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流量包怎么买划算不用办卡(中移动中联通“流量包”揭谜:新卡流量糊涂账老卡资费难降档)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前不久,《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封关于“话费套餐虚假宣传、封杀降级、营销引导等。,需要不时规范”,指出运营商的“免费流量”涉嫌虚假宣传,免费流量范围有限且不明确。此外,用户想减少套餐档位会遇到很多障碍,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没想到,《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居然亲身经历了这件事。新成立的腾讯大王卡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开放使用”,几乎每个月都会遇到欠费停机的情况。中国移动的128元老卡,虽然几乎没有产生话费,但无法顺利降级。当初办新卡是为了省钱,没想到降空,每月话费总额激增。

在各种论坛和微信微信官方账号都不难看到这种现象。

定向流量是不是一笔糊涂账?为什么取消不限量套餐后用户很难降级?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19元的专属流量是个概念

看小视频时,记者刷到了腾讯大王卡的广告:每月只需19元即可获得30GB专属流量,包含200多个app,免费接听,全国漫游...对于记者来说,腾讯的定向流量绰绰有余,心里不禁打起了“小九九”:“腾讯大王卡19元一个月,你把中国移动的卡降到69元,就不止90元了。

一会儿,记者选了一个喜欢的号码。腾讯大王卡没有邮寄送达。2021年11月,由北京联通工作人员办理。实名登记后,除了每月19元的租金外,联通工作人员让记者购买30元起的流量套餐,还交了100元,说是用来参加每月返10元等优惠。总之一开就不是19元一个月“开放使用”的概念。记者认为他现在一般都是用WiFi,只是偶尔用这个卡作为补充,而且主要是微信用,应该没必要买流量包。但是工作人员说:“还是买吧,不用就超过了。”

“这其实是一个日租宝。规则是19元套餐30GB,1GB每天;1块钱买了套餐外一天1GB。”一位运营商内部人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用不用都会超过’的意思是,除非不开机,否则每天1元钱很难避免。”

运营商称,联通会上门送套餐,会把套餐的内涵解释清楚,还会推荐用户花30元买一个流量套餐。因为日租流量只能当天使用,所以某一天1元里的流量不能结转到第二天。买了流量包之后,每天的流量都可以省下来,还可以办一张副卡。

“腾讯大王卡已经上市五年了。在其主导下,三大电信运营商推出了数百种具有一定定向流量的日租卡套餐。事实上,他们非常受一些特定用户的欢迎,并积累了数亿用户。”资深通信观察人士付亮告诉《中国消费者报》,“目前仍有上亿用户在使用这种日租卡套餐。虽然没有公布数据,但估计三大电信运营商的16亿手机用户有三分之一以上。”

降档没那么容易

因为不熟悉定向交通规则,不经常看短信,记者的新卡每个月都会欠费停机。原来128元的中国移动套餐,加上每月40-50元的腾讯新卡,里外多花了不少钱还不省钱,记者的“小99”掉队了空。

在多次欠费停机期间,记者都会收到联通的短信,告知可以点击链接充值,参加“充值送礼品”活动。记者选择一个摊位充值后发现,这笔钱会分成12个月,每个月返还10元——也就是说,在这笔钱返还之前,记者可能无法回网,也可能要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才能回网。因为体验没有想象中的好,记者真的很想退网。

既然不能退网,记者以为应该降级中国移动的128元套餐。反正月使用量几乎为零。2021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北京西直门营业厅,记者让工作人员帮他降档。咨询后得知,如果想继续使用免费的家庭宽带,最低要使用69元包月。这位工作人员拿着记者的手机看了很久,正要点击“确定”时,突然说:“掉了就没有无限套餐了。”据他介绍,记者目前使用的是有限速的不限量套餐,也就是说可以无限使用,但是达到一定流量后网速会降低,并且有“128元套餐实际支付98元”的优惠。但降级后不能再办理不限量套餐,每GB超额流量需要60元。

谁买得起这么贵的流量?经过反复确认,记者无奈放弃降档。

“确实有些套餐可能是60元一个GB,但这种情况下,大概率是营业厅在吓唬你,不想让你降级。”前述运营商人士表示。

记者在北京移动官网看到,每天的流量套餐有3元1GB、5元2GB、10元5GB。于是我拨打了中国移动的10086服务热线,接线员告诉我,69元有不同种类的上网套餐,其中一种是3毛钱1M,5元1GB,超过3GB后33元1GB。但是有一个69元的套餐包含了39元的语音(230分钟)和30元的流量包(3GB),它的套餐外流量真的可以在60元达到1gb。“有些用户会选择这个套餐,因为他们用的电话语音多了,流量少了,但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会花60元钱买1GB的流量。可能用户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流量套餐。”接线员说。

定向交通“雷区”难防

每个月都有记者因为超限后不及时付费而关机,不敢“打开”,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体验。记者确实大部分时间用的是WiFi,基本只用微信,从来没敢用过一次免流剧。

“宣传真的不规范。”付亮说,为了显得更多,把一年的总流量放在一起。当然,有些报道也有误导性。“对于日租卡,之前运营商的宣传基调一直是专属流量,包括' '××GB定向免流量费',很少直接说免流量,因为免流量费范围之外发生的其他流量还是要收费的,而且套餐必须说明。付亮认为,经过五年的宣传,“定向免费流量”已经得到了绝大多数选择此类套餐的用户的认可。目前用户的意见主要是因为不流的含义不清。用户看似在使用一个网站,但产生的流量并不都在免费流量范围内。比如视频网站免费流媒体,但是视频网站中的广告视频不在免费流媒体的范围内。

「定向不流」有哪些限制?看看包装说明就知道了。记者在中国移动官网看到,以阿里优酷的流量套餐为例,每月9元即可享受15GB专属定向流量,还能打7折。无流app包括手机天猫、手机淘宝、支付宝、优酷视频、口碑、闲鱼、聚划算、蚂蚁财富等等。但是在使用这些app的时候,很多都不包含在定向流量里。比如天猫不包括第三方提供的网页和服务、好友间分享、H5、小程序等非移动天猫服务(如星巴克、饿了么、口碑、大麦、淘宝电影、阿里健康);优酷不包括客户端启动、登录、图片、文字、视频内广告、弹幕、第三方广告、视频直播、在线观看/下载/缓存第三方视频在客户端产生的流量;支付宝不包括非支付宝服务(如淘宝电影、优酷、ofo共享单车等。)比如第三方提供的网页和服务,好友间的分享,生活号服务,小程序。

比如在口碑APP抢一个活动红包,点击肯德基活动链接,在线观看第三方视频,点击飞猪酒店订房等。在蚂蚁财富APP里看到了机构财富的网站、社区资讯里的视频等外部内容,以及股票开户/交易等第三方业务。另外,必须使用某个版本的手机APP才能免流,其他手机客户端不能,用浏览器也打不开。

关键是,哪个消费者能避免上述行为?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记者只看微信,还会超过月限额。因为微信APP会有很多视频,外部链接,广告投放,好友转发的链接等。,只要你点开,就不在免费流量范围内。

除非你把手机的所有应用都设置成‘只在WiFi下使用’,这样就没有多余的流量了,否则很难。”接线员说另外,手机本身的一些流程,比如定位,也会产生一些流量。"

“由于三大电信运营商的使用和销售套餐一直存在诸多问题,工信部通信管理司要求在2021年11月1日起的五个月内‘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意识提升行动’。”付亮表示,“电信运营商要抓住专项促销行动的契机,继续大力优化套餐条款和宣传,对套餐用户进行必要的提醒,增强感知。”

记者手记

经营者不妨更真诚细致一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声讨运营商的时候,经常有人群起而攻之。作为一名采访通信行业20多年的媒体人,记者深知,通信行业不仅引领了中国服务业整体水平的转变,而且仍然是最好的服务业之一。既然这样,一提到运营商,为什么那么多人生气?据记者了解,作为一个拥有超过16.4亿用户(工信部统计)的超大型行业,首先在规模上极有可能被诟病。其次,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经完全离不开基于手机的宽带和移动网络。手机作为人类的“外部器官”,其费用和服务甚至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心情以及燃气、水、电、交通、医疗等其他公共服务。相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运营商的资费宣传其实可以更有诚意,服务可以更细致。

以最近被中央媒体诟病的腾讯大王卡为例。如果一张卡能存在五年,用户数量一直在增加,其实说明它是一个好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据记者了解,很多大学生甚至把它作为宿舍热点购买,因为达到量就可以续费,不会像基础套餐那样限速。

移动流量包怎么买

那么,为什么网民会认同媒体的批评呢?“大王卡宣传一个月19元,每天1gb,实际上每天要交1元钱,这样一个月就是49元,一个月什么都没有就是19元。”一个非常好的产品,为了营销效果,不惜用“春秋笔法”,不仅不表示实际花费,还把全年包含的流量放在一起宣传。这样被骗的客户如何不损害品牌形象?

不仅如此,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让他们觉得被骗的是产品设计。用过APP的人都知道,即使不是社交应用,也难免会有各种外链,都不在套餐的免费流量范围内。虽然这些都被写进了产品介绍,但是由于表达方式非常难懂,用户往往在每个月使用的时候才明白那些词的意思,感觉“被骗了”。为什么不能设计一个完整的包装,或者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提醒消费者?毕竟普通用户喜欢便宜的“傻逼”产品。

降低关税也是如此。为什么服务不能更真诚细致一点?虽然有60元起的1GB遗留产品,也有各种非常划算的流量解决方案。真诚细致的服务要主动告知用户,帮助用户选择更合适的套餐,避免浪费。

近年来,电信服务暴露出许多问题。工信部近日要求行业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包括进一步完善资费公示制度,进行资费“清单式”公示等。这些都是为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毕竟让用户感觉更好是大势所趋。

(吴小莉)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