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起,北京大红门服装商贸城将正式关停,目前清退接近尾声。近日,《今日北京商业》记者走访北京大红门服装商贸城时观察到,商家维持正常经营,对疏解外迁市场持观望态度。业内专家指出,京外批发贸易仍处于培育期,需要配套高端写字楼、国际时尚酒店、设计师工作室等。,从而形成聚集效应,更好地发挥商品交易功能。
关机倒计时
批发市场解困的消息再次从大红门地区传来。近日,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北京大红门服装商贸城的商户将于10月31日离开商场,部分商户将进驻京外批发市场和商贸城。
与几年前大红门地区批发市场被拆除时的景象不同,商户们并没有疯狂地贴出销售海报,而是在维持正常经营的同时规划未来。
一位卖皮草制品的商家表示,希望在“留守”几天内正常营业。对于接下来的搬迁,她表示暂时没有和北京以外的批发市场和商贸城签约。“沧州和永清的市场人流量不高,大家都在观望。我们都希望商家能一起签约,为新的市场聚集更多的生意,让‘疏解’后的生意更好”。
据悉,9月1日,大红门服装商贸城贴出了“停业”的通知。9月11日-10月7日,为商家办理停机退款,10月8日-30日为拒货期。
对于未来的转型,北京商报今日记者联系了大红门服装商贸城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该负责人并未给出回应。
大红门服装商贸城即将关闭,也提醒了周边的市场和商贸城商户。距离大红门服装商贸城几百米的北京新世纪服装大厦还没有接到停业通知,但商家已经开始为可能的疏解做准备。
位于北京新世纪服装大厦四楼的男装商户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今日记者,他们已经和一些商户组团去了北京周边的几个市场。“如果要解散和关闭市场,我们应该选择一个一个地去”。
救济和改造
其实早在2016、2017年,大红门地区的市场就按下了转型升级的加速键。
2017年开业的合生广场,前身是北京新雅汇国际服装市场,其儿童业态成为引流工具,填补了区域内的消费短板。
前不久,丰台政务中心正式搬到大红门外南苑路7号,开始办公。曾经作为大红门众多服装批发城之一的福成服装大厦,充斥着服装批发和议价的喧嚣,如今已经成为容纳各种个人和企业政府服务的政府大楼。
缓解效果已经显现。2018年数据显示,期间关停拆除大红门37家,改造提升8家,交通拥堵警情下降79%,平均车速提升50%。
北京市商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共疏解提升781个市场和区域物流中心,动物园、大红门、天一等重点市场完成疏解任务。
同样位于程楠的白蓉世贸中心也从服装批发转型为综合购物中心。在批发业务期间,白蓉世界贸易中心营业到18点。目前项目营业时间延长至20点,D座餐饮区22点关闭。白蓉世界贸易中心正在转变成一个更年轻、更时尚的购物中心。白蓉世界贸易中心也引进了李宁的全系列商店,包括时装、篮球、跑步等系列产品。
今年2月,北京市发布的《关于深化“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北京继续深化区域性专业市场疏解,巩固疏解效果,实现区域性专业市场动态出清。大力推进大红门地区、永定门外地区、雅宝路、新发地等地区的转型发展,逐步推动市场向专业化、品牌化、标准化、数字化等方向发展。,从而满足市民高品质的基本消费需求。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加速退役空房和低效空房的再利用。
需要建设产业集群。
在市场关停的时候,批发行业的商家也要在疏解升级供应链的过程中转型,这才是真正的转型。
中国市场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金鲁成在走访调研中指出,北京周边承接疏解的市场,经营状况差,人流量少。大部分商家都是依靠之前在北京积累的客户进行持续经营,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应该是有产业支撑的。“在城市建设中,特色商品交易市场可以与商业街、商圈、商店、社区商店等形成良好的生态圈。,而项目间的主题活动可以互相影响,营造商业区的商业氛围”。
对于商家的转型,金鲁成表示,中小商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直播等新模式,实现精准服务。规模较大的商家或品牌可以模仿大红门地区前店后厂的模式,减少流通环节和费用,价格优势更加突出。
京津冀国际商贸城负责人胡广平认为,高端写字楼、国际时尚酒店、设计师工作室等。应围绕市场和商贸城,以及物流基地、客运中心、城市公共汽车首末站等建设。应在开业前完善,以“产业发展、数据赋能”的创新模式引领新项目建设。
北京商报记者王伟真/文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