗局!杭州大妈花1.8万元买保健品结果被抬进医院)

长期以来,老年群体是保健品诈骗的重灾区。卖甜言蜜语,危言耸听,不断给老年人洗脑,让他们晕头转向。

“很热情,给鸡蛋和牛奶,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都嚷嚷着,而且对身体好,让人忍不住想买……”今天(17日)从浙江省人民医院出院的方阿姨,说起自己购买、服用保健品、住院的经历,摇头叹息,感慨万千。

成分检测多少钱



急诊医生正在巡视。

花1.8万买保健品被抬到急诊。

73岁的方阿姨家住杭州城北某小区。她回忆说,大概三四个月前的一个下午,一个近30岁的帅哥敲门进来,说是来给老人送点黑木耳和牛奶的。聊着聊着,得知方阿姨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帅哥当即推荐了一款名为纳豆片的保健品,并邀请老两口在公司上课。

过了几天,邀请老两口去听课,发现现场听课的都是老人,也有用户到场。气氛热烈而激动人心,演讲结束后,他们被请吃了一顿饭。方阿姨当时也犹豫了,但营销员的热情服务给老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年年底,老两口在聊自己的健康状况时,意外想到了这种保健品。方阿姨没办法,拨打了业务员留下的电话。手机开机了,没说几句话,老人就急了,因为对面告诉他们,“明天这个产品要涨价,我们店没货了。如果你真的想要,我就去别的店洽谈拿货。”

不再犹豫,方阿姨马上让老婆去银行取了2万,最后花了1.8万买了可以服用4个月的保健品,得到了两盒鸡蛋(共6斤)作为礼物。

方阿姨以为可以祛病强身,每天按时服用保健品。没想到事与愿违。服役20天左右,她明显感觉身体越来越差,总觉得力不从心。方阿姨一度怀疑会不会和保健品有关系,但很快就否定了这个想法,继续服用。没想到,症状越来越明显不可抗拒:慢慢的,她上不了楼梯,小便颜色变深,连站都站不稳,卧床10多天依然不见好转。在此期间,方阿姨仍然一天不落地服用保健品。

近日,在孩子的坚持下,方阿姨被送到了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此时,她已经走不动了,被120医生用担架抬下楼。

服用保健品前最好先咨询医生。

“检查发现,患者肌酸激酶有12000多,是正常值的60多倍,肝功能也有损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升高,达到正常值的10倍以上。结合她的病史,明确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郑月良说,刚进医院的时候,病人的情况有点严重。如果他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导致肾功能损害,严重时甚至需要血液透析治疗。

好在经过精心治疗,方阿姨的症状很快得到改善,脚也结实了,可以自己上厕所了,尿色也很清澈。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治疗,今天,她出院了。

郑跃良说,很多所谓的“保健品”都添加了西药成分。比如方阿姨买的这款保健品说明书上标注的洛伐他汀成分,属于降血脂类药物,存在肝功能损害和横纹肌溶解的可能。

郑跃良提醒,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更加注重养生保健无可厚非,但生病了最好去医院治疗。要明确的是,保健品不能代替日常膳食,更不能代替药物。

“如果需要选择合适的保健品,首先要查看产品说明书,鉴别保健品的成分,辨别自己是否是产品鉴别的合适人选;其次,要逐一核对保健品标识和批准文号。当然,在服用保健品和补品之前,咨询专业医生是明智之举。很多保健品都含有药物成分,一般都有副作用。使用不当可能危害身体健康,应严格遵医嘱。”

【来源:天目新闻】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