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邵帅”,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张学良,仿佛这个词已经成为张学良的专用名。但事实上,“邵帅”并不是一个好词。张学良非常反感别人叫他“邵帅”。谁敢当着他的面叫,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最高军衔是将军,没有元帅,但你也知道,那些军阀当年都是有恃无恐的主儿。既然你规定最高军衔是将军,那我肯定比你高一个头,叫我元帅!于是,各大军阀纷纷装“帅”,特别牛逼的张、吴,还得加上“大”字,称之为“太子”。
当然,每个人的名字都不一样。比如张也被称为“于帅”,阎锡山被称为“白帅”。你什么意思?因为张的字是雨亭,阎锡山的字是百川,按照中国的传统,称呼别人的字是表示尊敬,所以就成了“雨帅”、“百帅”。
说到底,“元帅”这个名字体现了一种傲慢、自大、利己、无法无天和无限骄傲。
那么,“邵帅”怎么样?
就像“世子”一样,“世子”也是一种称呼,不仅仅指张学良,而是指世子的子女。因为老子出生在叛逆的背景下,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坎坷拉拉的,没有老子那种与生俱来的霸气,所以成了他家的败家子,官二代,帮不了他的刘阿斗。他们天天利用父亲的权力到处闹事,最大的一个。这样的人叫“少帅”。
比如1923年,张学良22岁,在部队担任旅长。一天,一个新来的勤务兵接到电话,说要找张学良。结果新兵不知道张学良的忌讳,一进门就喊:“邵帅,请你接电话!”
张学良斜了他一眼,没有回应。第二天,这名新兵被解雇了。
它很轻,杨雨婷,你知道吗?张是的首席军事顾问,资历够大,而且他在东北享有很高的威望。张左林死后,杨雨婷可能是想在张学良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嚣张跋扈,这样他就可以帮助自己的长辈,在众人面前大喊“少帅”“少帅”。起初,张学良有点耐心。毕竟他是长辈,帮了父亲那么大的忙。打几个电话就行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永远不要叫张学良“邵帅”,否则他会枪毙你。
那么,人们应该怎样称呼张学良呢?如果是上级或同辈,如蒋介石、阎锡山等,一般称他的字“韩庆”为尊称;下属通常以他的官职称呼他,如“总司令”、“副司令”;生活中的好朋友,私底下可以叫“韩师傅”。至于于凤至和赵四小姐,你可以称他为“小主人”。
总之,永远不要在张学良面前叫他“邵帅”。对于张学良来说,这是一个性格问题。对我们来说,这是生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