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订单生成器手机版(“废话文学”“发疯文学”……为什么大家喜欢“不好好讲话”?)

“听你的话,像是听你的话”“江还是老样子”“上次听到这个,那是最后一次”......不知道什么时候,类似的句子开始出现在一些无厘头视频的评论区。每次看到都让人纳闷: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没说什么。

淘宝订单生成器

这种毫无意义却无可挑剔的说法,被人们戏称为“无厘头文学”。说者故作严肃,听者无语又好笑,甚至忍不住反击:“忘了内容吧,你的话信息量挺大的。”

“无厘头文学”方兴未艾,另一种“疯狂文学”也随着“琼瑶戏剧癔症”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我们发现,在客服磨蹭、推诿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妨用一串逻辑不清但充满情绪的句子“轰炸”:“你为什么不回答我?为什么又在用文字敷衍我?我讨厌它。一只疯狂的野兽正在咬我的心。你在乎吗?你不在乎。”“疯狂”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人得以提前发货,有人想要拿到积压的订金,有人收到了店家“疯狂文学”的回复,货物无法提前发货,但“以敷衍对抗敷衍”却是无尽的快乐。

明明在网上可以正常交流,只是选择不好好说话。在信息获取和意见表达越来越便捷的今天,类似的“语言狂欢”频频出现。有网友调侃:“‘网络’文艺界风生水起,网络文学层出不穷。”2020年,“凡尔赛文学”入选年度“谈话”十大流行语;2021年,“无厘头文学”、“疯狂文学”、“少女文学”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网络野文学”的目录增添了几笔浓墨重彩的词条。

这种文字符号的二次转化和“语言游戏”大行其道,让人不禁疑惑,互联网语境下“不太会说话”的魔力在哪里?

最初的“无厘头/疯狂文学”包含了人们的戏谑、讽刺和反抗。过去,“姚橹的交通很慢”,信息承载能力和传输速度都很低。寄信隔了千里江山,发短信得精挑细选。人们迫不及待地想用一句话说完所有的事情。在互联网时代,看了一篇带有形式主义辞藻空洞的文章,看了一段持续几分钟但包含不超过两句话的无效视频,或者收到淘宝客服一串冗长却含糊的回避,大家都震惊了,原来在互联网时代,已经不是“听你的话不如读十年书”了。

因为对信息增量内容低的不满,人们开始用语言反击。这一代年轻人更喜欢“平躺”,淘汰无用信息的方法就是用同样的“无意义”对冲风险。于是,“无厘头”或“疯狂”的名言警句被改造,用在各种语境中。“无厘头文学”的制作很简单,把单位从分钟换成秒,把番茄换成同义番茄...真的不行。也可以学学鲁迅先生,把你说的句子重复一遍,“你说的两句话,一句是废话,一句是废话”。

创作“疯狂文学”也有秘诀:首先要有更多的文字,从篇幅上震撼对方;其次,无视逻辑,让对方无法还手;最重要的是质疑,制造咄咄逼人的气势,让对方无法应对,只能投降。甚至有人做了一个“胡言乱语生成器”小程序,里面有各种疯狂/无厘头的文学经典语录,可以一键生成和复制,快速跟上时代潮流。

于是,“不好说话”就演变成了某种社会策略,“无厘头文学”和“疯狂文学”除了自身的语义之外,也逐渐衍生出了每一个场景的独特含义和情感表达。面对朋友空孔的长篇大论,一句“除了内容,你讲得很好”可以用戏谑的语气表达某种不满,言外之意是有杀伤力的,对方也不会尴尬。用“疯狂文学”催送吐槽游戏队友,消除陌生人场景下语言交流的距离和对立、冲突和敌意,有趣而清晰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即使没有达到最初的目标,也只是一种喜悦。

有人在高兴的时候,会忍不住担心:“你有话要说,就说的有理。当文字的意义被造梗、打梗冲淡后,语言会不会变得空枯燥、浮躁?”

比起绝绝子等网络热词反映出来的语言缺失,xx文学的二次创作看似更有创意,但“无厘头文学”“疯狂文学”的信息密度很低,其本质是另一种“无效信息”。枣树被年轻人视为有趣的文化梗,但在《秋夜》中,鲁迅先生以物表志,反映了他孤独的心境。他特别注重创作语言的提炼:“试图删除不必要的词、句、段,很可惜。”适度的调侃和嘲笑可以对抗空空虚,但如果过度沉迷于这种不分对象、不分场合的表达方式,可能很容易被判定为“无聊”。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会在文件或合同中使用“废话”或“疯话”,也很少干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互联网平台上看似任性的“恶语”,其实是在“内卷化”严重的当代社会,为情绪的发泄和流动打开了一个出口,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了调剂,“因为有趣,所以流行”。

“无意义”的信息并非完全无用。戏剧性地颠覆常态,在搞笑的对比感中吐槽自嘲,也是当代人的某种生活方式。当人“不善言谈”时,看似无意义的语句,或许存在本身就是意义。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